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阅读教学“具体情境”中周朴园心路历程探析

2023-04-17张银翠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鲁侍萍雨衣周朴园

张银翠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中)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丰碑”式巨著,其第二幕先被选编在人教版必修④,后在统编版教材中又被选编在必修下册,由此可见其文学魅力。旧课新教,教什么、怎样教都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统编版教材中,《雷雨》一课的“学习提示”写道,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因而笔者将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为分析人物形象,而周朴园是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于是笔者将周朴园的形象分析作为重点,全面观照他的心路历程,再现文学画廊中的这一典型形象。

在设计课堂教学前,笔者阅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其中通过考试改革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这一观点,促使笔者有了教学设计的初步框架,那就是从高考评价体系入手,明确“考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出现的“情境”一词达四十多处,将这些词语归纳一下,发现它们侧重于两个层面:“问题情境”和“情境活动”。这两个层面有不同的内涵,“‘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如张春华老师在《走向真实情境的写作教学》中所说,具体情境成为高考试题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以高考“指挥棒”倒逼语文教学转轨,因而需要从“问题情境”和“情境活动”来设计教学活动。

下面,笔者从“问题情境”和“情境活动”两个层面来设计教学。

一、设置问题情境

张永祥老师在《促进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路径》中说,问题情境须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反馈评价等要素加以整体考虑和安排,使教学问题“情境化”,从而准确指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王宁老师在《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中认为,这种问题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问题一:结合课文前半部分内容,抓住细节“关着的窗户” “洋火” “旧衬衣”,再现一幅三十年前周朴园与梅侍萍生活的画面,写成一段话并相互交流。

示例:夜沉沉,微风起。周公馆的少爷屋内,一盏油灯。年轻貌美的少妇偎依在风流倜傥的少爷身侧,两人逗着孩子。孩子蹬着藕节似的小腿,粉嘟嘟、肉乎乎的手抓着父亲的衣服,澄澈的眼睛望着双亲。灯光有些暗了,少爷抽出抱孩子的一只手去拨灯芯,不小心烧到了右袖襟上。少妇慌忙移开油灯,右袖襟上还是烧了一小块窟窿。少爷微微一笑,继续逗孩子玩。少妇让少爷脱下衬衫,就着油灯,穿针引线。儒雅的少爷望着少妇,少妇本来红润的面庞,在柔和的灯光下更加甜美,他呆呆地望着,沉浸在幸福之中。“哐”,窗被风吹开了,不知何时,窗外已是风雨交加。少爷抱着孩子想要起身去关窗,少妇向他温柔地一笑,放下针线,起身关窗。衬衣上的窟窿补好了,一朵梅花,旁边绣着一个“萍”字。

通过再现当时的画面可见,年轻时的周朴园心里还有爱,还有真情,他不是虚伪而冷酷的,所以三十年后的他还保留着梅侍萍过去的一切。

旧衬衣见证了曾经的爱情,目睹了其乐融融的画面。那个窟窿在周朴园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时时遇到,不论是家庭的还是商海的,他需要那朵梅花去修补,尤其在他心灵孤寂、落寞、受伤时,只有那朵梅花能愈合他的伤痕。

贴着心的旧衬衣,一朵梅花,一个“萍”字,那是回忆的锁,可如今能找到那把钥匙吗?

鲁侍萍是琉璃盏里的梦境,不允许现实去惊扰。周朴园不得不穿越现实情感的荒漠,汲取楼兰古城的清水,湿润一下干裂的心膜。虽然有叶公好龙之嫌,但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周朴园在固化的情感中自我感觉良好,不断美化自我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并且成为儿子们的榜样。

问题二: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旧雨衣”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哪几句,周朴园在何种情境下提到“旧雨衣”,联系时代背景和全剧情节,挖掘“旧雨衣”的深层含义,小组内研讨交流。

