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
2023-04-19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
齐卫平(第1期)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
康凤云, 麦中坚(第1期)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生成、内涵与逻辑
王钰鑫, 陈志刚(第1期)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空间
贺东航, 高佳红(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维阐释
薛 君, 王立新(第2期)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生成机理、发展脉络与时代价值
祝黄河, 李 斌(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演进、鲜明特征与经验启示
徐艳玲, 徐林芳(第3期)
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
韩桥生, 姜益琳(第3期)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三重维度
田鹏颖, 陈飞羽(第4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
张青兰, 蔡 苗(第4期)
中国式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搭台型治理的样态、逻辑与启示
刘家明, 李 静(第5期)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提升:影响因素、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
邵晓秋(第5期)
井冈山精神涵养当代青年成长的逻辑理路
杜仕菊, 谭秋盈(第5期)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
张士海, 袁明月(第6期)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阐释逻辑和建构路径
杨彬彬(第6期)
【学术圆桌】
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
张洪忠, 黄民烈, 张伟男, 沈 菲, 周葆华,邹 军, 钟智锦,
闵 勇, 吴 晔, 许小可(第2期)
【特稿】
地方师范大学争创一流的实践探索、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办学20年的回顾与思考
梅国平(第3期)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探析
曾建平 罗红平(第4期)
新时代绿色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为例
朱 虹, 张艳国(第5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推介】
数字新闻的美学化:形式创新、文化共生与价值反思
田 浩(第1期)
可视化、沉浸化与游戏化:数字新闻美学的实践逻辑
何天平(第1期)
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半正式行政”: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
金江峰, 吴春来(第2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研究
——基于赣南的实践经验
张庆贺, 田先红(第2期)
中国古代释家文学刍议
李舜臣, 童尚兰(第3期)
释灵耀《随缘集》的宗教与文学世界
——兼论明清释家别集整理的意义与价值
张培锋(第3期)
“遗民僧”的概念辨析、身份界定与研究展望
李 瑄, 张 菡(第3期)
谏诤与演说:轴心时代东西方政治说服模式的比较研究
潘祥辉, 杜颖卉(第4期)
作为政治传播理论胚胎的水舟观念史:中国民心政治的文化逻辑
谢清果, 王 婕(第4期)
【中共党史党建】
论政党生命力建设:概念、逻辑及方法论自觉
高立伟, 李 莹(第1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
徐楷森(第1期)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电影文化建设的引领
雷昊霖, 徐兆寿(第1期)
安源模式:中共早期产业支部创建与发展的历史实践(1921—1925)
张宏卿(第6期)
布尔什维克化与本土化: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双重变奏
许金华(第6期)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生逻辑
钟贞山, 胡会燕(第6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精细化治理中的社区共同体重建
唐兴军(第3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因及其时代呈现
吴 楠(第3期)
论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一致性
严文波, 戚中美(第4期)
矛盾论视域下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初探
罗叶丹, 褚湜婧(第4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共产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超越
王玲玲, 刘衍诚(第6期)
外在批判与内在证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共产党宣言》第三章的理论面向
王 宁(第6期)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如何发展中层理论:溯因推理的运用
刘小峰, 李华胤(第2期)
从“二孩”到“三孩”:“高龄少子化”社会的政策应对与社会回应
鲁 烨(第2期)
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诉求与实践选择
