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信之声
2023-04-18
信用与营商环境优化(话题一)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培新:
法治是信用建设的底层逻辑
法治的底层逻辑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和技术理性是信用制度的“一体两翼”。信用建设同样要进行价值判断,并区分应用场景。信用制度和营商环境制度在价值观和方法论方面高度契合,都是为了以更好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信用法治化建设应遵循合法、比例、客观原则。要以数据为基,确保客观公正,保障权限和程序的合法性。同时,信用惩戒应遵循最小侵害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有效保护被惩戒对象的合法权益。
信用建设要避免五大误区。一是避免法外认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先行,给予明确预期;二是避免未决先定,具备认定失信行为的文书依据;三是避免黑箱认定,要提前公布认定的事由、依据、依法享有的权利等;四是避免无过认定,如果证据显示当事人没有主观故意,不要列入信用黑名单;五是避免架空认定,有些地方先认定再做记录的做法并不稳妥,应先有违法违约行为记录,再给予相应的信用认定,这样更合乎法律原则。
河南省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宏宇:
深入实施“三三”工作法 持续擦亮“信用鹤壁”金字招牌
“三项创新”推动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一是创新数据共享,政务服务更便捷。二是创新信用平台,数据质量双提升。三是创新信用监管,柔性执法更高效。出台包容审慎十二条措施,实施“绿、蓝、黄、红”色卡式管理,全面推行“鹤信码”,对市场主体“一码监管”。
“三项服务”提高助企水平,助力企业“诚”风起航。以信用服务为基础,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以金融服务为切口,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以修复服务为支撑,激发企业守信意愿。创新“信用修复即时告知+到期提醒+跨区域协同”信用修复机制,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失信被执行人退出率达50.4%。
“三项赋能”培育信用生态,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一是赋能招商引资,推动以信招商。二是赋能双向履约,搭建监管平台。三是赋能产业转型,打造信用园区。
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一级巡视员 王彤:
以信用建设“软实力” 筑牢河北营商环境“硬支撑”
近年来,河北省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与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提升为抓手,大力推动城市信用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以政务诚信建设打造招商引资“金字招牌”。各级政府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守信践诺,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二是以信用监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信用信息作用,多措并举助力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利剑高悬”,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信用融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以信用数据为支撑解决融资贷款痛点,有效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四是以“信易+”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通过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深度融合,让无形的信用成为守信主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处长 张宇航:
创新信用监管模式 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多措并举,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为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了支撑作用。
一是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信用监管机制,率先实现信用监管制度全覆盖。2019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发布了19个市级层面的信用监管政策制度,形成了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3+3+3”信用监管“北京模式”。
二是以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建立北京统一的“四等九级”行业评价等级标准,并在全市推行。
三是创新“6+4”事中监管模式,构建北京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制定了《北京市创新和加强事中监管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的工作方案》,构建以“风险+信用”为基础,“分级分类+协同”为关键、“科技+共治”为驱动的一体化综合监管制度体系。
四是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持续完善,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发布实施《北京市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2023年版)》,提出两大类8项31条失信惩戒措施。
五是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构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务失信行为,持续推进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对依法依规作出但未履行到位的承诺事项建立工作台账制度。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田俊:
释放信用数据要素红利 奋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浙江省衢州市立足“聚资源”,“统”上谋篇、“通”上布局、“融”上创新,推动“信用+数据治理”做深做优,应用IRS系统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累计归集60个部门各类信用数据资源23.5亿多条。
为实现数字化赋能审批事项改革,衢州市将行政审批领域信用信息应用作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创新“信用+二手房交易”监管应用,打造以公证为主导的二手房资金监管模式,创新推出公积金贷款审批“4321”“不见面”模式。在“信用+金融服务”方面,衢州市创新碳账户绿色金融服务,开发碳账户金融、用能预算化管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等多个跨应用场景,服务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信用赋能助企纾困,衢州市持续迭代优化“政企通”平台,打造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增值服务模式,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高效直达、无感智办。在信用监管领域,衢州市着力推进行业分级分类监管、“非现场”监管等方式,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17个监管部门上线127个非现场监管事项,向企业下发非现场监管任务27万次。
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哲:
以“信用承诺”推进“信用审批”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结合“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改革,立足简政放权,拓宽“放”的信用思路,实行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同时持续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2023年,晋中市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7万户。