学生小组研讨交流后形成答案:“旧雨衣”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课文开篇,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见面,鲁侍萍已经知道了周朴园的身份,而周朴园还不清楚鲁侍萍的真实身份,周朴园看到桌子上蘩漪找出的雨衣后吩咐找出自己的旧雨衣。第二次是周朴园与鲁侍萍说到了梅侍萍的遭遇,周朴园忽然岔开话题,让鲁侍萍告诉四凤,找出旧雨衣,顺便找出旧衬衣。这一句话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旧衬衣,周朴园认出了侍萍。

“旧雨衣”的深层含义:雨衣本是遮风挡雨的,着一“旧”字,是三十年前周朴园少爷对侍女梅侍萍的保护,保护她能在周家这个有钱有势的名门望族里生存,也是少女梅侍萍爱情的避风港。

三十年后,这雨衣却成了周朴园的避风港、躲雨亭。与第二任妻子——那位有钱有门第小姐的隔膜,与第三任妻子蘩漪的情感分裂,还有资本家积累财富时商场的尔虞我诈等,这些风雨浸湿了周朴园的心,曾经为侍女侍萍撑开的雨衣成了自己的坚壳,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在里面获得片刻的安歇。这雨衣有着年少时的真情,有着人性尚存的温暖。可以说,周朴园色厉内荏,看似强大,貌似凶狠,实则内心虚弱,缺少慰藉,他是一个孤独的壳中人、套中人。

这一教学设计达到了综合层面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渗透了语文的学科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二、创设情境活动

基于情境的复杂程度,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活动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简单的情境活动,第二层是复杂的情境活动。其中,第二层情境活动“涉及的是复杂的认知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水平”。编写剧本属于第二层的创设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且能够科学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以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这也是一种思维认知里的演绎推理能力。

有了上面问题情境的引导,周朴园年轻时的性格特征基本清楚了,结合课文节选分析他的晚年性格也可以理清楚,但由善变恶的交点却成了一个漏洞。为此可以编写剧本,以达到再现周朴园内心的转变过程,撕开周朴园内心深处善与恶的矛盾冲突,揭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目的。那么,选取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以何种矛盾展开,这就要捕捉课文里的草灰蛇线,蛛丝马迹。

抓住课文结尾处鲁大海的揭露,“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由此可以探究周朴园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思想的转变过程。结合全剧本中有关他性格转变的相关情节可知,周朴园由年轻时良心未泯,从怯懦善良到草菅人命、冷酷无情、敛财虚伪,与他父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幕蘩漪说的话中得到验证,即“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到别人身上”。顺着这一思路,笔者补充了周朴园的生活原型——包工头姚锡九的发财史,引导学生开展戏剧创作,即创设情境活动。

情境活动一:

抓住课文结尾处鲁大海揭露周朴园的发家史,结合下面材料,补写剧本。

材料一:

第二幕,蘩漪对周萍说:“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到别人身上。”

材料二:

位于哈尔滨的松花江大桥,建于1900年,我们都叫它老江桥。经过百年岁月,江桥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标志,也是黑龙江省的文物,保护建筑。但是,当年桥梁建设的时候,却出过一次惊人的命案,始作俑者就是包工头之一的恶霸姚锡九。在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期间,仍有工人在水下的沉箱中工作。而此时姚锡九竟然令手下人将沉箱中的排水管全部抽出,导致水下的十几个工人全部淹死。他则从每个死者身上取得了600大元的抚恤金,一跃成为富翁。在当年,发生这样惨绝人寰的事件,罪魁祸首依然可以逍遥法外。据说曹禺的话剧《雷雨》,关于资本家周朴园借包修江桥淹死工人而血腥发家的情节,就是以姚锡九的这件事情为原型的。

(摘编自《哈尔滨晚报》1962年7月20日第三版)

《哈尔滨市志·人物志》:姚锡九(1881—1946)1898年沙俄以哈尔滨地区为中心,全线动工修筑中东铁路。姚锡九乘修筑松花江大桥之机,当上了大把头。他包修老巴夺(今哈尔滨烟厂)梯子路时,竟还活埋了7名拉黄土的工人。

示例:

雷雨(二)

独幕剧

人物:

