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2023-04-18赵佳鑫
赵佳鑫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并强调只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2]69-70。斗争精神与党百年奋斗实践相伴而生,是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的独特精神样态,是百年大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支撑。新时代,肩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多维度探究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是理论界进一步发掘坚持敢于斗争这条重大历史经验的学术使命所在。
1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来源于中华优秀文化特质、植根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既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也依托于百年大党的斗争实践。深刻认识斗争精神生成的文化特质、历史来源、价值立场、时代境遇,是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生成逻辑的一个基本要求。
1.1 历史逻辑:植根于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
奋斗不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激励着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在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不懈探求。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疯狂侵略与晚清的腐朽统治导致国家领土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国家持久积贫积弱,民族长期受灾受难,人民终日苦不堪言。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救亡图存的崇高事业中。尽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种救亡图存探索均告失败,但客观上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构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为老百姓勾勒出一个“天下多女子,皆是姊妹之群;天下多男子,皆是兄弟之辈”的平等社会愿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实现国富民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企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以实现“强吾国家之理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实现“振兴吾中华之梦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主张通过思想解放运动走资本主义道路。上述救国方案虽然最终都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没能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但相关的理论主张、实践活动及历史影响在某种场域内都深刻彰显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斗争的精神。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动下,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激烈斗争中,先进中国人毅然决然地选择斗争性极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救国救民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工人运动斗争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斗争就有了引路人和主心骨。显然,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诞生于党领导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在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命运多舛、人民灾难深重的关头,正是由于这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凝聚了全民族意志,形成了万众一心的抗争力,最终使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植根于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救亡图存艰辛探索中的这种百折不挠意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成斗争精神的历史底蕴。
1.2 理论逻辑: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立场观点方法
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共产党生成斗争精神注入了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着眼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现阐明了斗争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斗争都根源于物质利益的不同与对立,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奴役与经济压榨,而被统治阶级谋求自身解放必须经过持久的斗争。[3]103正是这种敌对阶级之间持久的相互对立推动了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不仅必须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4]119。换言之,共产党人必须从自身的历史使命出发,在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不断推动新的斗争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斗争的价值取向阐明了斗争的目的性。《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党人通过斗争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光明前景,向世人昭告了斗争必胜的充足信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5]68。显然,这从历史发展的宏阔视野出发,阐明了斗争精神在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也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价值所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根据形势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斗争的策略性。马克思认为,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原则。马克思提出的主要策略原则包括共产党必须实现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实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结合,实现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结合,实现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实现坚持党的独立性和联合进步势力的结合等等。马克思主义强调共产党的斗争策略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阐明了斗争策略在实现党的纲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斗争的一系列策略原则,对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斗争实践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也是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在理论维度上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的立场观点方法成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渊源。
1.3 实践逻辑:奠基于百年大党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6]在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历程中,逐渐生成出形态完整的切合不同时代要求的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精神孕育产生。首先,党开展武装斗争的长期实践为斗争精神的孕育产生提供了现实土壤。党领导人民军队以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民心丧尽的国内外敌人开展浴血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其次,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长期实践成为斗争精神孕育产生的活性养分。党领导人民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再次,在开展党的建设长期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斗争精神孕育产生的内生机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一体推进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铸就党的独特优势,成为党获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夺取革命战争全国性胜利的重要资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斗争精神曲折成长。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革命打开了斗争精神发展的新局面。党开展执政条件下的自我革命为斗争精神的发展积累了初步经验。党加强党内教育,开展整风整党,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这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的纯洁性,阶段性地解决了执政条件下如何开展自我革命、生成发展斗争精神这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斗争精神得到恢复发展。一方面,党领导人民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社会革命,进一步夯实了斗争精神发展的实践基础。党领导人民进行各领域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进一步创造了大好条件。另一方面,党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条件下的自我革命,不断健全斗争精神进一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党开始注重从体制机制上为斗争精神的生成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斗争精神得到全面升华。首先,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7]516特征的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革命,大大拓展了新时代斗争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其次,党领导人民进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伟大自我革命,同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使自我革命在新时代全面升华斗争精神中的政治引领、政治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犹如一剂有效的防病毒“疫苗”,为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注入了更具免疫力的“抗体”。
