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4-17周杨嫕

时代商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周杨嫕

摘要:公益基金会作为慈善组织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在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紧急救援,提供及时的帮助。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众多慈善组织加入了公益慈善领域中,成为应急救援中具备公开募捐的工艺组织,这种资格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募款之间的竞争。在以上背景下,捐赠方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更加注重,只有良好的公信力,才能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公益基金会作为慈善事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财务透明度的提升是公益事业存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随着公益基金会对社会服务活动下,公共资源分配的开展,出现了财务信息造假的事件。因此,本文依据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理论,阐述公益基金会的内涵,分析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明确财务信息披露的项目和内容、确定财务信息披露的目标、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等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公益基金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公益基金会频繁出现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公益基金会的信任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捐赠资金的减少,直接影响公益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选取公益基金会作为主体,分析在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在合理平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为公益基金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公益基金会是专门从事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中正式的一种组织形式,承担着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责任,为新时代助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政府投入专项财政资金是公益基金会的主要财政来源,对实现我国伟大复兴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一)公益基金会

我国慈善组织重要法律的颁布是在2016年提出的,《慈善法》中规定公益基金会是依法成立,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合法性的非营利性组织,这类组织的最终宗旨是可以面向社会,对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积极开展的慈善活动。我国《慈善法》中对公益基金会有明文规定,基金会的各项管理需要适应该法律的规定。非营利性是公益基金会的显著特征,从基金会的定义可以得出,公益基金会中的公益性是显著特征,也是开展慈善活动离不开的本质特征。目前我国将公益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另一种分类则是非公募基金会。前者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基金来源的不同。前者公募基金会则是指能够通过基金会,开展公益性的慈善活动,所谓资源的索取主要来自于社会公众,而后者则是需要在具体的公益化组织活动中,对资源的获取还需要个人或者公益组织的捐赠,但是唯独不可以对公众实施募集资金。同时,公益基金会对于募捐的活动,以及公益活动范围,又可以划分为全国性以及地方性基金会。

(二)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特点

其一,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总分仍有进步空间。经过慈善组织体制的改革化,公益基金会作为公益化的应急组织管理部门,逐步成为第三方部门,也需要根据我国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开展工作。需要根据我国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开展的标志,有法可循,有法可依,需要在法制化轨道中,让公益基金会掌管的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进而提升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公益基金会公信力的认可。公益基金会虽然屬于非政府组织,但是立足于公益机构,自然对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愈发重视,各种要求愈发严格。

其二,区域下公益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差异巨大。从各省的公益基金会的反响来看,不同行业、不通规模下的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结果自然是不相同的。而且从制度下的规范来看,由于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主体不够明确,尤其是涉密化的性质划分不严谨,导致不同公益基金会才财务信息披露的范围下不够具体化,导致相关非政府部门,公众与部门间的理解不同,从而引发了不同的争议。在实际的公益基金会分类中,规模大的公益基金会比规模小的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指数较高,披露工作细致到位。根据发展经验而言,规模大的公益基金会根据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在财务信息披露状况中更能保持清醒的认知。

二、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一)财务信息透明度低、披露内容少

从公益基金会当前财务信息披露的信息来看,预算和决算是主要信息。同时,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外部用户可以从披露中反映的信息了解其财务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执行情况。从遵守现行执行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根据权责发生制规则形成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现行规定尚未颁布,因此没有违反公共福利基金会披露的财务信息不涉及权责发生制度财务信息的规定,但这也造成了一个缺陷,即成本、债务等信息无法准确获取,经济资源无法与单位的委托责任有效结合。换言之,除内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外,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些披露的财务信息了解公司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本公积,但无法了解相关资产、成本等要素,无法对公益基金会的成本控制、资本运营和绩效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公益基金会开展的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是按照资金主要拨付的要求进行的,采用统一的报告框架和格式。除非有特殊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主标题下的内容完整且无逻辑错误时,报告和报表可视为已完成,属于高度填空的财务信息披露。在上述信息披露中,公益基金会同级财政拨款均作为项目支出。预算基金的预算信息在披露预算时已详细披露,但在决算中未披露详细信息。仅简单披露了绩效自我评估、总支出等方面,主要是因为决算报告只要求详细披露基本支出信息,与项目支出相关的信息主要是由于披露了绩效目标的自我评估。

(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低

其一,财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很窄。从逻辑上讲,政府部门同一年度的预算和决算信息是比较同一资金预测和执行情况的有效手段。它们应该彼此完全相关。但是,通过比较同一年度的预算和决算中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决算信息和预算信息并不完全相关,现有的联系点主要是预算和决决算之间的差异。例如,目公益基金会资金在报表中反映了预算与决算的关系,而其他资金则通过文字建立了这种关系。联系点主要基于年度预算执行率。

其二,非财务数据不相关。对于外界来说,公众对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的了解不多,因此非财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外部信息用户充分了解公益基金会部门职能和职责的桥梁,消除偏见和误解。根据目前披露的报告,非财务数据确实充分解释了公益基金会部门的职能和职责,但由于解释不足,这也增加了用户的疑虑。

