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传奇
2023-04-20
在陕北,在黄河边,有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常年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这支活跃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造林人,被当地人唤作“悬崖造林队”。2004年以来,他们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
再危险,我们也要把树种上去
跟着“悬崖造林队”,记者来到宜川县黄河西岸一面高约30米的悬崖前。崖壁中间长着6棵侧柏,是队员们2021年种下的,如今迎风而立,正在返青。“独木难成林,我们爬上去再补种几棵。”48岁的队长王永红说完,背起树苗向崖底走去,队员郝雷和张文学扛着锄头紧随其后。
坡度接近70度,崖壁上没有路,能走的地方,仅有一脚宽。因为站不稳,3个人只能弓着腰,拽着石壁,一步步往上攀。“脚下的沙土又松又软,踩稳了再走。”王永红一边攀爬,一边向队友喊话。
崖壁中间能站立的地方,距离地面大概有15米,仅能容下1人。土坑挖好后,王永红将树苗栽进去,扶正,覆土。“侧柏根系发达,长成了就能保住一大片水土。”他用双脚将填土牢牢踩实,悬崖上多了几棵树苗。这已经是造林队连续第11年在黄河悬崖上种树。
2012年,听说县里要攻克悬崖造林难题,队长王永红主动请缨。“从2004年开始,我们持续在宜川北部旱塬上种树,眼看着黄河边的山都绿了,只有悬崖上还光秃秃的,很刺眼。”谈起在悬崖上植树的初衷,王永红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能让光秃秃的悬崖绿起来,再危险、再困难,我也要干。” “不多拿一分钱,为啥要冒那个险?”不仅个别队员在打退堂鼓,王永红的家人也万分不情愿。
劝说队友,王永红的话总是“我先上,你们跟着看,一步步来”;过家人关,他的招数是“先斩后奏,不同意也得同意。政府安排了专业培训,没什么怕的”。到了黄河边,危险还是超过预期,很多悬崖直上直下,人上不去,上去也站不住,不具备造林条件,如何种树?
参考“吊威亚”,王永红想出了“吊绳种树法”:队员们身背树苗,腰间拴着安全绳,人被吊在悬崖间,离地大约几十米,面朝崖壁挥动锄头,刨坑种树。“确实很危险。遇到近百米的悬崖,都不敢往下看。”张文学多次下过悬崖。“为了安全,我们用大锤在崖顶打下至少1.5米深的钢钎,绳子一头拴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队员身上,把人顺着崖壁吊下去。”
11年来,“悬崖造林队”已在水土极易流失的宜川县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种下1万多亩林地。“每年遇到最危险的悬崖,这支造林队都是主动揽活,冲锋在前。”宜川县林业局局长郝云峰说,“加上,他们一直坚持做的旱塬绿化面积,19年来,他们在全县累计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
只要还有一寸荒山,我们就把种树进行到底
站在黄河边,王永红指着周围的悬崖、陡坡向记者说:“现在你能看到的松柏,全是我们种下的。”望不到头的绿荫背后,是造林队员们常年的咬牙坚持。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造林队员大都穿着厚厚的补丁裤,他们的脚和腿肚上,全是密密麻麻、发青发紫的小血痂,很多小血痂甚至粘成一片,成了大伤疤。
“元凶”就是遍布黄河岸边的酸枣刺。“一天被扎五六回,裤腿天天被扯烂,没人敢穿新裤子。”郝雷说,“扎了就忍着,把活干完再说,回到家再把刺从肉里挑出来。酸枣刺很小、很细,还长着倒钩,扎在肉里很深,挑起来特别难。”因为常年在悬崖和陡坡上作业,一个季度下来,一名队员锄头得换三四把,磨烂的胶鞋就有十几双。吊绳种树的高峰期,造林队一年磨断的安全绳,就有十多条。
“几辈人都没干成的事,他们几个后生能干成?”初上悬崖种树时,村里人纷纷不看好。面对质疑,队员们的对策就是咬紧牙关,只干活,不争辩,坐在黄河边吃碗烩菜、啃几个馒头更是家常便饭。在风吹日晒中,种树护林成了他们最大的爱好。
如今,这支由30多人组成,平均年龄已超45岁的“悬崖造林队”,已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种树英雄”。“我们只是想让家乡的山更青、水更绿,想给子孙后代造点福。”59岁的老队员高保定从小在黄河边长大,正经历着黄河沿岸“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历史性巨变。“小时候,山光秃秃的,一刮风,满嘴沙塵;如今,整个陕北都变绿了,空气越来越好,黄河水也在慢慢变清,受益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造林队又奔波在黄河沿岸的悬崖绝壁间。“剩下的,都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但只要还有一寸荒山,我们就把种树进行到底。”王永红自豪地说。
与队员们告别时,常年被晒得皮肤发黑的他们,站在黄土高原清澈的阳光中,憨笑着消失在黄河岸边的山峁上,但他们的种树故事,就像山间遒劲的苍柏,镌刻在陕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孙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