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2023-04-20王莉薇马亚琴王晓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革新群体评价

王莉薇 马亚琴 王晓丹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1)

引言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高校建设及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映射高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革新和发展对各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全新要求,并对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及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创设和谐、轻松及愉悦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个体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级人才,是各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正面临的全新挑战。因此,高校要立足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深入探索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途径,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劲保障。

一、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的价值

(一)高校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

在新时代下,国内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领域获得瞩目成绩。然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域的中心地位还不够巩固,教育理念较为陈旧,以人为本意识相对薄弱,部分教师对于授课教书缺乏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存在不爱讲台而爱科研的情况。这些均成为阻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因素,侧重于科研而忽视教育教学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双一流建设环境下,伴随双一流院校评估压力逐渐增加,高校承载的科研任务也随之加剧,部分高校对于一流学科的理解相对片面,将学科与科研置于同等地位。为了完成部分显性指标,过度追求各类大学排名,希望增加科研资金总量与学位授权点总量,使得教师普遍热衷发表学术论文、获取奖励荣誉以及申请各类科研课题,导致高校领导层和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教育资源并未全面聚焦到学生培养层面,致使本科教育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及科研工作的陪衬。同时,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津贴分配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当中,因为教育教学成绩量化难度较大,所以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普遍是教师论文发表数量、获奖数量以及科研课题数量。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助长多数教师不愿授课的不良风气。对此,高校必须明确以人为本观念,始终坚定以人为本原则,将本科人才培养视作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与根本任务,让本科教育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沿,推动教师队伍潜心教书育人,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及综合能力,切实培育一批有理想、有担当且有本领的高层级人才。

(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普遍自觉拥护党中央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其主体形象呈现出有追求与有理想、积极乐观与健康上进的特征,具有较强成才意识。但是,大学生也具备显著的个性化及多样化特点,在知识框架、思想理念与心理素质,以及思维、学习形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层面与以往大学生有所差异,出现值得多方注意和关注的新问题。具体呈现为:集体观念与意志力相对薄弱,实操能力、抗挫折能力、自理能力、甄别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等亟待提升,普遍存在经济、学习和就业等多方压力;部分大学生呈现出高考后的过度放纵情况,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逃课等行为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产生道德认知脱离道德实践的问题,意外事件偶有发生,更有甚者产生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而引发的违法乱纪行为。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的新特征与新问题,各所高校要呈现以人为本深厚的时代内涵,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将关怀和关爱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始终坚定立德树人,遵循德育为先原则,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大学生综合发展。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的支撑载体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贯彻此理念,能够围绕学生开展多形式化、生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快速成长[1]。高校基础教育工作中,教育质量直接反馈出高校教育能否正确、合理推动社会建设,以高质量、大基数的人才输出,助推实现国家人才大纵深的布局。传统教育教学工作囿于应试教育思想,致使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工作、中层教育教学建设工作、顶层教育教学落实工作中存在缺位现象,无法及时将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个体中。基于人本思想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发展,在固定的教育架构下进行多角度延展,如学生生活管理、学习管理、教育活动管理等,都能成为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体系建设的支撑点。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新时代环境下,在高校现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部分教师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仍然将个体视作课堂主体,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尚未全面摆脱以往教育管理观念的桎梏。部分高校教师鲜少参加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工作部署活动中,违背了以人为本理念。与此同时,在这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门占据主体地位,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教师难以全面融入该模式当中,导致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设并未基于学生进行,忽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关键主体,而是不断重复运用原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未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也忽视了该理念对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欠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观念,使得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滞后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脚步。

(二)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普遍盲目选择所学专业,对自身所报专业并未进行深度了解,在进入校园开始学习时,逐渐发现自身所学专业较难且不适合自己时,将面临转专业难的情况。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亦难以按照个体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择,只能根据高校安排学习既定课程知识,并且教师亦由高校教育管理者统一安排。从而造成学生逐渐降低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限制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所以,此类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淡薄且自主选择权缺位的情况,既违背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学生综合发展。另外,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深远影响,学生高考成绩既是踏进高校校门的敲门砖,也是与其能顺利毕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重要元素,亦成为影响部分高校基于以人为本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之一[2]。