(三)财务信息披露的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中,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理念滞后的问题。公益基金会采用的双重管理体制,主要登记为管理和业务主管两个机关。双重管理体制导致公益基金会权责不明确,因此出现了披露监管主体的缺失,进而削弱了相关部门监督的效力。管理效力得不到提升,直接影响财务信息披露的执行力,让监管部门的监督流于形式,监管职责得不到有效执行。

在联合筹款活动中,公益基金会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如企业对资金的制约、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则以及政府的政策。这些不同的制约因素将阻碍联合筹资活动的发展。例如,公益基金会的大多数公益项目的运作都应该按照公益平台的规则进行。例如,公益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公益项目领域。从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公益平台上的动物保护项目的资金筹集效率很高,但在实施的同时,基金会将收到更多的公众投诉,相关执法团队将对基金会进行相关调查和监督,这导致在实际执行这些活动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四)财务信息披露评价不完全

根据委托责任理论,公益基金会应利用公共资源履行公众委托的委托责任,并应服务于公众的需要,积极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在作出涉及政治、经济、管理等重大战略决策时,应充分促进民主,考虑人民的意愿,尽可能保护人民的利益。然而,根据现行制度和法规,公益基金会部门与许多政府部门是一样的。是否披露非强制性披露信息更受部门自身控制,信息披露是否合格主要取决于上级部门的审核结果。因此,面对庞大的数据量,由于时间限制的影响,审查不可避免地会不完整,这使得很难及时解决不常见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公众的需求和反馈作为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参考。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批露的同级地方财政拨款财务信息尚未经过审计,在社会公众看来,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足,较容易受到质疑。

三、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问题解决对策

(一)明确财务信息披露的项目和内容

从当下公益慈善组织政策视角,建议出台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项目和内容的依据,将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标准化,不断指导和规范公益基金会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项目和内容。鉴于我国慈善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尽管出台了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但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建议今后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内容和项目,加强和引导公益基金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满足捐助方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确保公益基金会的公开性、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使其能够获得可持续的慈善资源。

(二)确定财务信息披露的目标

公益基金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工具,提高其连接资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如果使用相关的数字软件,信息将被共享,组织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将不断减少。目前,需要切实提高组织内部的协调水平,为联合筹款等组织提供高质量的运作氛围,提高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效率。在开展联合募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地开展互联网公益领域的创新。例如,联合筹款平台和前线公益组织关注私人力量,创建符合当前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品牌公益项目。完善互联网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掌握公益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公益基金会开展活动的有效设计、推广和实施提供参考。公益大数据的使用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公益基金会需要建设一个大数据中心,使筹款模式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从而提高筹款效率。公益大数据服务有助于提高解决疫情防控、城市治理、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问题的效率。

(三)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的制度

为了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的制度,需要结合当前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也可以从行业中的一些基准组织中学习。例如,上海真愛梦公益基金会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披露了其年度报告,不仅包括年度报告、审计报告,还包括月度和季度报告,其中包含详细的财务数据,从2009年至今。当然,这样详细的信息披露背后一定有很多成本。然而,如果基金会想尽其所能,公益基金会行业想进一步发展,信息披露的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成功经验,将一些完善、适用的法律法规本地化,使之更加详细。例如,在税收激励方面,需要完善与税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给予他们税收激励,以鼓励他们的发展。政府鼓励公益基金会通过税收激励措施披露信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该组织还提供详细的税收减免表,二者实现各取所需。

(四)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公益基金会需要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吸引更多互联网运营人才,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例如,在通信和服务中心设立运营专家,吸引互联网运营人才,创新通信方式。在原有自媒体传播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传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根据每个平台传播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当下传播的不同形式,以不同方式宣传同一项目或活动,以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公益宣传注入新的活力。公益基金会还需要改善与其他联合筹款组织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如整理项目运作流程,形成相关工具包和沟通技巧,提高组织间沟通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基金会需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上,建立健全财务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明确各环节的监测指标和评价规则,确保联合筹款活动的质量。从项目的前期准备和中期实施到项目的后期反馈和总结阶段,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加强公益项目审计的标准和力度,充分保证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基金会需要提高信息披露的力度,拓宽信息披露的渠道和模式。每次捐赠的用途和目的地应尽可能透明,尽可能公开和公平,并接受公众的有力监督。例如,公益基金会将定期向捐助方解释捐款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同时接受公众和媒体的广泛监督,以便能够做好舆论应急计划,并及时回应社会查询。只有落实项目监督评估的各个环节,积极响应公众的呼声,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结束语

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为公益基金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信息公开是使公益基金会公信力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基于互联网公益发展的背景,新兴公募基金会联合劝募活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公益基金会内部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资源协同能力,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完善法律及评估机制、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强社会公益慈善文化的建设。从而提升捐赠的重复捐赠率,增强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从而提升慈善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邹瑾雯.公益基金会信息披露对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12):124-125.

[2]林伟杰,周航.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20 (Z1):96-97.

[3]程昔武,纪纲,范青云.财务信息披露影响捐赠收入吗——基于中国公益基金会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18,29 (04):102-110.

[4]范青云.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与捐赠收入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 (11):25-27.

[5]王志成.公益性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与监管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 (01):223+225.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