邹晓青, 李 祥(第2期)
审视空间: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权力代理关系的重构
张正午, 杨 虓, 李茵韵(第2期)
社会友善与交往空间的良性构建
邹小华, 梁 慧(第3期)
“导生关系”失序的学术道德风险诱发、逻辑机理及应对
王伯承(第3期)
乡村旅游聚落用地与空间结构模式演变研究
——以婺源篁岭为例
何建民, 陈志军(第3期)
公共行动的中国生成——基于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的阐释
陈付龙(第4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变迁的双重逻辑
潘云华(第4期)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妇女内生发展能力演进的机制及其影响
——一项关于帮扶车间的探索性研究
李晓园, 张雪琴, 陈 武, 陈丽琴(第5期)
基层治理的统合型转向及其弹性运作机制
——基于皖南宁村的田野经验
吴 雯(第5期)
寓“科层”于“运动”之中:县域营商环境优化的组织运作机制
——基于X县的个案分析
伍海泉, 李天峰(第6期)
社区物业自治的内生逻辑和发展趋势
——以江西省N市J社区物业自治为例
沈奕灵(第6期)
近代农村复兴视域下的农村人才培养及其镜鉴
杨树明, 郭晓霞(第6期)
【“别现代”专题】
理论的原创与理论的第一根据
王建疆, 彭 哲(第1期)
论别现代理论的四种建构路径
肖明华(第1期)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论纲
王齐洲(第1期)
论陶渊明对小说的征引、拈合与创作
孔德明(第1期)
【文学研究】
历代书目著录《红楼梦》的知识特征与历史意义
温庆新, 王昕蓓(第2期)
邵雍的七律诗风与北宋熙元诗坛
张立荣, 赵晓丽(第2期)
接续新诗传统的努力:《新九叶集》初论
张岩泉(第3期)
《九宫赋》颂章帝汶上明堂祭礼考订
侯文学, 王珊珊(第3期)
读北岛散文
杜书瀛(第4期)
《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新解
高华平, 王米雪(第5期)
“耳目”术语系列与中国古代小说性能评说
李桂奎, 朱柯瑾(第5期)
“志怪”之概念生成辨析
王 炜, 李卓娅(第6期)
古代行记的文体演化考辨
刘师健(第6期)
【美学研究】
美的艺术:产生、演进、定型、意义
张 法(第4期)
感兴美学的艺术符号表征问题初探
陶水平(第4期)
【中华文化研究】
“道”“德”“仁”“艺”: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养成路径与当代价值
冯 刚, 杜 云(第5期)
【历史研究】
“入贡式和亲”:宋金“帝姬和亲”事件新探
熊鸣琴(第1期)
18世纪西北河川灌溉工程的营造理念述略
——以王全臣水利建设实践为中心的研究
毕鲁瑶(第1期)
百年互动与制度变迁
——中国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逻辑新解
陈胜祥, 冷 超, 邹勇文, 涂小松(第1期)
先王遗说与春秋邦交政治
高瑞瑞, 王 和(第2期)
礼器与“汉道”:海昏侯墓“籍田”器的制度及政治考察
王 刚(第2期)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
赵 勇, 吴 艳(第4期)
英国议会《汉萨德辩论》数据库(1803—1878)研究
张志云, 潘璐辰(第4期)
西汉时期武功爵制及其“类国债”职能
邱永志, 严诗威(第5期)
论民初文官惩戒制度的近代化理路
李 婧(第5期)
【经济与管理】
基于ADASYN的跨境电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模型优化研究
李志强, 余炫朴(第2期)
第三产业份额提高的产业结构变迁是否促进经济增长
张爱英, 张 明(第2期)
历史演进视角下的铸币税与央行利润
汪 洋, 许 乐, 邱 愉(第5期)
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演进、效应评估与顶层设计
唐 溧, 史 册, 刘亚慧, 邓佩云(第5期)
基于AHP应用的政府重点产业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石培哲, 叶忠明(第5期)
论认缴出资的加速到期责任
杨秋林, 杨士民(第5期)
【传播与社会】
传播何以助力乡村振兴:中国乡村传播研究述评(2017—2022)
郭建斌, 念鹏帆(第3期)
农民短视频使用中的可见性探析——基于山西省山区村落的实地调查
李红艳, 冉学平, 唐 薇, 牛 畅(第3期)
论再部落化之后的再去部落化
刘碧珍(第3期)
【新闻传播学研究】
具身传播研究:一种作为观念的元范式变革
张文娟(第6期)
2001—2020年国际舆论研究的进展和趋向:基于《舆论季刊》和
《国际舆论研究》的内容分析
廖圣清, 付 饶(第6期)
“用哲学阐释新闻”:互联网时代“新闻参与”的理性修辞与知识交往
彭华新, 李海敏(第6期)
【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构建
黄 慧, 欧阳超群(第1期)
演讲风格对同传训练的影响与启示
——基于TDF的实证研究
周正阳, 管玉华(第2期)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中的“女权”和“女权主义”概念考
——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中两个流行观点的质疑
张俊丽(第4期)
美国常春藤大学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隐喻分析
李 立, 孙 安(第4期)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炫耀性消费与社会身份焦虑解读
胡 勇, 周建冰(第5期)
德育评价的新思路——基于具身德育的迫选式量表
董圣鸿, 周李文渊(第6期)
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审视与推进策略
杨柳青(第6期)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三重逻辑
程宇昌, 汤 民(第6期)
理解任务中转换代价不对称性和语言优势效应的元分析
袁 华, 彭 霞(第6期)
《开明英文读本》的特色及其对当代英语教科书的启示
黄 剑, 徐永军(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