(三)教学评价浮于形式

教学评价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当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借助教学评价工作反馈学生群体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感受,以反馈结果为基准掌握当下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基础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深入剖析高校现行教学评价体系可知,多数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显著的形式化问题,部分高校组织学生群体针对教师教育教学表现进行打分,而部分学生通常难以提出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此种形式化的教学评价并无实际意义。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策略

(一)革新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对此,高校应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置于首位,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同时,以新时代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学生群体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诚然,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陈旧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最大化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借助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持续提升个体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交换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讲者,教师指向学生讲析的知识点加以补充和说明。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始终把为学生群体供给高质量服务视作核心,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重点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级人才。另外,高校要构建民主教育管理机制,适当接受教师队伍针对本校教育管理制度所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把教师真正纳入教育管理体系当中,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为其明确以人为本观念营造和谐、健康环境[3]。

(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具备自主选择权

一般来说,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所具备的弹性和约束性呈反比关系。具体而言,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具备较强约束性则会背离以人为本思想理念,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具备较大弹性则可能会产生违反有关制度规定的情况。因此,高校要建设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校要合理减少学生转换专业的限制条件,允许学生基于个体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专业的自主选择,适当调整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群体理性选择自身专业,从而为其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校应基于本校具体实际增设选修课程,为学生群体基于个体兴趣爱好选择所学课程提供有利条件。并且,高校还要全面推进任课教师挂牌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切实增强学生群体自学意识。另外,高校要在允许大学生群体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同时,批准其跨校学习,构建与兄弟院校共享的专业学分机制,向学生提供丰富选择机会和发展机会,促进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落到实处[4]。

(三)优化师资资源,构建潜心教书育人的队伍

高校若想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管理质量,需要构建一支具备过硬政治素养、较强业务能力以及高超育人水平的师资队伍,激励其潜心教书育人。首先,潜心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呈现在师风师德层面。教师应具备过硬政治素养、深厚情怀、较强自律意识以及正直的人格,以先进思想理念武装自我,在工作过程中遵循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及严于律己的原则;在专业知识教授中,要通过个体正确理想信仰、特殊人格魅力以及高尚道德情操,感染、感召与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切实帮助学生夯实自身专业基础和思想道德素养,以此获得学生群体尊重与爱戴。其次,潜心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呈现在学识层面。教师应始终敬重学问,丰富自身知识框架,具备广阔学术视野以及活跃创新意识,具有过硬专业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保持与时俱进,掌握学术及专业理论发展前沿,以广阔的历史视野与国际视野、前沿的科学理论与教育方法教书育人,积极引领并帮助学生群体成长成才,凭借扎实理论基础与深厚学识获得学生尊重。最后,潜心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呈现在时刻关心和关爱学生群体层面。教师应具备仁爱之心,在面向学生群体时不仅要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充满爱心,最大限度尊重、相信、关心、关爱与欣赏学生,以平等地位与学生群体展开交流,构建和谐、健康且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群体深刻感知高校与教师带来的温暖。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群体综合发展创造丰富机会、搭建实践平台,深挖学生群体潜能,凸显其才能,着重培养与呈现学生群体自信,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使其在人文情怀浓厚的环境下实现成长成才与综合发展[5]。

(四)完善教学评价,建设多维度教学评价指标

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评价机制存在单一化问题,教学评价工作应用价值相对有限。我国部分高校所开展的教学评价侧重形式,而以人为本理念明确要求高校要革新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多维度与多层次教学评价耦合模式。在全新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基于教学技能、人文理念实践、教育教学创新贡献与学生评价等诸多维度展开评价工作,既要考评学生群体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各项硬性指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及师生交互等各项软性指标,激发教师教育能动性,遵循奖励先进典型与鼓励后进的原则,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全方位提升。而在具体教学评价中,要将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发展视作关键评价指标,激励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群体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构建清晰的奖惩机制,针对人文化教育具备卓越贡献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而针对工作相对落后或教学革新缺乏积极性的教师要适当给予批评,最大化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落实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革新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乎社会文明建设、群众生活质量及生存利益,同时也是革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现如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淡薄以及教学评价浮于形式等问题。高校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并建设全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深化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融合程度,把学生视作教育教学中心,积极革新管理模式,注重为学生群体服务。

猜你喜欢

革新群体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