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效研究
2023-04-17李冬梅
李冬梅 韩 帅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 110004)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国际关系发展中不稳定因素增加,新冠疫情冲击过后叠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被放大,社会各阶层的壁垒加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1]在此背景下,更要深刻理解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战工作重要范围的长远意义。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团结好新的社会阶层的力量,是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深刻理解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发展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鲜明特征。对于阶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地阐述了阶层和阶级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2]28马克思认为虽然社会发展始终伴随着阶级斗争,但是处于同一阶级中的人,各个群体和不同身份的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分工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在阶层内部也始终存在差异,因此不能把阶级和阶层简单地相等看待。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阶级理论,并将其运用到革命中。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又细致地列出了各个阶级依照其内部经济地位的不同所划分出的几个阶层。关于半无产阶级,他指出:“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都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济。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3]6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分析为他后来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打下了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发展的历史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奠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最初阶层基础。一方面,随着改革拉开序幕,大量国企工厂、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转变为民营或者混合经营。同时,跨国资本也看中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庞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创立分公司。非公有制经济迎来蓬勃发展期,非公有制经济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另一方面,随着建立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以及简政放权和精简机构的举措落到实处,政府逐步退出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直接管理,并将其转化为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各类可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此期间迎来了发展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填补了政府退出的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因素产生的新变化,最早提出新的社会阶层的概念,为此后新的社会阶层统战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阶层自身的内部分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进入深刻的变革时期,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攀升,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第三产业形式和内容的巨大变革,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这一类群体不再单一地追求大组织所带来的稳定的生存状态,而是更加凸显个性化,寻求多元化的个人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的层次日益丰富。新的社会阶层内部也不断划分为各个群体,原有的新的社会阶层的定义和统一战线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变化。2006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将新的社会阶层内部所包含的对象进行科学划分,将其分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两部分,为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发展的现实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宏伟设想,同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职能和经济地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单独拿出来,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一起并列作为统战对象。在这种变化下,新的社会阶层的范围不仅没有缩小,而是进一步拓宽了其概念外延。2017 年,党中央召开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指出了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这为我们指明了下一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为下一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全局部署,成为新时代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基础、行动准则。
三、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现实问题
(一)凝聚共识和组织协同难度大
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对我国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划分的具体表述[4],可以归纳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主体分布多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广泛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组织中。其次,综合素质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中上水平。最后,人员流动性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广泛分布在非公经济组织当中,职业变化受就业市场影响较大[5]。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这几种特征使他们在参与公共生活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凝聚共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就业流动性大、区域分布广、组织难度大,又是统战工作的一大挑战。
(二)基层组织支撑力量相对薄弱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涉及范围广、领域多、身份多样、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党外人士,且广泛分布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领导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党员人数少,缺乏有效的组织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专业性统战工作经验不足,党的统战工作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存在落实不到位、党组织活动标准不规范等问题[6]。另一方面,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领导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关注度不高,没有充分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的社会作用,只强调其经济价值,不能充分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
(三)统战工作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进入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的愿望日益强烈,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体制建设却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统战工作仍然是以统战部门为核心,以政协为主要沟通平台,政协委员名额少、条件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数大、诉求多、席位少,在政协委员的选举过程中优势不明显,这就导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即使有参政愿望,也难以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统战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统战部门难以依据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群体的不同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迫切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需要。
四、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凝聚共识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首先,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把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纳入总体绩效考核中,建立明确的指标评价体系。要重视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管理,条件成熟时可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成立党支部,积极吸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6]。其次,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凝聚能力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积极开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借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支部及时传达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和建议,加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党的政策方针的理解,凝聚共识,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最后,要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和组织发展相结合,坚持党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相结合[7]。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在思想上紧密团结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党的认同感,使其可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加强情况统计调查,细化分类分众统战策略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广泛分布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灵活性高,内部结构复杂。对此,基层党委和党组织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首先应当注重开展调研和摸底,明确所在区域群体内部的数量规模、职业类别、行为特征、价值倾向等具体情况,坚持分类分众地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细化并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要求。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管理技术人员,要支持他们发挥自身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鼓励他们建言献策,提出促进产业优化转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对于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要积极引导他们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强化奉献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运行的“平衡手”作用。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要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其在文化创作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事实,不刻意引导舆论,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三)搭建议事参政平台,构建大统战协同机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庞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各级统战部门应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原则,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强化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责任意识。统战部门要做“主持人”,结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现实需求,打通其与政府其他各部门的沟通环节,公开议事环节,打造专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议事参政平台,搭建顺畅的沟通渠道,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协同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社会组织,发挥他们在联系和团结上的天然亲和力,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社会各主要团体之间的沟通网络,构建大统战协同机制[8]。
(四)创新沟通联系方式,强化主体间交流互动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群体,为此统战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首先,要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视频媒体和文字媒体进行多样宣传,传递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关的人才政策和统战政策。其次,要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群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设置统战联络员,定期依据上级统战部门指导,开展线上线下联谊聚会、教育培训、参政议政等活动,加深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最后,要善于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积极创办实践创新基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之间,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优化挂职和派遣学习制度,加深各方主体之间的了解,吸收彼此的优秀成果,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