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路径探析

2023-04-20徐文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教育

徐文勇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引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其思政水平对个人健康成长及社会价值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新时期,高校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将互联网充分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丰富思政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互联网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互联网结合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应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互联网化,在构建的过程中应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点,寻找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的契合点,并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线上教学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但易受不良观念影响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教育的重要途径,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凸显。自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学生在学业上受到的最明显的影响便是线下课程减少。高校会根据最新的发展动态来判断学生是否需要返校、返校的时间、返校之后的防控措施等,这就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线下时间明显减少,而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的最新要求,互联网便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最佳途径。高校思政教师都是通过互联网,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授课。这为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化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线上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操作,从而保证线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主体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线上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速度更加便捷,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得到充分的展现[2]。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学生容易受到网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责任意识等都有一定的冲击,线上教学的成效主要靠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自控力和主观能动性,这为思政教育互联网化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高校的思政教育面对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对思政教育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但缺乏完善监督管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媒介,将互联网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线上教学的便利性使学生用于往返教室与寝室的时间减少,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自身的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为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信息传播的广度、速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在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同时,使得时事新闻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线上教学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更依赖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部分学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思政教育的学习方面,导致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提升不足,思政教育的质量不高,线上教学的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对网络语言有着先天性的习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喜欢使用简短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因为其本身的属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用的语言具备更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教育话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育话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现行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与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话语体系相脱离,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思政教师对学生群体不够了解,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举止及话语体系等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话语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大学生习惯的话语体系,但是忽视了互联网话语体系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两者不能有效结合,更是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对思政教育互联网化造成了阻碍。

(二)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互联网化过程中,思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就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以及法律基础等内容,理论知识占据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导致思政教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逃课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但是学生群体庞大的数量,导致思政教师无法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只能采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化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目标。

(三)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意识薄弱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技术的突破,为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思政教育互联网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和教师都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但是对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意识仍然薄弱。在当前的思政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便是PPT和短视频技术,对人工智能、VR技术则应用的较少。PPT和短视频技术相对简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VR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由于设备昂贵、操作难度较大等原因,实际购买和应用的较少。但是长时间地应用短视频及PPT技术,导致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急剧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4]。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思政教学中积极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了解并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体系,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语言习惯,在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中抽象、难以理解的教育话语转变为学生习惯的互联网话语体系,拉近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在思政教育互联网化过程中,教师要以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核心,将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出符合学生语言习惯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提高学生的亲近度和理解度,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创新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知识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互联网积极发掘符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知识体系。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外,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筛选合适的教学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等,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感,加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教育互联网化意识

首先,高校要重视教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积极地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网页、动画、VR等,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保证思政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个性需求等因素为基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最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互联网化意识。教师要有高超的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新媒体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入理解与学习,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更好的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互联网化教学水平,真正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

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绪等均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负面情绪的聚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高校在构建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一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正确面对负面情绪产生及带来的影响,将负面情绪的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高校要将灾难最新发展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分享,尽可能消除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变化波动。与此同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杜绝网络上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指导学生做到自尊自爱,在网络使用中注意文明用语,拒绝参与到庸俗话题的谈论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同时鼓励学生建立文明网络监督管理模式,有效减少网络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积极地弘扬正能量,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潜移默化的将教育政策和相关思政理念引入到网络文化当中,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政治导向性作用,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如可以选择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评论功能积极发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对错误娱乐思潮的批判,以此为契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国外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世界各国文化交融作出贡献。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开拓学生向上级提出校园建设意见的途径与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匿名观点传达。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以此为依据判断个别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制定出个性化思想教育指导方案,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定期设计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网络活动。例如,法制题材的短视频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主流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过滤带有危害性的校园不良信息,利用现代化网络安全管理手段,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

(六)满足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生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教职人员在完成基础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网络技术拓展学生对信息接收的途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教职人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改良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政教育能力[5],学会运用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建设中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学会新型网络用语,只有掌握优秀的专业技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指导。高校需要打造负责网络宣传的特殊教育团队,通过统一的网络知识教育培训,教职人员能够自主完成数据收集、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工作,设置网络健康教育栏目,科学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互,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思想指导,降低师生面对面交流营造的紧张感。

结语

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互联网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整体性、规范化和系统性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分析和研究。将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技术高效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是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增强信息化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应用。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