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3-04-20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师资融合儿童

王 凤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教育部于2022年下发《加快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文件,使 “融合教育”的概念开始在中国教育领域得以推广,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研究“融合教育”,这也是对全国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但是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欠缺等突显问题,如何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力量,如何做好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建设成为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1]。

一、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现状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融合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潮流,而学前融合教育作为融合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研究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是关系到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问题,决定着未来特殊儿童是否能适应社会。对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突显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丰富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资源,为有需求的机构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现实意义

融合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特殊障碍人士和一般人群交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特殊障碍人士隔离,这是一种双面的观点,既要让特殊障碍群体融入社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识了解特殊障碍群体。因此,研究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现实意义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2]。

第一,对于特殊儿童来讲,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有助于为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融合”不是“混合”,不是让特殊儿童完全融入普通班级里接受教育。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让特殊儿童产生挫败感。因而通过专门的教师和机构去引导融合,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服务,通过创造最少限制的环境,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3]才是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尤为重要,因为其不是普通的教师,一方面需要立足于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这些教师除了具备常规和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专业的融合教育知识,包括如何与特色儿童沟通,如何了解特殊儿童心理等。只有培养优秀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人才,加强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力量,加大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建设,才能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4],才能为特殊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全方位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第二,学前融合教育是为了让特殊儿童适应社会性的环境,通过“融合”也让更多的人主动关心特殊教育并参与特殊教育,让特殊儿童能接受高品质的普通教育,提高了儿童的自信心,也让他们适应了不同教学环境以及提升学习的能力,在较大的班级里生活,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交空间。面对不同的教师和同学,可以促进特殊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和共情能力的培养。学前融合教育还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5]。

同时,对于一般儿童来讲,学前融合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良、友爱、同情他人、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元化世界的理解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成就的“双赢”教育模式,而这一切离不开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学前融合教育的专家以及家长和普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二、学前融合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分析

由于融合教育具有特殊性,对融合教育教师的要求区别于对普通教师的要求,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也是如此。学前融合教育教师除了具备基础的幼儿教育知识外,还需要具备针对特殊幼儿、残障幼儿各方面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复合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质。

(一)复合性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幼儿园扮演着多重角色,一方面是特殊幼儿、残障幼儿的引导者、陪伴者,主要为特殊幼儿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更多地陪伴特殊幼儿,给予他们教育和支持以及鼓励;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之间的桥梁,为促进双方的和谐沟通与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殊幼儿在一定程度上会有自卑感和自闭的表现,普通幼儿对此也许会非常不解,但是幼儿天性驱生的好奇心和自然特性会使得双方都渴望一起玩耍交流,那么这时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桥梁作用便体现了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与配合下,能够拉近双方的关系,促进双方的交流沟通,使得特殊幼儿不会因为外形残障或者特殊而被普通幼儿排斥。因此学前融合教师具有复合性特质,在专业素养培养方面需要把握这一关键,满足既能够为特殊幼儿提供教育服务,又能够构建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和谐的关系。

(二)独特性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并不是单纯的针对特殊幼儿教育的素养叠加普通幼儿教育的素养,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还要求教师注意个人综合素养。在针对特殊幼儿教育方面,教师需要掌握特殊幼儿的心理教育知识、特殊幼儿行为矫正、特殊幼儿康复训练以及特殊幼儿沟通方式等这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再与幼儿教育充分融合,积极参加岗前实践培训和积极参与实际学前融合教育操作实践,为今后的学前融合教育打好基础。另外,学前教育教师还需要不断自主发展,提升综合素养,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能够以特殊幼儿为本,才能够共情特殊幼儿的感受,真正站在特殊幼儿的角度进行教育,进而平等、公正地对待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

三、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现状分析

(一)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从事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专业意识不高。这是因为大部分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以普通幼师教育为主,专任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辅助,很多幼师虽然认同融合教育的理念,但是缺乏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6]。另外,对于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大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而且在理论方面也是以普通幼儿教育为主,特殊儿童相关教育为辅,培训的重点不明确,培养的目标不明确,这是导致很多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原因。

