为减负破局 为学习增值
——改进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南关方案”
2023-04-20潘文久张静秋
潘文久 张静秋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作业是落实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一些学生不堪作业重负,家长怨声载道,作业已经成为百姓对教育期待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小学作业问题的解决之道究竟何在?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南关方案”。
一、实施作业改革的原因
(一) 宏观政策有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基础教育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等一系列文件,将作业作为学生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 》 指出: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作业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对实现育人目标至关重要。
(二) 百姓向往期待
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从2010 年开始致力于作业问题的探索研究。在南关区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从最初的“生态性课堂与生本化作业研究” 立项课题,到开展“我最喜欢的作业” “最美作业” “说题解意” 等各种作业研究活动,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14 年。“双减” 政策颁布后,长春市南关区加大作业改革力度,力求回应南关百姓对于“美好作业” 的期待。
(三) 现实需要驱动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的颁布实施,在作业这一领域如何体现立德树人、学科实践、核心素养、学科融合等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实现作业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通过对南关区中小学作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51.7%的教师认为作业量与成绩有很大关系,作业越多越好;90.9%的教师对作业功能定位有所窄化,认为“作业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巩固课堂知识”,而认为“作业能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意志品质” 的均不到50%;90.9%的教师习惯于依赖现成的试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不足……这些作业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亟须开垦的“荒原”。
二、实施作业改革的措施
作业是减负的关键点,是课改的核心点,也是管理的提升点。多年来南关区将作业纳入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用横纵交叉、条块交融的系统性思维,以上位顶层设计为统筹,以教研培训构建作业研训新生态,以作业评价构建作业管理新模式,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 从管理上发力,统领作业顶层设计
1.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统筹推动作用。南关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打破“课外培训” 关,优化学校管理关,抓实作业质量关,打出一套链条完整、运行流畅的组合拳。
2.教师进修学校发挥专业支撑作用。通过组建研究团队,从理论引领、指南规范、专题培训、骨干示范、资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
3.基层中小学校发挥实践创造作用。学校是作业实践的主阵地。南关区各中小学把作业设计作为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既有效控制了作业数量与作业时间,又提高了作业质量,丰富了作业形式,使学生更喜欢做作业,实现更加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 从教研上发力,构建作业研训新生态
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围绕作业改革目标,从五个维度赋能区域作业改革实践:
1.理念赋能: 建构素养导向的科学作业观。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全面育人的过程,以常态化作业为切入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生成智慧,在常态作业中根植“素养导向” 作业理念,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技术赋能: 研制合规好用的作业指南。2021年,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带领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编写了《南关区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开发了符合区域实际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性工具,力求以技术赋能,使理念落地。
3.骨干赋能: 组建“学做一体” 的作业改革先锋队。2021 年,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首批初中语文、数学等九个学科的命题核心组,实行动态管理。教研员带领核心组成员以捆绑式研究方式,通过理论学习与命题实操,使教师作业命题研修从“散打” 走向“团练”,有效解决了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精力不足,水平不高的难题,实现了区域联动,骨干带动,团队作战,共同提高。
4.众筹赋能: 组织成果共享的研训系列活动。南关区聚焦关键问题,促进教研智慧的协同构建与优化分享。一方面开展面向不同岗位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总结推广典型学校、典型教师、典型案例,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专业历练的舞台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实现智慧众筹,成果共享。
5.资源赋能: 形成全面多元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库。南关区本着“共建、共研、共享” 的理念,迭代研发,收集推选优秀作业案例,建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三) 从评价上发力,构建作业管理新模式
作业评价是作业管理的最后关键“一公里”。通过对标“人的发展” 和“核心素养” 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作业本真,形成作业评价管理新模式。
对区域而言,南关区教育局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查;进修学校通过视导评价,推动学校开展作业设计和实施的校本实践。
对学校而言,在作业评价管理上不仅要关注作业时间、作业表现形式等外显表征,更要关注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等内隐特征,从而实现对作业的控量提质。比如: 以《单元作业目标分析表》 对单元作业进行整体规划;以《作业设计属性分析表》 对作业设计中关键属性进行判断和分析;以《作业反思评价表》 弥补教师作业设计前和设计中思考的不足。借助可视化工具,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性思考,将理念与策略真正转化为教师设计作业的真实行为,避免“坐而论道”。
对教师而言,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强化作业的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提出了教师作业评价6 问,即是否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 是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是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是否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进行及时反馈和讲评? 是否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护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是否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实施增值评价? 这些评价视角赋予了作业评价新内涵。
三、作业改革展望
(一) 常态作业再优化——从教学视域转向课程视域
常态作业应成为作业改革的主流。要坚持科学的理论基础,从教学视域转向课程视域,系统思考作业、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强调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目标性、系统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作业的全面育人功能。
(二) AI 赋能再创新——从传统经验转向人工智能
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未来我们要深入探索基于终端的作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线上作业长期存储、批改迅速、反馈及时、智能化诊断等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作业智能布置、超时预警,智能收集作业时间、作业结果,智能对学生推送个性化作业等。
(三) 管理主体再多元——从校内减负转向协同减负
在坚持政府统筹和学校主导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使家长成为与孩子共同学习的伙伴;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营造绿色、健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