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文化:青岛城市发展的独特契机

2023-04-20吕绍勋

读报参考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天后宫妈祖民间文化

吕绍勋

妈祖文化是流传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民间文化,妈祖被看作“海上的守护神”。这种文化始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是我国海洋文化的瑰宝。19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大大小小的妈祖庙、天后宫有十余座,较大的有六处,即青岛口(太平路)、金口、女姑口、沙子口、沧口和塔埠头天后宫,有些还在,有些已经荒废或无存。众多的天后宫,既反映了古时青岛海上贸易的繁荣,也说明了妈祖文化在青岛流布的广泛和深远。位于太平路19号的青岛(口)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如今,该天后宫作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妈祖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景观”,也是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是著名的文化旅游景观,也是研究青岛民风民俗的重要基地。金口天后宫是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发展港口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也是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構成元素和名片。除了天后宫外,青岛的妈祖文化普遍散存于各村镇和海岛的民间文化、民间风俗和民间建筑中,如田横镇周戈庄的祭海节、城阳韩家村的天后宫、田横岛上的海神娘娘庙等,只要与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有关的地方,几乎都有妈祖文化的足迹,尽管散乱,但很普遍,影响深远。

  2010年,青岛市妈祖文化联谊会获得批准登记,举办过多次妈祖秋祭大典和祈福仪式等文化活动,尤其在对台港澳地区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民间文化交流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在4年内12次深入台湾地区,9次赴香港、澳门交流,8下南洋,数次远赴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在海内外妈祖文化界声名远播,对促进青岛和国内外各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山东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落户青岛,对于深挖山东省的妈祖文化历史,发挥妈祖文化的多元化功能,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2021年,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区等也分别成立了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妈祖文化也写入了《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标志着青岛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升到了新高度。

  妈祖庙广泛分布在我国大陆22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共同文化遗产,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华人圈,和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青岛可以借助各类妈祖文化平台,通过共同举办妈祖祭典等节事活动,合作举办妈祖文化论坛,进行非遗展示、文艺表演、联谊座谈等,加强与相关城市、地区和国家的联系,并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多领域寻求交流与合作。

  随着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妈祖文化正成为各地开发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热点。尤其福建、天津、澳门等地,通过举办规模不等的妈祖文化旅游节,取得了突出成绩。妈祖文化在新一轮的旅游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独有的生命力,预计未来会逐步形成国内及海内外联组的妈祖文化旅游和考察专线,妈祖国际文化艺术节也将上升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活动。要重视妈祖文化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合,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妈祖文化旅游城市的合作,将青岛打造成极具影响力的妈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节点城市。

猜你喜欢

天后宫妈祖民间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妈祖之光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妈祖祭典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