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串讲之数三国风云人物
2023-04-16张秋兰
张秋兰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一睹他们的风采。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智慧无双的诸葛亮、心怀天下的曹孟德……读着读着,总会为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而陶醉,总会被那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所吸引。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让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去领略那些英雄人物的风采吧。
“智绝”诸葛亮
【精彩片段一】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尝好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驾见之。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即伏龙,凤雏乎?”
老师串讲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徐庶在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不仅用自己、管仲、乐毅与诸葛亮进行对比,侧面烘托出诸葛亮智慧天下无双,而且有直接的评价“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正面和侧面相结合,令徐庶的推荐更有说服力,不仅刘备听了为之心动,读者看了也对这位神仙般的人物有了特别的期待。之后,水镜先生的话“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更是为诸葛亮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诸葛亮的出场,拉开了三国风云变幻的精彩序幕!
“義绝”关羽
【精彩片段二】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
老师串讲
选段讲述的是徐州大战,刘备败给曹操,兵荒马乱中,关羽和刘备失散,无奈暂投曹操的故事。曹操一向求贤若渴,对关羽更是格外偏爱,为使关羽心甘情愿地投靠自己,曹操给关羽的待遇十分优厚,赏赐关羽住宅、金帛和美女,频繁宴请关羽,和关羽分庭抗礼,然而关羽丝毫不为所动。选段中,看到关羽将自己赏赐的新衣穿在旧衣服里面,曹操以为是因为关羽节俭, 怕弄脏新衣服,却不知是因为“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由此,关羽的“忠义”让人折服。
“勇者”张飞
【精彩片段三】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老师串讲
“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中,张飞一出场便给我们留下了刚猛硬汉的形象。“大闹长坂桥”更将张飞的勇猛过人展现得淋漓尽致。“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对张飞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勇猛豪放、胆量过人,读着读着,不禁让人胆寒。在张飞的第二次怒吼后,曹操“颇有退心”;第三次怒吼后,“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百万曹军丢盔弃甲而逃。读着这样精彩的故事,怎能不为张飞的勇猛和机智而拍手叫好?
“仁者”刘备
【精彩片段四】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曰:“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老师串讲
选段中,刘备哭告曰:“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危难之际,刘备仍将百姓放在首位,其“仁义”之举令人感动。面对曹军来势汹汹,大家都劝刘备暂弃百姓,但是刘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百姓带在身边,他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这些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刘备爱民如子,心系天下的仁君形象。正因为如此,无数英雄心甘情愿与刘备生死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