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准节奏掌握方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水平

2023-04-17薛雪玲

行政科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薛雪玲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保障作用,洛阳市委编办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通过正本清源、“触角”前移、结果运用等管控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链条,推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走深走实。

一、注重正本清源,筑牢事前预警“防火墙”

一是盯住关键少数。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沟通,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三定”规定制定和实施办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等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纳入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课程和公务员培训计划,实现领导干部带头学,青年干部全覆盖,促进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入脑、入心、入行,不断强化机构编制法治意识、“红线”意识,筑牢机构编制法治纪律不能违、不敢违的思想防线;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将遵守机构编制纪律纳入部门(单位)处级新任职主要负责同志,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干部任职谈话内容,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纪律宣传教育工作合力,促进“关键少数”带头执行机构编制政策规定,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突出能力提升。坚持“党建+业务”同谋划、同部署,依托“五星支部”创建,精心打造“编办讲堂”党建品牌,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制度等内容,融入编办工作日常,以室务会、组织生活会、干部会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领学、集中交流研讨等方式,组织深学精读,让全体干部准确把握机构编制法规文件精神,成为抓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行家里手。把每年的1月份定为“条例法规月”,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监督检查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发给县(区)委编办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常识100问”知识竞赛,广泛开展“学条例、用条例”活动;协调司法局,将机构编制法规和典型案例纳入普法宣传内容,利用《洛阳日报》、机构编制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通过线上法规知识宣传、线下实地互动等方式,多角度、多样化地面向社会宣传机构编制工作。举办业务沙龙,每月选取一个突破口,由业务科长或业务骨干定期传经送宝,提升整体业务水平。主动适应机构编制审计常态化、规范化发展需要,组建全市机构编制审计队伍人才库,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以干部政策法规运用能力的提升筑起机构编制纪律的“防护网”。

三是注重建章立制。持续强化“组织口”意识,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共洛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洛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细化了动议、论证、审议决定和组织实施四个环节的申报要件、工作流程等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日常工作法定化长效机制。出台《洛阳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洛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三定”规定履职评估办法(试行)》《洛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制定《机构编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机构编制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工作规则》《全国机构编制核查暂行办法》等操作细则,形成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核心,以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各项制度为配套的机构编制制度体系,为各项工作科学运行、规范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反馈等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和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开展联合督查,防止“三超两乱”“吃空饷”等行为发生,构建起内外监督的“防火墙”,从源头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二、坚持“触角”前移,打好事中监管“组合拳”

一是深入一线搞调研。把监督融入日常,“触角”延伸一线,紧扣市委中心工作,聚焦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职责运行动态监管、规范编外人员管理等改革重点和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课题负责、调研联系点、调研成果奖励等制度,分层级、分任务确立了33个年度课题研究清单,印发了《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努力推动调研大氛围、大合力的形成,以此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持续性。采取班子成员带队、现场蹲点调研和“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部门、社区、医院、学校、乡镇(街道)等一线,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蹲点取样、统计分析等形式,把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体检”一遍,将“决策之前,调研先行”落细落实。注重将调研成果运用于指导工作、制定政策,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自觉把调研工作置于机构编制工作全局中谋划,从体制机制、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将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于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洛阳市委编委会先后研究机构编制工作3次,专题听取工作汇报7次,研究重大机构编制事项12项,统筹解决了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3项重点工作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是跟踪问效抓评估。总结历年评估经验,对照省委编办《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指标参考样式》,针对单位自评环节探索设计了职能配置、职责履行、机构设置与内部运行、制度执行等8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对应的职能配置合法合规度、内设科室协调配合度等38个二级指标,针对实地核评环节分层次制作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与使用效益调查问卷》,进一步优化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从严、精准、务实、统筹、高效”的评估原则,在对象选择上侧重于平时易出现职能交叉、涉及重塑性改革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线索的部门,结合党政机构改革调查摸底、部门权责清单与核心职能优化调整、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开展,重点围绕“部门职责履行、权责清单运行、协作配合机制运行、编制执行、重点工作落实”等五个方面,确立年度评估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热点事项,适时开展年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评估报告完成后,及时将评估结果书面报与市委编委领导阅示,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并书面反馈给被评估部门,要求限期做好整改落实,进而为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凝神聚力。