周朴园 二十八九岁,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施工队某包工头

周父 五十岁,老董事长,周朴园之父

账房先生 四十岁左右

老仆人

背景:

哈尔滨松花江附近富人区一宅院,一间宽大的客厅,夏天雷雨前,下午三点多,天气阴得能挤出水来,地面上、树叶上全蒸腾着热气,知了叫得人心烦。

一八九八年中东铁路破土动工,一九零零年已修到哈尔滨松花江桥段,是超千米特大桥梁,周朴园承包了其中一段,周父从南京来到哈尔滨亲自坐镇。

客厅里,周父坐在圈椅中,那是清末式样的,周朴园站在客厅中间。

(以上是教师提供的人物与背景,下面让学生探究、合作、创作)

周父 (慵懒的)朴园呀,咱在桥上花得有点多了,白花花的银子呀!

周朴园 父亲,是的。不过——

周父 等修完了,咱会赚的,赚的多与少嘛(低头沉思),嗯……

周朴园 咱招来的小工价都不太高,也还卖力。

周父 下贱的,干活的,他们还想咋样?一日三餐吃得饱饱的。嗯——咱得想个法子,多赚些银子,这个,你想过没?(抬头注视着周朴园)

周朴园 (向周父走近几步)父亲,我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吧,工期再缩短些。

周父 (抬头望窗外,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得更响些)这天,看样子要下暴雨了吧!

周朴园 天色不好,大雨要来了,桥梁基础排水管全抽着水,就怕这雨太大——

周父 (凝神不语,若有所思)嗯……

周朴园 怕是雷雨要来了,今晚就不加班了,我去催水下沉箱工作的小工再加把劲。

周父 (微微点点头)嗯……

周朴园 父亲,我怕工地出事,这雷雨天的……

周父 (忽然抬起头,坐直了身子,喃喃自语)出事,出事……暴雨……江堤……

周朴园 父亲,我担心的就是这。

周父 (眼前一亮,站了起来)雨,江堤……

周父背着手,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周朴园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父亲,脸上有焦灼之色,片刻,周父停下,坚定地一挥手。

周朴园 (疑惑)咋办?

周父 你过来!

周朴园走到周父跟前,周父低语。

周父 暴雨来了,排水管抽水就慢了些,(停顿一下)大雨要是把排水管冲开——

周朴园 (迷茫地望着父亲,身体猛地一颤,脸色惨白)你是说……这,人命,这——

周父 (温和地)孩子,心慈手软可干不了大事呀!

周朴园 (怯怯地)父亲,我只是觉得……良心……不——

周父 (严厉地)你说什么?良心?哼,那些小工,贱!(气呼呼地坐下)

周朴园 (犹豫地,愣着)可是——

周父 哼,没出息!你再好好想想,机会难得呀!

周父愤然,由客厅门下。

周朴园愣愣地站着,手下意识地摩挲着身上的衬衣,那件衬衣右袖襟上绣着一朵梅花。账房先生夹着账册上。

账房先生 少爷,少爷。

周朴园 (回过神来)嗯。

账房先生 (拿出账册,翻开给周朴园看)这是老爷前面的账目,(往后翻)这是少爷最近管的账目。

周朴园 (有些吃惊)父亲咋赚了这么多!这——(忽然想起)几个月前,老巴夺梯子路。

账房先生 老爷让你仔细瞧瞧。(递上账册)

账房先生下

周朴园 (仍在回忆中,自言自语)几个月前,包修的那段铁路——老巴夺梯子路——出了事故——压死了几十个小工。(汗涔涔地)难道,父亲?

