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的特殊价值探讨
2023-04-17张海燕杨经录邱小芳
张海燕 杨经录 邱小芳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对所有高校都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对于以“政治建校”为核心要求的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具有更加特殊的价值。明确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公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对于“课程思政”在公安院校的贯彻落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课程思政”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探讨“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的特殊价值,我们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第一,“课程思政”的起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育人方向问题,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2016 年12 月7 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许多高校对课程的“立德树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正是基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各高校早期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2017 年 12月 4 日,在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第一点关于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首次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在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党组又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称《纲要》),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上的指引和要求。至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所有高校现实的要求。
第二,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明确何谓“课程思政”。正确理解“课程思政”,需要正确理解“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功能。何谓“课程”?课程的定义比较复杂,但是在常识意义上,课程就是指,“按一定逻辑顺序和学生接受能力,组织某一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构成。”[2]所以,通常而言,课程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主要载体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三重内涵:一是世界图景。理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概念表达,人们正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获得了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构成了人们的世界图景,即世界观,所以,理论知识体系首先就是一种世界图景;二是思维方式。任何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都有形成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学习了这个理论知识体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理论知识体系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三是价值规范。一种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仅体现为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在更深层次上,它还体现为一种价值规范。因为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都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理论还是一种操作规范的程序,它告诉了人们能做什么,与此同时,也就规范了人们不能做什么。在这个意义上,理论知识体系还是一种价值规范。所以说,“理论并不仅仅是人类解释世界的概念系统,而且是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概念系统。”[3]任何一个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都具有这样的三重内涵。正是因为理论知识体系的三重内涵,所以,学习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不仅让大学生获得了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和思维方式,在更深层意义上,它还对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价值规范,即价值观引导。虽然,这种价值规范并不会以显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但它却是一种隐性的客观存在。只要系统地学习并认同这种理论知识体系,隐性的价值规范就会客观形成,这是学习一种理论知识体系的必然结果。何谓“思政”?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中国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郑永廷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4]沈壮海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或政党为将自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自觉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5]虽然上述权威专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释义在词语表述上略有差别,但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本阶级的主张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明确的价值观引导。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指导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6]基于上述对“课程”、“思政”的分析,所以,“课程思政”就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党和国家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正如《纲要》所指出的,“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
二、“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的特殊价值
“课程思政”作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一种教育理念,对所有高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对于以“政治建校”为核心要求的公安院校,它具有更加特殊的价值意蕴。具体而言:
第一,“课程思政”契合了“政治建校”的基本要求,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建校”的基本内涵
公安院校是人民警察的摇篮,人民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平年代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所以,人民警察的政治属性是其核心的属性。虽然,其它群体的政治属性也很重要,但是,对于人民警察,政治属性更为重要,是人民警察之所以为人民警察的核心要素之一,政治倾向有问题或政治立场不明确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因此,培养人民警察的政治意识就成为公安院校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些背景因素,公安院校普遍提出了“政治建校”的基本要求,用“政治建校”引导公安院校的发展,用“政治建校”规范公安院校的发展。“政治建校”作为公安院校的发展理念,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宏观发展方向上,还应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这样才能实现“政治建校”理念的贯彻落实。长期以来,各公安院校积极探索了体现“政治建校”理念的一些具体作法,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建校”的基本内涵。但是,在课程建设方面,一直还没能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具有引领作用的贯彻落实“政治建校”理念的一些作法。“课程思政”的提出,则真正实现了“政治建校”理念在课程方面的贯彻落实。因为,“课程思政”明确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现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这些目标也正是“政治建校”的基本要求。所以说,“课程思政”契合了“政治建校”的基本要求,“政治建校”理念在“课程思政”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政治建校”理念与“课程思政”理念在公安院校的课程中实现了辩证统一。“课程思政”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政治建校”的基本内涵。
第二,“课程思政”进一步明确了公安院校教师的政治要求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最终依靠的就是教师队伍的贯彻落实。无论是“政治建校”,还是“课程思政”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并认同,这样才能推动这些教育理念的切实落实。长期以来,在“政治建校”理念的要求下,公安院校的教师政治素质普遍较高,无论是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但在以往,这些政治素质往往是以“自发”的状态体现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还无法上升到“自觉”的高度。“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师的政治素质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和舞台,教师贯彻“课程思政”的要求,必须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要求。所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公安院校教师的政治要求,推动了教师的政治素质由“自发”状态转化为“自觉”状态。
第三,“课程思政”进一步具体化了公安院校课程的政治属性
任何一门成熟的课程都有特定的政治倾向,这种倾向通过课程的价值观呈现出来。即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潜移默化的获得了课程的价值观引导。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之前,虽然,大多数的课程都能保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但也有个别课程的价值观引导存在问题,因其是隐性的存在,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客观上却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出现思政课程与其它课程“两张皮”的现象。对于公安院校而言,由于“政治建校”是基本的要求,所以,公安院校的所有课程基本都能保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但在以往,这种价值观导向,即课程的政治属性表现得并不明确,或只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课程的要求中,而无法具体化到课程本身。“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从课程本身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就使课程的政治属性不仅体现在抽象的要求中,还要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这就使课程的政治属性,即价值观引导功能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所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推动了公安院校课程的政治属性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进一步具体化了公安院校课程的政治属性。
第四,“课程思政”进一步强化了公安院校课堂教学的政治立场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站在特定立场上把已设计好的课程理论知识展现或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时的政治立场,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引导。例如,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虽然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因其内在矛盾,它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而站在美西方的立场上,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历史的终结”。所以,看待同一事物,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引导。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在“政治建校”理念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基本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基本上都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更多的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宏观要求中,还没能具体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了影响了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明确了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并具体要求,“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8]这些要求都具体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政治立场,使公安院校的课堂教学在原有的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又得以进一步强化。
总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公安院校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价值,让以“政治建校”为基本要求的公安院校有了更为具体的建设指向。同时,也能够推进“课程思政”在公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政治建校”与“课程思政”在公安院校的双向提升。
三、明确“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特殊价值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具有特殊价值,深刻领悟这一点,无论对于公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公安院校的贯彻落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第一,更能推动公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公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标准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即能够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的专门公安人才。培养人才,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这其中,专业课程起着核心的作用。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2018年6 月21 日)的讲话中指出,“2018 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段话,清楚的告诉了我们,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针对的就是在专业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以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专业性的公安院校而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了课程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这更能有效的推进政治素质过硬的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所以,“课程思政”更能推动公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更能推进“课程思政”在公安院校的贯彻落实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教育理念。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是新时代对高校的基本要求。对于公安院校而言,由于“政治建校”是公安院校的基本要求,所以,公安院校普遍具有浓厚的政治氛围,在此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的特殊价值,即明确了“课程思政”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治建校”的内涵,以及“课程思政”进一步明确了公安院校教师的政治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了公安院校课程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强化了公安院校课堂教学的政治立场。这都为在公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基础。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明确了“课程思政”对公安院校特殊价值的具体表现,这必然更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在公安院校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