1.4 文化逻辑: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奋斗不止的优秀特质
奋斗不只是指一种永远进取、积极开拓,绝不自暴自弃、半途而废的奋力拼搏精神、刚健有为精神。《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蕴含宇宙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有担当的人应该像宇宙的运行变化那样把握自己的生命,不断开拓,努力进取,奋斗不止。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宇宙运行如此,生命历程如此,人们修身治国平天下也都应该如此。奋斗不止强调的是“与自己过去相比较的历时态的自我强大”[8]。奋斗不只是个人奋发有为之本,是政党兴旺发达之基,是国家繁荣昌盛之源。奋斗不止对于整个党、整个国家、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奋斗不止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之中。古往今来,因为奋斗不止文化特质的深深鼓舞,无数寒门学子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而苦苦探求,甚至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无数英雄豪杰为保家卫国御外辱而不惜洒热血、抛头颅;无数仁人志士为人民幸福而探求不息、奋斗不止。也正是奋斗不止的文化特质,使得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灿烂的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奋斗不止的文化特质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的共同传承。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孔子自认“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诗经·大雅·文王》载“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强调“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唐代李咸云“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这些警世话语表明,自暴自弃与成就大事水火不容,奋发图强和惊人业绩水乳交融。自强是民族前行的动力,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正因为具备奋斗不止的文化特质,才有了勾践卧薪尝胆、越甲吞吴的雄心,才有了司马迁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的坚忍,才有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才有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才有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激励……,在上下求索的漫漫征途上,在抵御外侮的危急关头中,在曲折坎坷的生活境遇下,仁人志士践行着奋斗不止的誓言,成就了各自辉煌的人生。奋斗不止的积极进取意识可以追溯到《易经》,从民族特质的维度造就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生成的文化基础。
2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是指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形成的,矢志不渝的知重负重、持之以恒的苦干实干、愈挫愈奋的攻坚克难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9]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永恒追求,自觉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2.1 斗争精神诠释了中国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人无精神则不立,党无精神则不兴,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0]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深刻诠释了中国精神,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中国精神在党坚持敢于斗争的百余年实践中得以彰显与诠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培育与弘扬。当前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植根于时代精神之中,融个人命运、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奋斗目标于一体,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展示了民族精神新的灵魂内核。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表现形式。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征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体现在党的精神谱系无穷的道德力量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及道德实践。斗争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劳模精神等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2 斗争精神是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强大支撑
新时代党坚持自我革命要求不断弘扬斗争精神。当前,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坚决彻底地同党内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作斗争,破除体制机制桎梏,促进制度成熟定型,着力防范化解党自身面临的不负责任、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等风险,确保全党永不僵化、永不教条、永不停滞,在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中夺取新胜利。要实现这些党建任务,就必须借助斗争的手段加以解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11]。显然,中国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必定会讲斗争,必定会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打扫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只有弘扬斗争精神,才能自觉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引领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
新时代党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要求不断弘扬斗争精神。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不充分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要求共产党人不断弘扬斗争精神,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只要中国共产党人以高昂的斗争精神开展自我革命,在自我超越中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在不懈斗争中净化党员干部队伍,就一定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场社会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2.3 斗争精神是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四个伟大”的源源动力
理想引领方向,信念决定道路。在党史上,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层面对斗争精神的坚定实践。斗争精神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动力源泉。
弘扬斗争精神,可以增强人们开展理论学习、进行理论武装的自觉,进而增强“四个自信”。为了追求善于斗争,人们会通过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来增强斗争本领、坚定斗争意志。在理论武装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够不断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理论学习上,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党性修养的精神营养,努力做到身处顺境不骄傲不急躁、陷入逆境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道义制高点,能够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弘扬斗争精神,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进取意识,进而不断推进“四个伟大”。中国共产党始终崇尚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风格,胜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重大历史任务。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贯穿于百年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弘扬斗争精神,明确以制度为核心,以组织为保障,以作风为关键,通过全党范围内的动员、凝聚、约束和监督,增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进取意识,有助于校准党员思想、调整党员行为,克服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顽瘴痼疾,以“老黄牛”精神不断推进“四个伟大”,以“螺丝钉”精神恒久守护人民幸福。
