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产业链生态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2023-04-20王德华
王德华
专精特新,是指企业针对产业链细分领域,聚焦专一产品研发创新,竞争优势显著,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由于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价值,专精特新企业备受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至国家层面。2023年2月,江苏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强链补链的主力军,支撑全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初成规模,分布在各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据工信部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全国已培育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制造业单项冠軍1187家。其中,江苏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立足于工业“六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以自身需求为导向,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弥补产业链的短板和空白,增加产业链完整性,一方面耦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分工协作和协同创新,构筑良性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基础零部件、基础装备、关键材料等细分产品市场;7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10年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7%,平均研发强度达8.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受限于固定资产小、生产规模小、需求面窄等固有缺陷,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融资难融资贵抬高了企业的发展成本,高端人才引进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后劲,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根基在于创新,而创新是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的漫长过程,成本高昂的创新有可能造成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容易陷入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此外,由于在行业、规模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差异化,不同专精特新企业其发展路径和阶段对政策的诉求不尽相同,而政府政策供给倾向于宏观方面,难以满足差异化的企业需求。
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构筑产业链生态体系
围绕我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主管部门正在详细梳理下游核心产品企业及其中游关键零部件企业,识别产业链的“卡脖子”节点(弱项短板)、高价值节点(高价值企业)和强地位节点(主导企业)。分析这些企业的地理分布、产品规模、技术水平,所在产业链位置和价值,自身竞争优势、弱项短板、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等等。基于产业链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从中选出链主企业。支持作为终端用户的链主企业,发挥规模化需求优势,构建以市场需求导向、创新导向的竞争选择机制,以价值共享、互促互进为理念,引导配套中小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采用共同的供应链、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激发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合作开发重大项目,通过新产品协同开发、核心零部件协同验证、供应链要素协同保障等,提高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支持作为非终端用户的链主企业发挥枢纽作用,分解终端产品需求,构建技术先进、规模可期的产品需求环境,并为参与产品研发、配套的产业链内专精特新企业、其它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工作。
建设开放创新生态,提升专精特新企业价值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推动链主企业联合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搭建推动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的各类公共平台,补齐人才、金融、研发机构等领域短板,促进创新要素在产业链内自由流动。建立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价值共创机制,成立由政府、高校、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新型研发机构,增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学习曲线效应”,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技术等方面不断适应和改进,提升其价值。推动知识产权部门、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共享机制,鼓励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之间实行专利交叉授权、交叉持股和数据共享等,形成互补效应,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建立抵御创新失败的风险共担机制,降低企业独自创新的不确定性,避免因研发失败和市场波动陷入生存困境,稳定市场风险预期,激励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投入创新资源。
统一专精特新信息管理服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专精特新信息供给需求精准匹配机制,降低专精特新企业信息搜寻成本。尽可能统一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的内容和口径,并做到清晰明了;实在不能统一的政策内容和口径,要请相关人员基于企业角度进行详细解读,消除企业的疑虑和担忧。针对我省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汇集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品牌推广、产品供需等信息,根据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开展集中采购竞标、集中商务谈判等,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针对不同的专精特新企业,根据企业地理区位、所在行业、经营规模、技术水平、专利情况等信息,推动在苏金融机构推出差异化专属融资服务,如对创新能力强、短期流动资金缺乏的企业推出科创贷,对正常经营、缺乏抵押物的企业推出担保贷,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优惠贷等等。利用专精特新综合信息,促进金融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对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
中小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源泉,江苏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承担链主企业或政府资助的研究开发项目,鼓励链主企业采用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推动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提高中小企业配套能力。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产业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省内引航企业)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和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展会平台、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和产业强链专班作用,定期举办分行业采购洽谈会,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的产品、技术供需对接,提高本地供应链配套率。推动县(市)级政府按照就近就地原则,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围绕产业链细分领域,在县域范围内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细分领域核心配套产品,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