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学实践
2023-04-18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 石 洵
所谓德育,就是在行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与体育、美育、智育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德育的重视,认清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德育工作。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个热词,它并不是指常规的答辩能力、解题能力,而是一种通过学习形成的综合素质,是在面对新时代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的现实生活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以及思想等,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要求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与“人文底蕴”、会“健康生活”。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途径也愈发多样化,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接触各种思想价值观念,这也导致他们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甚至由此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必须结合核心素养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德育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其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局限于校内,缺乏“三全育人”意识
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与努力,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但只凭学校想要做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很大难度,亦很难把塑造学生价值观与性格的工作充分落实下来。就当前德育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小学德育工作都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缺少对“三全育人”的重视,未能将德育应用到家庭与社会方面,以至于育人效率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全面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往往能起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价值取向与思维习惯都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外来因素影响,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渴望被“认可”的时候,总是会模仿大人们的举止和言行,具有很明显的“从众”特点。比如,闯红灯、说脏话、乱扔垃圾等坏习惯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小学生对身边人的模仿。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很难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以说,不仅要在小学校园内做好德育工作,家长们也应积极在生活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为此,小学教师应在进行德育的同时,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寻求家庭乃至社会的合作,建立“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教师认识片面,德育脱离实践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现实中,因为教学理念的落后,不少教师都没有对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形成正确而全面理解,再加上各地小学很少把德育工作的成效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评标准之中,因此他们的德育大多缺乏系统规划,亦未能做到严格落实。除此之外,还存在文化课挤占学生德育时间的情况,像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等,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经常被文化课教师用来教学,虽然这样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智育水平,但也会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对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学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开展德育
就小学阶段而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既可以在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德育,又可以在语、数这样的主课程上开展德育,还可以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而想要做好课堂上的德育,则需要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引入大量德育资源、认真备课以及对各种教学实物与工具的充分使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可以在三年级的时候根据有关爱心、美德、社会规则、公共生活、热爱家乡的内容,在四年级根据有关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家庭责任、孝亲敬老、低碳生活、真诚待人、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等内容,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德育。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生活故事、短视频、漫画图、短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切实感受到德育的内涵,使之受到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又如,在语文课进行德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经典的神话故事、优美的诗词、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等,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刻魅力,并由此向其渗透孝亲敬老、爱国、诚信等方面的理念,切实提升对学生的德育效果。
(二)在校园活动中进行德育
小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日常生活中好动且活泼,总是积极进行各种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这样往往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影响,进而逐步认同德育的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有效提升核心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其他班级寻求合作,定期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知识竞赛、艺术节、安全教育、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可以使用积分制,对最终获胜的小组和学生予以适当奖励,对排名末尾的小组或学生则予以一定的惩罚。例如,通过安全教育活动与营养健康讲座,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珍爱生命与饮食健康的重要性;而参与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一人计短,二人智长”,从而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辱感;至于拔河、篮球等体育比赛,则可以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并使其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等等。因此校园活动可以更好地落实德育,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运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
主题班会是小学教师非常重要的一个德育途径,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按照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特色班会活动。比如,举办一场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吸引学生在收集与准备资料过程中,掌握更多消防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消防英雄的伟大事迹,从而发自内心地接受“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又如,教师可以在母亲节等特殊节日,举办以亲情、感恩类的主题班会,还可以趁机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到相关德育活动之中,加强学生的亲情观念,使之养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像这样将德育内容渗入主题班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提升,进而带动其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另外,在班会期间,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开展心理测试类的趣味游戏,或制作专门心理问卷,并逐一对学生进行打分,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
对小学生而言,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服务、社区实践、家庭活动等内容,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时,要针对小学生所具备的社会属性,设计最为合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养老院,为那里的老人提供社区服务、表演节目,以各种形式孝敬、陪伴老人,让学生逐渐形成尊重关爱老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后给父母做一顿饭、帮忙做件家务,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使学生切实感受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举办特色活动。通过活动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与道德视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在提高核心素养的同时,愈发自觉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与未来国家教育事业的取向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相关教师必须对核心素养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各方面入手开展德育工作,并积极举办各种趣味性的德育活动,在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同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使之实现全面发展,由此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