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发展困境及创新路径研究
——以J学院为例

2023-04-18张瑞芬刘毛毛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技能

张瑞芬,刘毛毛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以持续的政策供给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从示范校到优质校,再到双高校,国家通过若干重大项目不断引领职业教育进步。“双高计划”明确了优秀学校群体的发展方向,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职教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职教本科需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平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1〕。目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对技术技能平台的价值认识不够清晰,因此探析技术技能平台对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及路径十分必要。

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的价值

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发展技术技能平台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产业合作、本科层次职业特色不突出等现实困境。对此,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需要从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培养、师资队伍、类型特色、管理建设等方面着手,切实发挥技术技能平台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一)有助于深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高等性的双重属性,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作为“职业性”的高职教育,不仅需要服务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与现实经济增长点、支持产业保持紧密链接,还承担着传递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任务。每一个技术技能平台都有自身的专业性及其所具备的价值观,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巩固专业性,影响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帮助学校找准优势和特色。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顺应经济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之举。为了摆脱大众印象中对职业教育的“低配版”“次本科”的认知,应强化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产业服务等方面职业教育所特有的“本科”内涵。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而建设技术技能平台是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开展技术服务与深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抓手。

(二)有助于提升办学实力与社会声誉

技术技能平台的建设任务包含但是不限于技术创新、工艺开发、研发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目标是以应用技术为导向聚焦行业技能。平台建设既离不开学校内部聚集的人力资源优势与配套的科研设施设备,也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外部单位的紧密合作。因此,通过技术技能平台建设,有利于学校加强对企业的配套供给服务能力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并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2〕。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通过技术技能平台与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技术服务、联合培训等活动,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声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在为满足行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时,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咨询服务、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服务,能够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口碑,伴跑甚至领跑行业企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力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技术技能平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为满足企业需要,助力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学校需要汇聚包括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在内的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的同时动态掌握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并且需要在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更新上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其次,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技能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从而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平台通过提供视频课程、在线讲座、案例分析等在内的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评估,为每个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建议。这些方案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

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的现实审视

(一)政策赋能少,企业参与建设技术技能平台动力不足

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平台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目前企业参与建设技术技能平台的现实动力不足。一是由于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在前沿技术所需师资、设备、资金等领域受限,相关专业设置难以匹配产业需求。二是由于职业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而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通常较高,资金不足的情况给技术创新和实践项目带来了挑战。三是由于激励机制兑现效果不明显,现有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对企业吸引力不足,激励政策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益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且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反馈,造成了企业参与共建的热情与动力不高,校企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无法形成。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推进产教融合为重点,因此校企合作办学仍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强调应积极推进产教融合〔3〕。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若要高质量快速发展,校企深度合作要落实到位。仅依靠学校自身力量争取企业共同建设平台远远不够,只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个主体合作发力,才能够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和有效落实。

(二)成果转化率低,院校对技术技能平台建设资金投入不高

职业院校科研成果签约转化率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质量不高,阻碍了普通高职向职教本科的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技术技能平台旨在为创新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然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平台的实验支持、创新渠道与设备设施的更新迭代都受到建设资金的制约。这就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技术平台“登高升级”受阻。目前全国1000余所高职院校建成的平台主要是以校级和市级为主,省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极其稀少〔4〕。二是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是基于学术研究而非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实践验证和市场需求分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档次级别轻使用价值”的倾向,院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转化机制和成熟的技术合作渠道尚未建立,使得成果难以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造成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受限于技术供给侧与需求侧错位的局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渠道,建造研发端口与市场端口沟通桥梁,引导和适应市场需求。三是技术技能平台服务受众受限,平台架构设计不够灵活。平台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影响技术的创新迭代,对于技术平台长期发展与整合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平台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必须设计一个可拓展的、可持续的、稳定的平台架构,支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创新服务需求〔5〕。

(三)缺乏产业合作,在平台反哺人才培养方面缺少重视与系统设计

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来看,应将产业需求与学院特色紧密结合,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高校技术技能平台与企业缺少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技术技能平台科研育人的作用也被淡化,校企双方资源和信息缺乏共享,没有形成政策、资源、基地、人才、成果的双向对接,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育人模式。因此,校企双方应依托技术技能平台,共同制定发展目标、构建互通互联机制,强化实践教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建设开放式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资源和机会,确保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建设优化路径——以J学院为例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平台建设中应当坚守“社会服务”“技能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综合考量功能、效能的发挥。一方面探索建立在信息收集、智库咨询、实验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具备竞争力,兼具技术研发、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大师培育等综合实力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目标;另一方面从政策协同、区域发展协同、产业需求协同、人才培养协同层面合理布局,打造体现学校发展特色,集教学实践、团队合作、技术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专业群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模块的多维度建设助力〔7〕。

