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体系与实体产业协调发展
2023-04-20陈想谭民伟
陈想 谭民伟
摘 要: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议加快形成以国家大循环为重点的新发展模式,相互促进国家和国际双循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构建“双周期”发展模式既是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客观必要性。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对金融体系和实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更好地为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做出贡献,是一个需要紧急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金融体系;实体产业;协调发展
1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内涵
自学者们关注金融化起,学术界就对其定义有很多种,各个门类的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义,但所有门类的学科都可以划分为宏观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资本主义金融化或者金融资产来下定义,二是以金融活动宏观表现作为核心关注点来对金融化现象进行阐述。微观层面上而言,则是把重点倾向于微观主体的金融决策上,通过对决策行为后果的衡量去阐述金融化。实体企业金融化随着经济金融化孕育而生,是其在微观上的体现。自20世纪中后期发生“滞胀”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便成为所有行业的佼佼者,Arrighi将这种现象定义为“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在此定义初步形成之后,许多西方学者也围绕这一概念展开讨论,归结其含义便是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投资活动规模扩增,其利润来源也逐渐从实际业务转向金融投资。就经济整体而言,企业可以等同于其中的分子,所以在微观视角上而言,实体企业金融化是经济金融化的重要展现。Stockhammer指出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指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高,金融工具也变为企业主要支付决策,同时融资渠道也不再开始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同时进行,而是更青睐外部筹资。通过对目前学术界成果的整理,本文将实体企业金融化解释为这样一种现象:实体企业不再增加对业务投资,而是把所得利润去增加自身资本市场投资,从而把金融投资收益当成主要收益来源的一种趋势。
2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促进生产率
褚敏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金融化会在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中导致资本从低回报率的部门流向高回报率的新兴部门来使生产率提高,不仅能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而且能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有利影响。就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上而言,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有效降低企业所面临的一部分风险。Demir指出企业在对投资组合进行重新调整之后,能够起到规避经营风险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因此,企业能够更好地维持经营来获取投资收益。虽然宏观上政策的变化意味着风险也会随之变大,但是高收益与高风险也是随之相伴的,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会随着宏观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为了弥补自身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从而通过资本市场投资来赢得超额收益。而且政策不稳定所带来的利好会对投资产生正向影响,企业会从经济政策未知性中发现机会并将其放大,在其中辨别出不稳定性带来的利好进行资本投资用来创造超额收益。刘志远等同样指出企业会存在这种可能性,即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金融工具获取超额收益,而且后续会将这些收益用来对实业发展进行投资。刘立夫等指出,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价值并不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随着金融化的程度的不同而与之不同。在企业金融化处于低水平时时,会对当前企业价值产生良性影响,反之亦然。
2.2推动金融各业态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与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起来。我国仍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应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金融业其他业态,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应发挥更大作用。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加大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优化资本市场体系、产品体系,鼓励实体经济企业上市融资。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满足实体经济企业发债融资的差异性需求,精准提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和条件的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多元化融资。站在银行的角度,要加强银证、银担、银保合作,引导企业利用股票、债券、银行间等市场,通过股权、标准化债权等实现多元化融资。要发挥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来源稳定等特点,可通过投资股权、债券、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方式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同时,保险业可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增加类似农险、工程险、责任险等险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力度。通过保险科技、保险产品创新等方式,对新兴产业、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的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利用有效的风险定价,为实体经济提供更精准可靠的保险产品,从而推动实体经济更健康发展。
2.3企业创新能力降低
就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负面效果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会导致企业创新意愿下降,从而会使得能力与动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创新投资与资本投资不同,它收益回报率与投资周期处于不稳定期,因此企业决策者偏向于将资金去用在金融市场上博弈,这样企业用作技术研发的资金会相对减少,创新能力也会随之降低。企业生产模式会随着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改变,经济活动的重点也会偏向到金融方向而不再是自身的经营业务,从而会导致企业丧失重心,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缺失会使得企业主营业务收益大幅度下降,此时再加上企业经营者的投机行为,使得企业更偏向于通过金融市场获利,从而企业创新环境会越来越恶劣。徐龙炳提出资本市场与金融资本性质类似,产业资本转换为金融资本的成本不断下降,而金融化程度与实体企业受金融资本的掌控是趋同正向关系,这样会导致企业对生产投入呈现出消极态度。
3结论
加快各区域之间要素的流动,提高各区域之间资源分配的效率,促进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在国家一级,金融系统与实体行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呈上升趋势,但在一些省份,金融系统和实体行业之间省级耦合协调有所下降。建议各区域以国家战略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为基础,利用自身优势,合理化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效推进“大内部周期”。如果青海省要集中精力建设“四地”,利用特色农牧产品、新能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国外优质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并在这方面提供财政资源。
参考文献:
[1]杨亚平,赵昊华.金融投资行为、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J].南方金融,2021,No.544(12):18-33.
[2]李国辉.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N].金融时报,2021-12-31(001).
[3]徐贝贝.金融业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21-12-31(002).
[4]劉梦凯,谢香兵.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可持续增长[J].南方金融,2021,No.543(11):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