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体育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运动训练模式的构建
2023-04-18华云娟
华云娟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循证体育学视角下的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模式构建需遵循科学、实用、有效、可操作的原则,融合运动训练理论、方法、技术与实践,构建出与学生切实需求、教学需要相符的训练模式。从训练架构来看,可从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手段与方法、训练管控、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入手。为此,本文在分析循证体育学概念与原则的基础上,立足高职学生运动训练实践,提出了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高职学生运动模式构建对策,以期优化运动训练效果。
1 循证体育学概述
循证体育学属于一种新兴学科,与传统体育学相对[1]。传统体育学是从客观视角研究体育知识的学科,立足整体视角,分析体育全过程的一般发展规律,并抽象性地体现体育特征,精准提炼体育本质,以确保体育活动能更有助于人类发展。而循证体育学是将循证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旨在将体育学循证研究成果融入体育循证实践,为学生提供科学完善的运动训练循环指南,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或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完善的健身循证方案。
循证理念最早源于医学领域[2]。随着时代发展,此项理念逐步被广泛应用到管理、教育、经济、法律、基础性研究等非医学领域,可将其概括为循环科学。诸多领域逐步以证据为基础,加大了决策理念探索力度。循证理念在体育训练中的渗透,实现了传统体育学向循证体育学的发展。此外,融合循证医学与传统体育学理论,进一步提出循证体育学概念与理论。当下,可将“循证体育学”定义为新兴体育学理念,是将最新、最佳证据融为一体展开的新型体育训练实践模式。其核心理念为,训练者制定体育决策时,应遵循客观存在的体育学依据,将最新最佳的研究数据信息证据、专业知识、体育主题、实践人员、体育参与者等考虑进去,作出正确的体育决策。换言之,循证体育学是强调相关人员全面收集最新、最佳的体育学研究证据,并将证据应用于实践的体育实践模式。
此外,循证体育学是循证医学与体育学结合的学科,讲究全面系统、评估体育学研究证据,并将获取的最新、最佳研究证据应用到体育实践中,有效评估体育训练成效,并得出最新、最佳体育学证据、等级、推荐强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体育学领域训练决策。
2 循证体育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运动训练原则
教练在理解循证体育学概念的基础上,应结合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认真遵循运动训练原则,有序组织训练活动,提高训练成效。
2.1 小重量、高频率原则
循证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运动训练重量不应过大,在学生身体可承受范围内,逐步增加运动频率。比如,在上肢力量训练中,教练多会为学生安排举哑铃训练,若一组动作为10次,则应强调动作连贯、速度要快,各组间隔要短,直至出现上肢最大负荷量。大量的训练实践表明:遵循此项训练原则可有效锻炼学生的爆发力与力量。尤其在锻炼爆发力方面效果明显,即便运动个体无法明确感知肌肉变化,但肌肉素质会显著提高。
2.2 循序渐进原则
教练应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及运动负荷量等,合理把控训练强度,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训练强度,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性损伤或者过度疲劳。合理调整休憩时间,让学生拥有充分的休息与恢复时间,促使肌肉恢复与生长,最终优化训练成效。此外,学生技能、素养处于动态变化中,教练需针对性地调整个体体能水平、训练目标,逐步调整训练方案,防止出现过度训练与运动伤害。对于不同阶段的训练活动,教练应选择切实可行的运动与训练方法,突出训练方案的多样性与挑战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有序安排训练活动,也应突出训练活动的持续性,便于学生将技能动作要领等形成肌肉记忆,提高技能稳定性。
2.3 个体差异原则
学生身体机能、运动素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具有差异。为此,教练需要做好初始评估,评估学生身体情况,如体能、柔韧性、力量等,确定学生当下的身体素养、体育水平[3]。结合评估信息,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包括锻炼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突出训练方案的针对性,以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此外,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不同,教练应以学生利益需求为基准,组织训练活动。整体而言,作为体育学研究新学科,循证体育训练应重在解决体育参与者训练中的具体问题。
2.4 决策依据最新、最全原则
体育训练偏向实践性。为此,循证体育学视角下的体育训练方案更应突出针对性与切实可行性。在制定训练决策时,教练可通过科学实验、数据查找等多样化手段,获取最新、最全、最有价值的证据信息,以此提高训练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
3 循证体育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运动训练模式构建策略
运动训练模式由诸多要素构成,比如训练目标、训练方案、训练实践、师资队伍、训练器材等。这也就要求教练立足运动训练实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与方案,强化训练实践与反思,合理应用训练器材,并结合训练中的不足,进行论证,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继而全面提高训练成效。为此,以下内容从模式构建要素入手,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运动训练模式的具体策略。
3.1 明确运动训练问题,寻找证据
在构建运动训练模式前,教练应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明确当前高职学生运动训练中的问题。比如,学生运动训练参与积极性不高、运动效果不佳、运动性损伤等。结合运动训练中的具体问题,强化分析,寻找与之相关的研究证据,包括运动训练理论、实践经验科学研究等,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准,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常见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树立训练目标、选择训练手段与方法、确定训练内容、引入新的训练项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
