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高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适宜密度研究

2023-04-20朱君闫春梅王国平徐冬丽胡再青仇文婷李风庆戴彩虹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冬油菜密度

朱君 闫春梅 王国平 徐冬丽 胡再青 仇文婷 李风庆 戴彩虹

摘要:在甘南开展白菜型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试验,为高寒区示范推广冬油菜提供技术支持。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高寒区冬油菜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密度处理的冬油菜均能正常越冬,越冬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60万株/hm2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群体效应,越冬率为89.7%,性状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1 971 kg/hm2。

关键词:高寒区;白菜型;冬油菜;密度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3-0223-03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3.006

Abstract: Experiment on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ies of winter Brassica rapa in Gannan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winter Brassica rapain alpine region. 5 planting densities, i.e. 450 000, 600 000,   750 000, 900 000 and 1 050 000 plants/h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overwintering rate, growth period, yield, and economic traits of alpine winter Brassica rapa.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wintering in 5 densities was normal, but the overwintering rate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600 000 plants/ha treatment showed ideal population effect which had an overwintering rate of 89.7% and an average yield of 1 971 kg/ha with premium quality.

Key words: Alpine region; Chinese-cabbage type; Winter oilseed rape; Planting density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000 m,气候寒冷湿润,无霜期短,自然条件差,适种作物少[1 ]。甘南州大部分耕地分布在高寒区,从未种植过冬性作物,光照、热量等气候条件适合白菜型春油菜生长,按照传统油菜生产区划,为西北旱寒春油菜区[2 ]。2018年成功引进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栽培种植,生产实践表明,冬油菜经过越冬阶段,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好,可增加冬春季土壤的植被覆盖物,减少风蚀,降低沙尘源,成熟期正好是当地春油菜花期,可使高原花期提前45 d 左右,延长了油菜花的观赏期,为甘南高原的旅游提供一个新景观。种植密度影响冬油菜的安全越冬和单位面积收获株数,而适宜的群体密度则是实现壮苗越冬的关键[3 - 5 ]。我们在甘南高寒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高寒区冬油菜适宜种植密度,为高寒区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8月 — 2021年7月在位于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的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地海拔2 800 m,年平均气温2.3 ℃,平均无霜期93 d,年均降水量639.8 mm,最冷月平均气温-9.3 ℃、最冷月最低气温-18.0 ℃,极端最低气温-28.5 ℃,冻土深度142 cm。试验地为耕种亚高山草甸土,旱川地,地力中等,前茬箭筈豌豆,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2.7 g/kg、全氮1.46 g/kg、速效磷13.92 mg/kg、速效钾255 mg/kg,pH 8.58。

1.2   试验材料

指示作物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共5个密度处理,随机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4 m×5 m),每小区种植20行。均于2020年8月12日播种,播前施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75 kg/hm2。4~5叶期定苗,返青期追施尿素75 kg/hm2,中耕松土1次,整个生育期没有防除虫害。

调查各处理每小区冬前苗、冬后苗,冬前冬后调查第7行和第13行苗数,折算成20行的苗数,计算越冬率。记载播种期、枯叶期、返青期、现蕾期、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成熟期每小区随机连根挖10株,洗净泥土晾干水分后测定根粗、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并测定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总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按小区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率

由表1可知,不同密度下冬油菜越冬率差异不大,均能在海拔2 800 m的高原区越冬,其中密度60万株/hm2的越冬率最高,为89.7%;密度75万株/hm2的越冬率最低,为75.8%。

2.2   生育期

从表2可知,不同密度处理下冬油菜的物候期和生育期差别不大,2020年8月12日播种,成熟最迟的是2021年7月13日,5个处理全生育期相差4 d。枯叶期叶片生长发育相差7 d,对成熟没有特别的影响。

2.3    经济性状

表3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冬油菜个体发育呈先扬后抑的态势,植株形态结构发生一系的变化。不同处理间,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以密度60万株/hm2的处理为最优。分枝部位以60万株/hm2处理最低,为24.8 cm,主花序有效長度以60万株/hm2处理最长,为38.2 cm。综合来看,60万株/hm2处理各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105万株/hm2处理经济性状较差。

2.4   根部性状及产量

从表4可知,根长、根粗、根鲜重、根干重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不同的密度在高寒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抗寒及增产效果,折合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60万株/hm2(1 971.0 kg/hm2)、75万株/hm2(1 957.5 kg/hm2)、45万株/hm2(1 908.0 kg/hm2)、90万株/hm2(1 788.0 kg/hm2)、105万株/ hm2(1 767.0 kg/hm2)。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北纬 34°~35° 以北广阔区域,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有巨大油菜生产潜力[6 ]。由于冬季低温限制,仅具有优异抗寒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可以在该区安全越冬,且白菜型油菜存在产量低、易倒伏等缺陷,产增效潜力有限[7 - 8 ]。与春油菜相比,冬油菜产量较春油菜增产35%以上[9 ]。针对北方旱寒区冬油菜不能越冬和种植业经济生态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选育抗寒冬油菜品种,研发冬油菜越冬保苗技术与高效种植模式,可为冬油菜北移提供保障技术。为高原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保证冬油菜在甘南高寒区安全越冬。白菜型冬油菜种植密度为45万~105万株/hm2均能在甘南高寒区安全越冬,越冬率为75.8%~89.7%,平均产量为    1 767.0~1 971.0 kg/hm2。其中最适宜的群体密度为60万株/ hm2,越冬率为89.7%,性状优良,折合产量1 971.0 kg/hm2。

参考文献:

[1] 胡学林,李愚超,李   强,等.  高旱寒地区冬油菜越冬研究初报[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6):1074-1077.

[2] 王晋华.  山西旱寒区冬油菜北移的现实性探析[J].  技术与装备,2010(11):18-21.

[3] 张贵曦,郭承毅,胡琼艳,等.  冬油菜密度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9):20.

[4] 叶秀娟,向   莉,邢玉萍.  奇台县冬油菜品种抗寒性鉴定[J].  农村科技,2011(12):7-8.

[5] 张贵曦,郭承毅,胡琼艳.  5个白菜型冬油菜在环县品比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1(10):11-13.

[6] 曹小东,刘自刚,米文博,等.  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的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0):4164-4176.

[7] 刘   秦,姚正良,缪纯庆,等.  寒旱区白菜型冬 油菜适应性及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36(6):56-62;130.

[8] 刘自刚,张长生,孙万仓,等.  不同生态区冬前低温下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 种(系)比较[J].  作物学报, 2014,40(2):346-354.

[9] 郑国强,郭敏明,魏家萍,等.  强冬性区白菜型冬油菜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变异分析[J].  种子,2020,39(10):23-31.

猜你喜欢

冬油菜密度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硼肥和包衣剂对冬油菜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在河西走廊的播期试验*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密度应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