(一)挖掘多方主体影响力,政校行企四方协同,高位共建技术平台

首先,政府部门在高校创新平台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治理和管理现代化为动力,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各级技术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趋势和高校专业群特色,破解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搭建桥梁,整合互补性资源。此外,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高校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利用项目资助、科研补贴、税收减免及政府奖励等措施,推动高校创新平台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共建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其次,高职院校可借助政府力量推动技术技能平台与国内先进科技机构交流与合作,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引进相关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学校技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专业群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通过从行业、企业、其他兄弟院校柔性引进企业技术带头人,经常性地开展项目研讨,共同参与产业技术项目研发创新,助力高职院校平台成果转化能力提升。

最后,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应发挥技术指导与引领作用,尽可能为技术技能平台的建设提供行业内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协调校企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提升高校及企业的科研声誉,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

J学院立足区域、依托行业,优化机制、锻造平台。为对接江西省“2+6+N”战略,J学院积极依托九江市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多类型平台,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切实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拓展学校服务行业企业广度和深度,开启了“三对接、三同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九职模式”,形成了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共赢。

近年来,J学院立足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先后入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创基地、京东城市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产业园,紧盯国家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资源不聚焦、‘双元’育人不紧密”等突出问题,聚焦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数字商贸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前期校企联合成立的京东电商学院基础上,以政府与京东的政企合作为契机,联合区域行业协会,建成了以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基地、智慧物流协同创新中心、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等为主要创新体的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充分挖掘多方主体潜力,共建技术技能平台。

(二)对接区域产业新需求,校内校外双向联动,激发平台创新活力

首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工匠人才,将低技能人口转化为高技能人才,从而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保障是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持,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需要与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要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紧密结合,需要不断调整技术平台的技术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其次,产教融合是科研创新团队把握产业前沿发展动态、激发平台创新活力的有效利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元素交融得越深,其办学定位就越准确,因此深化产教融合仍是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及推动技术技能平台发展的最有效办学模式。

最后,办学定位决定社会服务定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平台应结合自身特色找准定位、保持创新、彰显特色,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有效的反馈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做到专业对接产业,为平台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J学院为提升技术技能平台的社会服务效能,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趋势需要,紧密对接区域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控制产业,组建了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团队,成立了校级、市级、省级三级技术技能平台,其中省级平台10个,市级平台6个。同时从市场定位、行业定位、人才定位等不同维度对接产业端,布局大学科技园、大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技能服务平台,综合考虑创业孵化与产业对接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开启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式迭代孵化培育模式的探索。

为对接企业需求,保持平台创新活力,形成合力优势,J学院与九江市智能制造、智能控制、船舶海洋、信息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地方企业联合成立了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所等28个技术合作研发推广平台,着力打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平台。学校以科技平台为基地,不断加强与九江市科技园区、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工作,做到了与企业发展同步、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与市场同步,有效推动了区域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打造创新型技能团队,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平台育人功能

首先,平台建设需要以人才为依托,因此打造创新型技能团队需完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引聘行业产业领军人才与校内带头人共同担任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引进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发挥技术技能优势,在技术技能平台中构建涵盖引进、成长、领头、锤炼等环节的技能大师培养良性闭环,实现师资培养与平台发展相辅相成,打造一支专业型、创造型的“工匠之师”。

其次,技术技能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丰富职业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是引入产业先进元素和前沿技术,打造模块化创新型课程。平台要与产教融合型企业持续推进模块化教学,动态调整模块内容,保障专业课程先进性。

最后,强化平台育人功能的前提是需要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构建持续将创新成果进行教学资源转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将技术技能平台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等紧密结合,整合技术技能平台的硬件资源、空间资源、项目资源和人力资源,构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开发产业特色技术课程,丰富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式,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技能型本科人才。

围绕服务区域产业与平台建设,J学院致力于打造以技术技能研发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学校制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选派教师到高校重点实验室做交流访问学者、到企业挂职锻炼、到高校攻读博士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掌握前沿技术、了解产业发展、具备创新实力的青年科技领军教师。二是柔性引进科研骨干。学校从合作企业柔性引进了20名企业科研骨干,通过与学校教师组成校企混编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双向交流,打造双师团队,学校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培训培养管理办法》《产业教授聘任管理办法》。三是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以学校科技平台为依托,学校重点组建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12支科技创新团队。学校通过对接产业链开展纵向科研课题研究、横向科技项目研发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支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近三年来,学校有3支团队获得市级技术优势创新团队。

在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平台育人功能方面,J学院一是以企业产品、技术为载体,共同开展教学项目转化,开发实习实训项目、课程、教材,以科研成果反哺育人,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育训并重,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学校通过九职-仁义基地,将企业产品零件、生产过程作为实习载体,转化为教学项目,联合编写新形态教材,开展实习实训和劳动教育实践。三是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和企业教师实践基地,提升团队教师素质。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年均50余人次,并参与行企流程再造、标准开发和技术研发。近三年来,学校共培养省级以上技术拔尖人才上百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