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的育人哲学
2023-04-17程楚江
程楚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一块奶酪》写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蚂蚁队长领着一群蚂蚁准备搬运粮食,它给蚂蚁们规定了“只许出力,不许偷嘴,偷嘴就要受到处罚”的规则,并作出了“自己偷嘴照样要受处罚”的承诺。接着它就发现了一块又大又香的奶酪,一个人怎么也搬不动,就喊了几个小蚂蚁帮忙搬运。途中拽掉了奶酪的一个角,就有一点奶酪渣掉在地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它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初读这篇拟人体童话故事,就能让人透过故事领悟到许多生活真谛,了解到课文中蕴含的朴素道理,感受到作者的美好愿望。
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只是重视课文的语文要素,忽视了课文的人文要素,最终忽略这篇童话故事的育人功能,忽略那块奶酪的育人营养,留下教学的遗憾。
最近,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讲的《一块奶酪》。她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蚂蚁队长宣布了一条怎样的命令?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怎样的奶酪?面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蚂蚁队长是怎样处理奶酪渣的?蚂蚁队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节课,除了解决生字词,这位教师就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带着学生读课文、讨论、思考和回答。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这几个问题都能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课文难道只是写蚂蚁(队长)吗?其实童话(尤其是这种拟人体童话)是借主人公之言行而写人、讲道理。所以教师教授童话类的课文,要善于迁移,要把写的“物”引导到是写“人”这边来,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讨论,妥当教育引导,最终让学生领悟课文中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意图,达到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就本文而言,我认为在学生“默读课文”(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也是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之一)后,就以课文“学习提示”中的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为抓手,带动学生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我相信会得到这样的一些结果:大家会喜欢蚂蚁队长的,喜欢它也会有许多的理由,如蚂蚁队长有领导能力(制订规矩、制度管理);蚂蚁队长一视同仁(自己偷嘴照样要受处罚);蚂蚁队长自制力强、说到做到、以身作则、说话算数;蚂蚁队长关心弱小(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
基于此,教师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身边有没有蚂蚁队长一样的人?我们喜欢这样的人吗?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倘能这样做,我以为这堂课就不会留下遗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教学效果自然不同。
《一块奶酪》中有丰富的育人营养,除了从蚂蚁队长身上体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外,还有“公平、民主就是力量”(大家来劲了,争先恐后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爱也是力量”(大家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教师要善于用爱来滋养学生,因为这样的人大家都会喜欢,也都会愿意做。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学生生理和心理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好的时机,利用一切好的资源,對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发展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