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知人论世” 探寻作者观点
2023-04-16王博
王博
演讲词、书信等实用性文本,有其特定的对象、用途和场合,又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类文章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当下,发表见解、叙述事实、抒发情感,其重点或在沟通与交流,或在鼓舞与动员,或在劝说与安慰,都有一定的实用目的,都与作者本人、作者所面对的对象,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阅读这一类文章,我们要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立足于作者所处的环境,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实用性文本切于实用,富有针对性,其目的是解决问题。作者通过宣扬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实自己的论据,最终得出严谨的结论,让读者认同、接受和信服。在阅读这类实用性文本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着眼于当下,立足于现实。
我们在阅读实用性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其时代背景。《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开头就指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发生在欧洲许多国家的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范围广,意义重大,但马克思却说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事件”,是因为马克思是站在19世纪中叶欧洲革命形势的高度上看待1848年革命的,呼唤无产阶级起来斗争,站上历史舞台。林觉民《与妻书》中写道“今日之中国”的惨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今日之中国”人民之不易:“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在这样的背景下,林觉民英勇赴死,是革命党人的使命,担当。
二、有理有据说服人。
实用性文本要发挥其实用性,作者在表达观点、发表见解时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力求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以李斯的《谏逐客书》为例,文章第一段首先铺陈了四代君王任用客卿的事例:秦穆公任用戎王臣子由余、虞大夫百里奚、宋国的蹇叔以及晋国的丕豹、公孙支;秦孝公實行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用范睢。这些事例属于正面论证。紧接着,作者又从反面进一步补充论证,如果不用客卿,秦国可能不会有富足之实与强大之名:“向使四君却客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文章第二段用类比论证,类比君王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和取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并得出结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国目前的做法,指出秦国逐客的做法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全文不足千字,论据充实、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三、有情有义感染人。
实用性文本不但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虽然有些实用性文本有其特定的阅读对象,比如书信等文体,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有情有义的文章能跨越时空,产生持久的情感力量。林觉民烈士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与妻书》中,有对妻子不舍的儿女之情,更有顾全民族大义的凛然正气,情真意切,读来使人落泪。
下面,我们就通过阅读经典文本来感受实用性文本的特点。
【示例一】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选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解析】
20世纪初,从法国游学回国不久的蔡元培先生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他的就职演说立足于北京大学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开宗明义、条理清晰地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是其第一个要求。
【示例二】
我很相信卢梭在《爱弥儿》里所说的一段话。他的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小就学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这番话出诸信任自由的卢梭,我觉得更是青年人难得的针砭。真正的自信力要有自知力做基础。一般青年不患不能自信,而患不能自知;不患没有志向,而患把妄想误认为志向;不患志向不能远大,而患不“度德量力”,不切实,想得到而做不到。
青年人不满意于现在,都欢喜在辽远的未来望出一个黄金时代。这比老年人把黄金时代摆在过去,固然较胜一筹,但是也有一种危险,就是容易走到逃避现实,只一味地在一种可望不可攀的理想世界里做梦。这种办法好像一个穷人不脚踏实地做工作,只在幻想他将来得了航空奖券,怎样去过富豪阔绰的日子。
(选自朱光潜《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
【解析】
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年能脚踏实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树立可实现的目标。他首先用卢梭教育学著作《爱弥儿》里的一段话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用一组排比,强调青年人不能“不切实,想得到而做不到”。他还用了“老人把黄金时代摆在过去”和“穷人不脚踏实地工作”两种情况做对比,告诫青年不要只把希望寄托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