在简政放权方面,晋中市拓宽“放”的信用思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行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创新“容缺等级”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承诺——践诺”监管闭环举措,不断更新信用理念、信用制度,提升信用服务能力。
在优化服务方面,晋中市将39个“优化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到“实行告知承诺”事项的范围,使“实行告知承诺”事项占所涉及的许可事项总数的比例由22.22%提升到61.61%。同时推行“一表备案、部门代办”、实施“申请表格制式化+申请材料格式化”的“标准件”服务,承诺时限减少60%以上,提高了审批效率。
在放管结合方面,晋中市做好审批和监管的有效衔接,推动各项工作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同时构建协同监管格局,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
信用与数字政府建设(话题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 王伟:
信用监管为各国企业信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信用监管所彰显出来的显著制度优势,充分证明信用监管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它开拓了信用治理的全新路径,为各国企业信用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将社会信用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相并列,作为市场经济的四大基础制度。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信用机制、数字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经济交易的数字化、经济社会的信用化的大背景下,更需要高质量的诚信环境。信用监管的一系列制度都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集中体现在信用信息传递的平台化、失信惩戒、守信激励、信用修复等各个方面,由此实现了信用监管的高度数字化、平台化、智慧化。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程津庆:
从“跟跑”到“领跑” 海南一体化推进“信用+数字政府”
海南省于2022年12月13日,经中央批准,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负责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信用建设”等一体四面工作。为全力推动海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海南采取了“跟跑、并跑、领跑”的推进策略。
“跟跑”就是全面学习先进省份的经验,比如数据归集共享方面。“并跑”就是学习先进省份经验的同时,也要作出海南特色,比如场景建设方面。海南的信用工作起步较晚,只在部分领域有机会形成“领跑”态势,比如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小切口立法方面进度较快。
广西省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郭伟:
打造面向东盟的智信城市
广西省南宁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广西率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91家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南宁市信用信息中心。建立信用工作会议制度、督查通报、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全市形成了市级领导、发改统筹、部门推动、县(区)联动、行业互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力量保证、载体到位、机制完善。
强化顶层设计,启动南宁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调研,相继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数字南宁建设的意见,印发信用南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四个3年行动计划以及联合奖惩、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监管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智信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信用与民营经济发展(话题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韩家平:
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既有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去杠杆、国有企业降两金、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实体行业产能过剩、利润下降,行业组织发育不成熟,信用服务业不发达等中观层面的原因。
针对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强化源头清欠,规范政府投资;二是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市场信用约束激励机制;三是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增信、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四是高质量发展企业征信、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等企业信用服务行业;五是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建立行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信用调解机制;六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诚信合规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河南省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智慧:
提升社会信用“软实力” 夯实民企发展“硬支撑”
河南省南阳市坚持优化政务服务、加大金融支持、打造信用商圈、强化政务诚信、创新监管方式五措并举,打好一系列组合拳。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造就助企凝聚力。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激活发展驱动力。三是打造信用商圈,释放消费新活力。围绕增强商户与消费者信息互通、信用互知,坚持点面相结合、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齐步,持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升温。四是强化政务诚信,提升政府公信力。五是创新监管方式,增强企业生命力。建立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最大程度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
信用与社会治理创新(话题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章政:
信用治理应当实现虚实接轨和内外接轨
信用治理在未来必须实现两个接轨,即虚实接轨和内外接轨。信用治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和市场主体,虚实接轨要求治理对象不能只针对人,还必须把物和事同时纳入,建立追溯体系和溯源制度,这可能是未来信用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内外接轨是指信用建设和信用治理还必须符合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需要。常态化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信用治理手段和工具,如果不注重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社会信用治理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