周朴园时而翻看账册,时而凝思。最后下定决心似地,猛地合上账册。

周朴园 (面朝厅外)来人。

仆人上

周朴园 把我那件雨衣拿来,旧的那件,跟我去工地。

周朴园下,幕落。

这一环节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分析周朴园的心路历程

“周朴园坏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曹禺先生说。这话是具有时代的烙印的。那么,周朴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此问题情境下进行情境活动。

问题三(兼情境活动二)

结合课文中周朴园与梅侍萍的重点对话,深入分析周朴园的内心活动,结合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人物分类理论,分析周朴园属于哪类人物,并说明理由。

“一个圆形人物必能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如果他无法给人新奇感,他就是扁平人物;如果他无法令人信服,他只是伪装的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绝不刻板枯燥,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活泼的生命。”

示例:戏剧一开场,雷雨前的燥热,周朴园目视桌上的新雨衣,要找自己的旧雨衣,由旧雨衣引出梅侍萍关窗的动作,他第一次疑惑了,动作那么熟悉,仿佛穿越时空,梅侍萍犹在,于是带着疑虑问道“你——你贵姓”,情节微起涟漪,由口音引出发生在无锡的事,以及姓梅的人。在听到鲁侍萍对此事知之较详时,周朴园不禁疑虑加重,于是抬起头来又一次质问“你姓什么”,他在鲁侍萍脸上寻找,却找不出昔日梅侍萍的黛眉秀目,于是又继续追问,并说要为梅小姐修墓,“你是谁”的质问,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惊愕、恐惧。此前,鲁侍萍已经认出了周朴园,她一步步借着周朴园想打听梅小姐下落的心理,让三十年前的事情浮出水面,逐渐清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看到的现实是周朴园对那段往事的躲闪、逃避。死去的梅侍萍才是周朴园想要的,于是又回到了找旧雨衣这一话题上。由旧雨衣引出了旧衬衣,周朴园终于认出了梅侍萍。看着站在眼前活生生的人,周朴园表现出真实的内心,他由温情脉脉怀恋旧情,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这是一位资本家色厉内荏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幕中,周朴园情感丰富,他对往事的怀恋虽然被激活,但最终回归现实,他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大资本家,心底残存的温情只是昙花一现,沧海浮云。那位多情的周少爷复活了一会儿又被埋藏了。他只怀恋已死的侍萍,那是封存的一坛陈酿,那悠悠的酒香闻闻足矣。

归纳为下图:

半圆形结构中,以旧雨衣为中心,牵动戏剧情节和周朴园情感的变化。旧雨衣既是起点,亦是终点(周朴园认出梅侍萍这一场戏)。内层是周朴园的情感历程,透视出他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那不单单是用情感的虚伪与真诚来评价的,而是彼时与此时不同处境下的情感、价值观。外层是周朴园思想游走的时空隧道,波折时起,梅侍萍的活与死成为鉴别他真性情的试金石。

周朴园不是始终贴着标签的扁平人物,他时时给读者以新奇感,是一个丰满的圆形人物。周朴园这一圆形人物有还他的多面性,“体现在精神层面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对于旧我的不断突破。随着故事的发展,空间的流动性在为人物多重身份的转换创造条件的同时使得人物产生无意识的情感及思想变化,从而实现人物性格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

周朴园搬了几次家,他有空间的流动;他的身份不仅是周家少爷,梅侍萍的初恋,周萍的父亲,还是家庭的长子,资本家的继承人,社会上的好人物。他的思想转变是慢慢形成的。

综上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轻时与梅侍萍在一起时良心未泯,本性是善良的,虽然有些怯懦。第二阶段是创设情境活动时的独幕剧,再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善与恶的痛苦斗争,这是他性格转变的拐点。他变得冷酷无情,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这与他父亲的引导有很大关系。第三个阶段,晚年的周朴园资产丰厚,地位高贵,于是成了一位“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 “有道德的好父亲”,在周朴园看来,“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在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他虚伪冷酷,但他的本性还在,还有人伦天理,剧终时让周萍认了他的母亲。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周朴园毁了鲁侍萍的真情,那又是谁毁了周朴园的本性、爱意?这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反思的问题,是语文学科的另一个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习《雷雨》需要继续探究的命题。

作业设计:结合课堂上的情境活动(独幕剧),排演话剧。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GH20Y04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鲁侍萍雨衣周朴园
气球雨衣
雨衣变形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雨衣·天空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