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竹笛声
2023-04-20程多宝
程多宝
出发之际,老师介绍说,今天的公益导游是当地小镇的女作家。
这么一说,我便记起曾读过她的一部散文集。我读散文,追求思想与风骨,而她像是一位技艺娴熟的村妇,腌渍得一手醇香的美文。她的那本集子如同腌菜罐子,揭盖十里香。一篇篇散文如一碟碟小菜,就这么与你对视,似乎丹唇未启,香气阵阵;哪天你要是嘴里没什么味,翻過三两页,嘎嘣脆香——家乡小菜,爽口着呢。
之所以提到家乡小菜,的确是那些天,一连几天的文学大课似饕餮大餐,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好多人一时消化不良。这时插入了一天的采风活动,还是红色文化之旅,这不正是好事一桩吗?
见到的那位作家老师,一路尽职尽责地充当着文化导游。我们此行中,有省文学院讲师,还有文学名刊名编。
起先的一路风景,多是复制粘贴类拼图。而当路过一片菜园似的农田,还有零星的几间农舍时,我这才远远看见,那位作家老师的神情有了一种庄重,一种与芳华妙龄极不相称的厚重。
前头,是一家纪念馆,一个纯文学纪念场所,与一个叫台静农的名人有关。伫立在那间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屋子里,随着那位作家老师一身红衣影子徐徐向前:听了,看了,散了……
眼帘里,老师与同学们渐行渐远,早有一些人急匆匆地穿过农舍那端的菜地。快到饭点时间,商务大巴的司机等不及了。
突然,有了那么一串悠扬,像是追逐,更像子弹似的从身后射来,重重地一下一下,拍着我们的后背,让一张张脸不由自主地转了过去。哦,久违的竹笛声。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汉,一身清瘦模样,一声不吭地成了雕塑。真不知什么时候,他走出那间屋子,一时仿佛成了立在外面的一根柱子。虽说远远地看不真切,但那不断追逐而来的旋律,让我们不由得注目:他衔着一根竹管,吐出一曲丝丝缕缕的呼唤。似乎一切都凝固住了,只有一串串的悠扬在空中飘荡,间或看到一只只欢送的鸟儿,在天际扑闪着翅膀。
是谁?还会有谁?清风之间云海之际,似乎伸过来一只只柔软的手,连同远处的那位一身红衣的作家老师挥舞的手臂,摇曳着、招呼着无声的挽留。即使是送别,那也撑开了一脸的枝繁叶茂。
这时,我们才知道,这位老汉是台静农的后人,多年以来一直独守在这家文学纪念馆里。这是他家送别友人的一种礼仪,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着,风雨无阻。
叶集被商务大巴远远地甩在身后,我的思绪还是拧不过弯来。我不知道,这位牧笛放歌的老者,是台氏家族的第几代嫡亲。我只知道,这家纯文学纪念馆是免费开放的,如果说是临街卖艺,这位老者几无收益,到底又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