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3-04-20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李 曼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与压力。高校大学生因家庭、社会环境、校园生活、学习压力等各种现实因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高校因学生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而产生的悲剧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各高校不断进行教育体制变革,逐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重视学生的成长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1],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2]。

一、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对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价值体系尚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普及。高校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给他人造成伤害。影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高校大学生的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导致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以及竞争压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部分学生在承受一定的打击后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思想态度,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无措,导致心理问题的形成。

(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效率。同时,对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也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高校学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使用者。部分学生过于沉迷网络游戏,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打游戏,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为逃避现实,在网络上广泛交友,脱离实际生活,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互联网信息技术使人们思想言论更加自由,但相应的监管制度仍不完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需要自主判断、辨别和筛选。部分学生意识形态不成熟,没有辨别出不良思想,对自身价值观产生冲击。还有学生容易受网上不良言论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甚至因不良言论而自我怀疑、厌弃,最后放弃生命。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具有两面性,如果运用不合理,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家庭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个人性格的塑造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矛盾的日益显现使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部分大学生生活在离异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传统落后,没有重视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部分高校学生因性格原因,在住宿时,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而与室友产生矛盾冲突,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二、高校辅导员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与接触较为密切[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高校辅导员一般较为年轻,生活经验丰富,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心理引导作用。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辅导员没有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必要的沟通,日常工作的开展较为简单,无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与预测,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开展。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不是脱离其他学科知识而单独存在的。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仍不完善,教育思想和理念较为传统,教学方式不够灵活。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时,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教育形式单一,注重思想理论的输出,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式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逆反,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与实践不可分离,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4]。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足,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使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不利于学生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无法保证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与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情感的指引者,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人[5],因此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不高,一些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无法承担起分析学生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心理压力的职责。另外,由于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不高[6],影响教育质量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完善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数据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应通过心理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等形式,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有一个系统了解,将学生的学情、心理健康信息整合起来,建立心理信息资料库。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学业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能够科学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对心理问题进行预测,及时解决问题,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加强对有心理隐患的新生的关注,合理进行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及时解决其心理隐患。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新生,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接受专业化的检查与治疗,使其逐渐恢复心理健康。辅导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在每个班级里设置心理委员,避免有些大一新生不敢或拒绝与辅导员进行交流的现象,提高辅导员对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益。大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辅导员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高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专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除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培养[7]。大一新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很多人彼此间不认识,有的新生独立性较差,缺少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对校园生活产生不适和害怕的情绪。辅导员可以开展迎新生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认识、交流和讨论,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自我调节情绪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演讲等,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情绪与压力。高校辅导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将日常生活中的忧虑、烦恼和压力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表演和观赏的过程中,进行情绪的宣泄和排解,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消除抑郁心理,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素质。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现代化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单一输出模式、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时,应重视心理教育的作用,深入了解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以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辅导员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角色演绎,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和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提高心理素质。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大学生熟悉互联网平台以及新媒体的操作和运用,线上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态。但我国部分高校并没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心理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以线下的形式进行,限制了心理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也忽视了某些现实因素,如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身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不敢或不想向别人表达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线上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员通过微信、语音电话、相关软件等形式,为学生的心理咨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校辅导员参与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与能力,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得到学生的认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8]。辅导员应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热爱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平等对待学生,鼓励、支持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要能够理性客观地进行分析与判断,将正能量与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传递给学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指引者,应不断学习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思想,通过参加心理学专题讲座、研讨会,阅读心理专业书籍、参加教师的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量,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辅导员的参与能够使心理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各高校应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督促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9]。

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在实施人才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领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及时发现并总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数据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和运用相关知识,调节心理状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采取线上心理咨询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另外,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与思想,以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