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3-04-18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徐 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知识基础的构建。但是,受到以往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往往只重视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协作作用。为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应当对相关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保证自身有效性,需要尽可能保证学生学习情境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通过构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并且具有相应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任务进入其中,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在创设情境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适应的情境,即从生活经验或固定场景出发进行情境搭建,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应用到具有真实性的场景中;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不同情境下任务的合理性,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效任务,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的任务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整体教学驱动性。
(二)确定任务
在完成情境构建之后,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与该情境紧密联系的问题或者任务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任务。通过合理任务的设计,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利用自身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同时解决任务之后也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在确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从课程内容出发,做到任务与情境有效结合,保证整体真实性与有效性。其次也要注重任务的合理设计,不仅要与实际生活具有联系,也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探索性学习。
(三)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而非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注重相关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向学生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线索,如任务资料收集方向、任务主体内容等,推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境与任务内容,在情境中隐藏好线索并鼓励学生主动发掘,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抽丝剥茧来找到其中的关键,提升学习效率。
(四)效果评价
最终的评价是考查任务驱动教学法效率的主要途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合理、客观、科学,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方面,对学生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安排与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考查学生是否根据任务合理安排解决问题步骤,在知识运用过程中能否做到合理运用,以及最终是否真正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相应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学生独自进行知识学习与资料收集,同时也包括小组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应当结合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有效评价。
二、地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误区
(一)任务驱动形式简单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自身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其完整性,而不能直接简化为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避免形式主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地形和地势”部分知识教学时,该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部分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提出浅层任务,比如“什么是地理事物?什么是山脉走向?你如何看待地理事物?”表面上看似是给学生布置任务,实际上只是引导学生寻找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内容,翻开书本即可找到答案、完成任务。这种肤浅的任务形式不仅不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同时也会阻碍学生的深入理解,只是对课本内容刻板迁移,无法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性、探索性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内容缺乏人文性
地理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背诵和解决应试问题,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在教学中既体现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上,又体现在学科本身的情感目标上。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地理知识的融入,又要注重相关人文性的发挥。但当前部分地理教师在进行学科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任务设计。
例如,在教授“交通运输”部分内容时,该部分内容本身建立在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并引出之后的农业、工业等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能为未来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部分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仅仅只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当前交通概况,对不同交通途径进行调查”。看似结合相关知识,但缺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未做出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要求,如:“根据自己旅游的情况,说一说交通对生活的影响。”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背景知识,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的发挥。
(三)对任务驱动结果缺乏考核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性的判断关键在于对其结果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目标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只设计任务而忽略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其评价模式较为单一,将最后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途径。此类评价方式会导致过度重视成绩而忽略学生能力、过度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情况。
例如,在进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部分任务结果考核时,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有效任务设计与积极引导,但在结果考核中不直接对任务完成度进行评价,仅仅通过课下作业的完成程度或者阶段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任务完成程度,反而会影响最终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无法完全发挥任务结果对学生的驱动作用,影响总体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
(一)结合教学实际,确定任务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通过任务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当做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所制定的学习任务开展相关知识学习。在实际确定任务形式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避免脱离学生学习需要。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改变以往过度重视教材而忽略经验、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的教学理念,看到实地考察、调查报告、资料总结等任务形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作用。
例如,在进行“地形和地势”部分内容教学时,为保证任务形式符合教学实际,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的,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并明确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与因地制宜的基本地理观念。在进行任务形式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城市的图片先进行地理位置、地形介绍,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进行情境构建。之后,结合“因地制宜”的理念进行任务形式确定,保证内容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实地调查报告作为任务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地形、地势调查相关产业分布情况,并在报告中对产业特点和地形特点进行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网上查找资料,甚至走到实地进行考察。此类任务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对自身知识储备的有效应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剖析任务问题,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合理情境,设计任务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情境创设具有独特要求,其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不仅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同时也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或者现实情况相联系,保证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索。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本身出发进行学习环节安排,避免任务安排脱离知识教学需要,影响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做到结合实际,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唤醒学生本身的生活习惯与经验,促使其同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总体知识学习效率,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部分内容时,交通本身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学生也具有搭乘不同交通工具的经验。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更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搬家的情境:“由于某些原因,我们需要搬家,一部分东西要放到其他城市的亲戚家里,一部分东西要放到城市的另一个角落,同时家里还有小动物。现在有几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结合情况设计一个运输方案。”在初步构建情境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思考不同运输距离和货物需要选择何种运输形式,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确定最终的运输方法。结合此类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不同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比如,需要放到其他城市的东西可以选择火车货运的形式,距离较近的话也可以选择汽车货运。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运输特点,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其生活经验在知识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三)落实课堂评价,注重任务结果
在开展传统教学过程中其评价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通常只考虑当前课堂的学习效果或者只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此类评价机制会导致学生过度重视最终的结果,忽视个人探索的过程。此类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形成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另外,部分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只要掌握相关知识,就完成了学习过程的消极思想。因此,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并将任务结果落到实处。
例如,在进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部分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到从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该部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令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并整合说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布置“结合北方环境,探索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作为课程评价的一环,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网络等方法收集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得到较为完备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完整度、针对性等方面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任务成果展现阶段用汇报演示的方法进行结果展示,通过观察不同小组分工的合理性进行再次评价。在汇报演示之后由不同小组进行互相评价,并说出给出相关评价的原因,引导学生吸取他人长处。最后,综合上述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较为客观完备的任务评价结果,充分发挥教学作用。在给出教学评价后,应当做到有效公示,告知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并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适当给出指导。最终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实现学生总体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从任务出发,结合学生需要开展教学设计,通过有效应用能推动教学效率提升。但客观来看,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在形式、内容、结果上陷入误区,从而脱离教学实际。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实践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与课堂设计情况,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对人物进行全面评估,以保证教学有效性,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