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当“轻体力劳动者”,并非职业“降级”

2023-04-20

读报参考 2023年12期
关键词:白领体力青年人

近段时间来,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股就业新“潜流”:一些人正悄然离开高大的写字楼,放弃白领职位去学习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一名靠轻度体力劳动和手艺赚钱的蓝领,这其中不乏名校高材生。“轻体力劳动者”群体的涌现,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许多青年白领的无奈和迷茫,也折射出部分青年人劳动和就业观念的变化。

穿着体面整洁的衣服,工间休息时喝着咖啡,拿着令许多同龄人羡慕的薪酬,享受着别人投来的羡慕眼光,这似乎是大城市青年白领的标准画像。不过,这只是众多白领们光鲜亮丽的一面,他们生活的另一面,则是在逼仄的办公工位和复杂又心累的“办公室政治”中,担忧着以末位淘汰制为代表的绩效考核与没完没了的加班。其结果是,许多青年白领的就业质量显著下降,陷入身心疲惫、工作生活无法平衡的境地。

过长的工作时间会严重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平均每天加班时间将近2个小时,明显超出了《劳动法》规定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一些青年白领的工作时间更长,“996”甚至“007”也不鲜见。有调查报告显示,仅有三成的人认为睡眠现状较为健康,平均每天都运动的职场人仅占3%,16%的人从来不运动。不仅如此,经常加班还导致年轻人工作生活失去平衡,没时间婚恋和照顾家庭。事实上,这也是我国结婚率不断降低、生育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身心的双重压力下,一些青年白领开始“逃离”写字楼,当起了“轻体力劳动者”,试图在轻度的体力劳动中消除身心的疲惫感和紧张感。

这些轻体力劳动包括宠物美容师、自助快餐营业员、书店店员、网约车司机等工作。告别机械重复的纸面工作,轻体力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工作方式更为灵活,工作创造的价值更为直观,更容易使人感到充实,因而成为不少职场人的选择。

不當白领而去当“轻体力劳动者”,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职业选择和体力劳动的观念变化。

当下的青年群体追求个人体验,“不跟随”“不凑合”“不着急”“不一样”成为他们的群体标签,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他们职业决策中遵循的主要规则。

在离职跳槽的动机方面,有关调查显示,影响青年群体离职最主要的因素是“身心健康”,其次是“公正环境”“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虽然青年群体都希望选择高薪酬的岗位,但职场中遭遇的精神压力问题与青年群体择业观念的变化,也是促使部分青年人成为“轻体力劳动者”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些青年人从“脑力劳动者”转向“体力劳动者”,并非是职业层次的“降级”。实际上,体力劳动对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人来说更多成为对职业的一种选择。脑力劳动的薪资回报可能更可观,但靠双手创造价值带来的情感回馈也同样宝贵。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体力劳动的薪酬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不少白领,月薪上万对非白领阶层来说也早已不是梦。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成为“轻体力劳动者”的代价其实一点儿也不“轻”。这可能意味着更低的工资、知识技能的贬值风险,以及变窄的职业发展前景。所以,对于青年白领们来说,在离职跳槽去当“轻体力劳动者”之前,还需要慎重考虑和反复衡量。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其实反映的是青年人对改善就业质量的迫切需求。假如没有过长的加班、压抑的工作氛围,而代之以合理的工作时间、更为人性化的办公环境、更为和谐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那么,这种白领转“轻体力劳动者”的人数就会少很多。

毕竟,拥有一个稳定、体面且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全体劳动者都在追求和向往的职业发展方向呢?

(摘自《环球时报》李长安)

猜你喜欢

白领体力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实用白领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