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

2023-04-17刘咏燕石小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中国式

刘咏燕 石小涛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当前,2023年版系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已完成修订并发行,新教材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学校已经广泛开设。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吃透悟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才能把蕴含在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讲深、讲透、讲活,切实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把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激发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教育的“压舱石”,要坚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统筹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做到育人与育才的辩证统一,旗帜鲜明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不是轻松容易的平坦大道,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卡脖子”技术难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思想。学校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要协同发力,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不同视角向青年大学生全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讲清楚西方的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科技化,关注点是“物”;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关注点是“人”,从而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三峡大学就此进行了尝试,学校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讲授思政课、听思政课活动。13位校领导走进思政课课堂,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学生讲课、做解讀,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一线教师开展“长江大保护”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将大国重器元素融入水利教学,让专业课飘出“思政味”,激发同学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自信和自励。

牢记“为青年成长提供内生动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聚焦国家大战略,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在读懂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中激发爱党、爱人民、爱国家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年学生滋养内生发展动力。

近年来,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大提升,但是单向说教、“独角戏”等“上不好”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一些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山海情》《流浪地球2》等,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语言、理论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理论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让课堂既充满理性之光,又表达真情实感和通俗易懂,在教与学的沟通中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争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另一方面要把视角放低、视野放宽,更接地气,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事中理解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怎样让学生懂得民主不是口号,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当学生走进美丽乡村去了解了精准扶贫中的“一户一策”、乡村振兴中的“因地制宜”、从特色到产业的做大做强以及旧城改造后的美丽与乡愁,听听村民讲讲“湾子会”“围炉夜话”“议事长廊”,学生就会理解基层民主的“烟火气”和“共同缔造”的丰富内涵。时值“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引导学生深度了解“代表们”如何关注民之所盼,政府如何实现民之所愿,才能真正内化课堂所传递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理论方法等。

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新媒体新技能,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交往,用他们爱听的、愿听的方式讲道理,把“教师要讲的”变成“学生想听的”。如,刷爆全网的电视剧《狂飙》,两个主人公从并肩同行到物是人非,给同学们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人生启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明白放弃底线的危险,懂得坚守初心的可贵,从而让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解决好“三观”的“总开关”问题,摆脱“说教感”,更有“思政味”。

善用“大思政课”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教育新样态不断涌现。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案”,党中央对如何上好“大思政课”作出了明确部署。明确“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人民大师资”是思政课的源头活水。日前,人民论坛网的《手绘:幸福中国年,乡村焕新颜》等“理响中国”系列评论持续刷屏,来自三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行各业创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图文并茂的从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育强国”等方面的成就,栩栩如生。这是人民论坛网开辟的“大思政课”专栏,同时被党建网等收录,人民网、光明网、荆楚网等各大网站也都开设有“大思政课”栏目,组成“网上云课堂”,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明确指出,“社会大课堂”要“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为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湖北省宜昌市建立了33家“宜昌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各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前沿的科技创新资源、鲜活的时代发展资源和能动的社会实践资源拓展了“课堂半径”,搭建“社会大课堂”建设平台,用发展成果解答学生思想困惑,用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有效破解“思政小课堂”面临的问题。

如,寒暑假期行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或融入社区,或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他们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找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契合点,以国情调研、科研实践、社会服务、援边支教等形式,在学、思、践、悟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用肩上的“露水”和脚下的“泥土”来见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转变为义不容辞的共同行动。

思政课育人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变“干巴巴的说教”为“热乎乎的教学”,生动有趣但不失内涵地讲道理,为青春赛道上的新时代青年加油鼓劲,迈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步伐。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中国式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中国式民主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