3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更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善于理论创新的百年大党,也是一个勇于实践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宝贵精神品质,斗争精神自然也蕴含着强烈的实践指向,指引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7]22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正确方向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当今,西方“新闻自由”“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在我国不时沉渣泛起,国内否定党的辉煌历史、怀疑党执政合法性的错误思潮也时有抬头。上述宣传西方价值观的各种社会思潮在本质上是西方反华势力借助学术表象、学术话语为我们设置的政治陷阱,其最大目的是要消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领导制度,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一种政治策略。这些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致使党内一些人崇尚“西方标准”,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建设构成严峻挑战。祛除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的这类思想毒素,既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的客观需要。
为了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12]50。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11。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实际问题,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社会主义信心、筑牢共产主义信念,使之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百年艰苦斗争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百年征程中,正是凭借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正确斗争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持续取得胜利,也才能不断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党的正确斗争方向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心、共产主义信念的具象化。新时代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保证斗争的正确方向,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时“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7]227。
3.2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站稳斗争的正确立场,敢于同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作斗争
腐败现象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斗争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站稳斗争的正确立场,要求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敢于同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团结人民的磅礴伟力,造就成功应对各种复杂斗争的力量源泉,为弘扬斗争精神、夺取各项斗争的胜利作充分准备。从当前党面临的腐败现象来看,极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全无,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些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而在情感上疏离群众,群众观念淡化而工作上脱离群众;腐败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仍有一些人甘于被“围猎”,一些重点领域腐败依然高发,腐败行为的手段更复杂、手法更隐蔽。上述腐败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部分党员干部抛弃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站在了正确斗争立场的对立面。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3]党之所以能不断生成和弘扬斗争精神而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4],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不懈地同腐败分子、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站稳斗争的正确立场,对腐败分子、腐败现象坚持“零容忍”,让人民群众及时、平等、充分地享有斗争成果,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3 坚持自我革命,坚定斗争的顽强意志,敢于同各种顽瘴痼疾作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持续自我革命中锤炼而成的。正是因为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才得以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得以“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7]67。历经长期而残酷的革命斗争考验,13 位党的一大代表中,有英明睿智的领导者,有视死如归的牺牲者,有百折不挠的奋斗者,也有毫无气节的叛变者。正是在持续的淘汰净化中,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健康的肌体、旺盛的生机、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
当前,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的某些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顽瘴痼疾。例如,某些行政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文山会海、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顽瘴痼疾。各种顽瘴痼疾消磨了党的事业持续发展的源源后劲、侵蚀了党的健康肌体。坚持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决革除各种顽瘴痼疾,是始终坚定斗争意志、不断弘扬斗争精神的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斗争的顽强意志,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精神,在自我超越中整体性提升同各种顽瘴痼疾作斗争的能力,确保在伟大斗争中一往无前。新长征路上,同各种顽瘴痼疾的斗争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相伴相随。党员干部要坚持讲党性,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打扫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在复杂严峻的斗争环境下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要始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的顽强意志,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新风险新挑战,努力克服困难阻力,妥善化解矛盾问题。
3.4 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增强斗争的实际本领,善于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
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善于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种敌对势力总是处心积虑地要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想方设法地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基于此,既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又要通过实际工作化危为机、赢得机遇,充分利用战略机遇加快向斗争目标靠近。“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7]226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15],他们“本领恐慌”“本领弱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增强斗争的实际本领,同各种敌对势力作种种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斗争本领的高低强弱往往决定了斗争的成败。斗争本领与斗争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较高的斗争本领,就没有足够的底气,就不能有效地生成和弘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具有较大的引领作用,能够引领共产党人提升好、发挥好斗争本领。弘扬斗争精神,要以增强斗争本领为前提。不断提升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的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政治历练要求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站稳斗争的正确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敢于挺身而出、迎头而上,进行坚决斗争。思想淬炼要求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同各种敌对势力进行种种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要真懂真信真用,“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7]227。实践锻炼要求党员干部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的实践中去接受锻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16]温暖舒适的环境培育不出傲骨的花朵,千百次的锤炼才可能铸就高超的斗争本领。只有积极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7]543。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7]542。党员干部只有在重大斗争的磨砺下,不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锻炼意志品质,才能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切实增强斗争的本领,敢于且善于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
4 结束语
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心任务。这不仅极大地反映了斗争的伟大性和艰巨性,也体现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的时间节点上,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把握历史主动的前提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