三是畅通渠道严信访。将党管机构编制原则贯穿信访举报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指导,及时受理和回复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建起集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的“12310”电话举报受理平台,设立举报信箱,每周开启一次;开通信访专用热线,设置“12310”标准指导用语,24小时录音接听;开设“12310”网络平台,将受理范围及填报方式模版化处理,方便举报人规范填写。坚持“接诉即办、办则必结”,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分级受理各类信访举报。对已经受理的信访举报,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按照信访工作有关规定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并及时向信访人或者举报人进行说明;对不涉及机构编制举报受理范围的,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并视情告知相应受理部门和沟通途径。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举报3起9人次,均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三、强化结果运用,善用事后溯源“服务器”

一是严格落实报告制度。重视发挥机构编制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年初及时向上级编委报告机构编制情况,并抓住党委政府换届、编委领导调整等时机适时向市委、编委报告机构编制情况。注重制度约束、规范运行,将《机构编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纳入市委年度主要报告事项范畴,对责任主体、报送时间详细明确,要求14个县(区)委编委、2个经济功能区党工委、80个市直党组(党委)每年1月31日前向市委编委上报完成情况。区分定性、定量两个目标,将报告事项目标化管理,对于“执行法规政策、落实重大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查处违纪违法、创新工作实践”这类定性指标,重点考察主观是否有所作为,工作成效是否明显,做出“好、中、差”评价;对于“权责清单、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总量”这类定量指标,比照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公示、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实行“亮黄灯”或“亮红灯”预警。强化报告结果运用,区分县(区)、市直单位两个层面,认真审核每一份报告,综合分析评判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履职尽责情况,经验做法被认定后予以推广学习,意见建议界定责任后拿出具体反馈意见。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从面上掌握全市每个年度机构编制工作运行状况,据此制定下一年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二是用好用活机构编制核查。突出核查数据的基础性、核查问题的导向性、核查机制的长效性,始终以“盘家底、摸实情、夯基础”为目标,定期与组织、人事、财政等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发现不符及时更正,源头把好机构编制审批关。对核查发现出的问题,实行台账化、清单化管理,属于历史原因的明确整改时限,属于政策原因的确定过渡期限,实时跟踪督导,定期整改销号。建立“三个必查”长效负面信息反馈机制,收到单位请办事项,必先核查该单位基本情况是否与实名制系统相一致,是否存在机构编制涉改未改问题,是否有“条条干预”主客观过失或过错,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在此基础上,依托核查结果,深化统计分析报告,从供给与需求、整体与局部、存量与变量等角度着手,找准编制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探索和解决的具体思路,提升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同时,注重机构编制配置及使用、人员力量配备及结构等核查数据利用,将核查结果作为日常审核审批、周转池使用论证的重要依据,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科学配置资源、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

三是分类抓好问题整改。注重在薄弱环节、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对机构编制信访举报、机构编制管理评估、机构编制核查和专项督查、机构编制报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结合巡视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审计监督等工作中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按照类型、来源、后果、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人等要素进行归档,分门别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采取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跟踪督查整改,逐步整改销号,减少问题存量,打造“问题反馈—整改落实—台账销号”的管理闭环。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为依托,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核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机构设立、撤并调整、用编计划的审批及使用、人员出入编等工作进行实时督查,审慎甄别历史原因、机构改革原因、政策原因和个人原因,精准靶向施策。对非政策性原因造成的超编、超职数单位实行编制锁定,人员只出不进;对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历史遗留等特殊情况导致的超编超配问题,严格编制申请计划审批,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或使用编制“周转池”解决,坚决遏制增量;对职能弱化或编制使用效益不高的单位,相应核减或调整其机构编制;对长期沉淀的编制撤销或收回,提升编制资源配置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暂时难以整改的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加强源头治理;对整改问题不到位、不彻底的,采取约谈、责令说明情况、下达整改通知单、冻结机构编制事项等处理措施,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不工作,爽飞了?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选工作
采用保留被测件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