(二)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并不完善。首先,缺乏政策的支持和指导,缺少学前融合教育教学指导和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导致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岗前岗后的培训上面存在问题。其次,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缺乏资金、制度、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工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缺乏有效平台

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本就存在薄弱的现象,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培训更是如此。很多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将学前教育培训和学前融合教育培训混为一谈,或者在学前融合教育培训中只注重基础学前教育培训,与学前融合教育的理念相背离,导致教师在培训当中并没有得到提升,缺乏权威、有效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平台。

四、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指南与教师的专业标准

针对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趋势和融合教育的巨大需求,迫切需要我国制定学前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和教师的专业标准。随着我国社会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已经逐步完善,早已满足制定学前融合教育教学指南与教师专业标准的前提,融合教育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已经初具成效。此外,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特殊幼儿数量增长。因此,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这些幼儿家庭对于学前融合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培养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和高校已经先行从政策和教师素养方面进行探索。北京海淀区已经规划未来5年该区将在西部地区建立一所十五年制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并且所有教委办园100%成为学前融合教育基地。近年来,海淀区在全国率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区级特教中心,建成覆盖从学前阶段至高中及以上阶段的融合教育体系,以及特殊教育专业任职资格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版“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指导丛书”第二册——《支持与引导:给辅助教师的融合教育指导》,着重介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支持,为广西学前融合教育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指导。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学前融合教育培养方面,详细明确了融合教育课程状态下语言、阅读、游戏、运动等领域的干预方法,明确了学前融合教育的关键能力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安置形态构建、观察发现诊断、课程计划策定和干预方案实施四个方面,为学前融合教育能力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及新方向。

综合这些案例来看,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指南与教师的专业标准缺失,因此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来研制相关的教学指南,规范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各个地区齐头并进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宏观指导工作,积极研讨并发布相关的教学指南和教学指导,联合各个高校制定权威、全面、准确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和发展方向。

(二)建立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体系

国外由于融合教育发展较早,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学前教育融合教师培养体系,作为我国的邻国日本在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方面,就颁布了授予综合性证书的规定,给予符合学前融合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要求的教师上岗资格。这种制度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融合教师培养体系。

首先,需要找准学前融合教育人才的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既能提高特殊幼儿身心需求服务,又能够保障特殊幼儿综合发展的教师人才,一方面可以为特殊幼儿提供康复支持,另一方面为特殊幼儿提供教育服务,为特殊幼儿在未来更好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其次,创新高校对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加大普通高校开设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的力度,不再依赖传统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分开的模式,对该专业的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学前融合教育,做好师资储备工作,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满足学前融合教育的需求。

此外,还要做好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激励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一方面对从事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给予物质激励[7],例如发放相关特殊教育津贴和补贴,在教师评优和评级的时候适当向倾斜于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激励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肯定他们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教研活动,给予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和心得的机会,促进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8]。

(三)积极推进将融合教育特教课程作为师范高校基础课程

师范高校是我国大批教育人才的培养摇篮与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培养复合型教师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培养学前融合教育人才的优势条件。因此,各大师范高校应该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课程的开设,使之成为师范高校的基础课程,每一个教师都具备一定的融合教育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特殊儿童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消除认知偏见,无论之后是否从业特殊教育,也能够重视特融合教育的多元价值;同时加大实践课程,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使师范高校学生参与特殊儿童教育实践工作,通过实践对特殊儿童有更深入的认知。因此,师范高校应该普遍开设融合教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重视普及融合教育课程的作用,充分将融合教育理论与普通教育理论有机结合。

(四)做好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岗前岗后培训工作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无论是步入学前融合教育前还是步入学前融合教育后,都应该不断地发展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做好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岗前岗后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做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工作,在岗前加强对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特殊幼儿行为矫正、特殊幼儿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将融合教育实践基地训练和幼儿园融合教育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做好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岗后培训工作,做好针对性培训工作,侧重于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教育水平的提升。

结语

在融合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可通过制定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指南与教师的专业标准,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融合教师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将融合教育特教课程作为师范高校基础课程等各种举措和多种方式,以此打造一支优秀的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推动我国融合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师资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