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2023-04-20贾菲
贾菲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帮助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关键字:自我反思;纠错;习惯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时比知识技能获得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帮助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一、抓住课堂生成,激励学生自我反思
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把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错误当作是一种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发现认知的冲突,产生“质疑”,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除法的教学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每个包装盒能装0.35千克糖果,2.5千克糖果可以装满多少个包装盒?还剩糖果多少千克?”本题是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中有关算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再进行反馈交流。结果不出所料,很多学生通过竖式计算得到这样的计算结果:2.5÷0.35=7(个)……5(千克)。针对这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评价谁对谁错,而是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让大家自主分析。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进而追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方法一:学生根据整除除法的相关知识可以知道,余数5与除数0.35比,余数大于除数,说明答案是错误的;方法二:根据实际意义,一共只有2.5千颗糖果,余数却是5千克,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答案错误;方法三:通过验算,用除数乘商再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在确认错误的基础上,我再引导观察竖式计算过程,结合算理开展分析与推理,找出正确的余数。即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了100,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乘以100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乘以了100,正确的余数应该把5除以100得到0.05。这时学生豁然开朗,通过反思,学生自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留出时间空间,学生尝试自我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时,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作业哪里做对了,哪里有错误;得分的多少以及老师的批语。此时,如果老师上来就讲解错题的话,往往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反思的机会。因此,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腾出时间让学生辨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每回在改正错题时,可以让学生“改两次”。第一次,先自己改。在这次改的过程中,对于因计算粗心、审题不清出现的错题学生们自己就能改正,对一些做题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的题也有可能深入研究课本的内容后,把它补做出来。通过这次改正给了学生自己反思的机会,加深了印象。第二次,教师把学生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典型的错题进行全班讲解,同时在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认真听讲,不动笔去急于抄答案。讲完后,让学生再进行改正,而且对于填空题选擇题等不能仅仅就改一个答案,还要写清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讲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在改的过程中写出思考过程,则又是对错题的解题思路又进行了一次梳理。
三、巧设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自我反思
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刻的反思。在对比中纠错,在错误中才能得到深刻的反思。因此,在面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对比性的题目来激起学生内在“观点”的冲突,使学生通过冲突过程来自我否定,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四下分数的意义,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几米?每段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对于这个问题,两问的算式都是1÷6=,孩子们很容易解答。此时呈现
第二个类似的问题: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几米?每段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当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上一题的的干扰中,将两问的算式都写成3÷6==。
此时,马上有清醒的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发现,将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不可能占全长的一半。而其实,求每段长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米,求的是具体的数量;.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的是分率;第一题中的算式虽然一样,但含义并不相同。
此处对比练习的呈现,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和异化,帮助学生从寻找相同词语到深刻感悟分数的意义,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四、建立纠错平台,实现全体参与反思
首先,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的习惯。例如教给学生自查改错的方法,计算题可以用加、减、乘、除各部分关系来检查,文字题可以用倒推法去验证所述的结果。其次,对于典型错误,特别是自己不会做的题要记录在一个专用的“错题本”上,以便提醒自己注意。纠错本分三块内容:错题,错误原因和纠错结果。错题一栏主要是学生摘录平时自己比较典型的错,错误原因一栏则是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根源,纠错结果则是通过自己的反思把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在进行阶段复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将错题本拿出来进行翻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加深印象。最后,教师把学生作业本上的典型错题作为教育资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辨别错误,给学生一些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将做错的题及时改正。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学生所犯错误及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会“吃一堑长一智”,从而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尝到反思的甜头,从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