3.2 树立运动训练目标,提高训练指向性
为合理构建高职学生运动训练模式,教练应结合循证体育学知识,树立可行、正确的运动训练目标,为组织训练活动指明方向,提高训练针对性与实效性。教练在理解循证体育学理念、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训练目标的可持续性、追踪性与可衡量性。为有条不紊地开展训练活动,教练可将学生运动训练目标细化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增强身体素养、强化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基于此,围绕各个细化后的训练目标,选择训练内容、搜集训练资源、优选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等。
3.3 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提高训练针对性
在高职运动训练中,训练项目众多,训练对象体育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状况等各有不同[4]。为此,教练可围绕循证体育学理念,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此外,训练方案需突出周期性、阶段性与灵活性,以此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要。训练方案在包括不同阶段训练内容的基础上,也应该包含训练频率、训练强度,以及与训练活动相适应的评估与调整机制。教练在考虑学生学习负担与时间安排后,合理为学生组织训练活动,调整训练时间。
3.4 合理应用循证实践方法,强化训练反思
循证实践方法是以科学研究和证据为依据,合理选择运动实践方法[5]。在运动训练中,教练需综合考虑研究成果与证据,选择最佳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技术,并通过实证研究与评估,有效提高训练效果。此外,在构建高职体育运动训练模式时,教练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训练理念与方法。比如,融合应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运动训练的合理性与全面性。从运动项目特点、学生情况入手,选择最佳的训练手段,如为学生组织技战术训练、素养训练或者心理训练等。在运动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教练应强化训练反思,结合训练中的不足,进一步找寻与之相关的理论与证据,针对性地优化训练模式。为顺利训练进行反思,教练应立足循证体育学视角,积极构建训练监管评估体系,实现以数据驱动的评估与反馈,改进训练效果的目的。比如,及时监测学生运动进展,定期评估学生的训练过程与训练成果,及时发现训练短板,继而为调整与优化训练模式提供数据支持。从运动训练实践来看,教练可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或者技术,全面收集学生训练数据,如运动成绩指标、心理指标等,并以数据为依据,积极进行训练评估,即结合学生训练状态,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使学生客观看待自身的训练效果,并与教练共同协作调整训练计划,实现扬长补短。
3.5 关注学生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体育人才。教练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竞技水平的基础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养,为学生打好职业生涯基础。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运动表现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其赛场竞技水平。为此,在构建运动训练模式时,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自律、抗压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竞技环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自如应对赛场环境。此外,要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强化学生情商教育,引领学生与教练、队友、裁判等积极互动与交流,顺利融入团队协作,以及发展学生社会属性。
二是加大教练员队伍建设力度。教练综合素养直接影响运动训练模式构建质量与训练成效。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一支具备高专业素养的教练队伍。在构建运动训练模式前,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教练选拔、培训与管理[6],引领教练掌握运动生理、心理、训练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与自我发展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此外,学校需关注教练队伍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引领教练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与育人理念。
3.6 优化训练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运动训练器材与设施是顺利推进训练活动的基础保障,是提高学生竞技水平的基础条件。为此,高职院校需加大需求分析,结合训练需求确定训练设施与器材购置方案。在购置器材与设备前,需做好市场比对,保障设备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当下,器材类型多样,既包含运动器材、数据分析工具,也包括视频分析系统[7]。为减少设备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教练要熟知设备使用规范,并做好宣教,引领学生合理使用器材。此外,师生要配合开展设备维管与保养工作,在发现设备存在故障后,及时向设备维管部门或者人员反馈,减少设备损耗,保障学生训练的安全性,为学生营造舒适、安全的训练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循证体育学是研究运动训练与竞技表现的新兴学科,重在通过科学实验、资料查找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在分析与研究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论证训练策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此,高职院校应遵循循证体育学原则,结合运动训练需求,从解决运动训练问题、树立运动训练目标、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强化训练反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训练环境等方面入手,完善训练策略,提高训练有效性,促使学生提升运动技战术水平,强化身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