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德谈话录》导读

2023-04-16周文杰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歌德现实主义人格

周文杰

作家名片

爱克曼(1792年-1854年),德国诗人、作家。他21岁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去汉堡学习画艺,但又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3年,爱克曼成为歌德的助手,将歌德一些值得注意的言论记录下来,后来根据笔记,辑录成了这本《歌德谈话录》。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1832年),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思想家。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诗人”。歌德一生著作浩繁,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诗歌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歌德早年倾向于浪漫主义,后来意识到了当时浪漫主义的“病态”,转向了古典主义。

歌德所倡导的古典主义,实质上便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问题是歌德后期理论思考的一个焦点。在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歌德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称得上是一座里程碑,曾给予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直接而有力的推动。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显然受到了歌德文艺思想的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歌德谈话录》是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被尼采誉为“用德文写作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和行为,记录了歌德晚年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后人研究歌德的重要书籍。

歌德认为,文学创作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从一般性中把握事物的特殊性;作家应当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独创性,使简单的题材通过高超的艺术处理变为有丰富意义的作品。他并不企图在作品中“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而只是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用“艺术方式”进行加工,通过“生动的描绘”提供给人们。歌德虽然没有指明“印象”的来源,但不难理解他所谓的“印象”不是别的,正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作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作家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生活的一种“观照”。歌德认为,这才是文艺创作真正的基础和根据。

在审美教育上,歌德主张美是主观的,在人的意识之中,美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又是极其广泛而多种多样的,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美的视野、程度、态度、方式等;美的体验来自教育方式的解放,教育必须去陈腐、去刻板,以免限制个体的审美自由,应当加强个体对美的认知能力。

经典摘录

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与魄力(节选)

我们继续研究这些复制的画。歌德说:“这倒是些真正的好画。你面临的确实是些颇有才能的画家,他们学习到不少东西,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技巧,只是所有这些画似乎都缺乏了什么,缺乏的就是男子汉的魄力。请注意男子汉这个词,并加上着重符号。这些画缺乏打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过去一些世纪里到处都表现出来,现在却看不到了。这种情况并不限于绘画,其它各种艺术也有通病。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是软弱,原因很难说,不知道是由于遗传还是由于贫乏的教育和营养。”

我说:“由此可以看出伟大人格在艺术里多么重要,在过去一些世纪里,伟大人格是常见的。记得我们在威尼斯时站在惕辛和维罗涅斯的作品前,立刻就感到这些画师的雄健精神,无论是在最初题材构思方面,还是在最后创作实践方面。他们的雄伟力量渗透到全幅画的每一部分。在欣赏时,艺术家人格的這种雄伟力量开扩了我们的心胸,把我们提升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度。您所说的那种男子汉的魄力,在吕邦斯的风景画里特别可以感觉到。尽管他画的只是些树木、土壤、水、岩石和云彩,这些形状都显示出他的雄伟力量。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虽只是熟识的自然景物,它们却渗透了艺术家的雄伟力量,而且是按照艺术家的观点再现出来的。”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但是最近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由于自己本来就虚弱,却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在文艺作品里,伟大人格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多余的因素。

“当然,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觉到一种伟大人格而且尊敬它。凡是不肯承认欧里庇得斯崇高的人,不是自己够不上认识这种崇高的可怜虫,就是无耻的冒充内行的骗子,想在庸人眼里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实际上也居然显得比他原有的身价高些。”

赏 析

歌德谈“文艺必须显出伟大的人格与魄力”,实际上涉及两个维度:首先,作者应当在创作中熔铸自己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生成具备雄伟力量的佳作,而非流露出一股颓靡之气;其次,读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应当不断扩充自己的视野,去认知作者的独特性,增强自己的精神力,而非以浅薄的知识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地“指点江山”,这是虚伪的表现。歌德对“人格”的强调始终站在建立民族统一、健全、积极人性的高度,他要以文学开启民智。这实际上回应了柏拉图创建“理想国”的设想,文艺应当发挥其对人民意识积极的塑形作用,而颓废、消极的作品则应当被逐出“理想国”,避免其对青年人的不利影响。

《歌德谈话录》之所以历久弥新、震撼人心,也在于其字里行间流淌着歌德与爱克曼之间对流循环的人格力量。在《歌德谈话录》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文学偶像的诞生:一方面,他不仅眼界宽广,学无止境——他孜孜不倦地汲取世界各国文学中的营养,用以打造自己的文学帝国;另一方面,他非常关注青年的成长,始终致力于以文化净化人心。哪怕他执政期间被误解、被诋毁,也从未因旁人的干扰动摇自己的初心,歌德践行了尼采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不,一条直线,一个目标。”就此而言,歌德直面现实的困境,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是真正的“自由人”“战斗者”。

尼采曾将歌德看作自己“超人”的原型。他认为,歌德体现出来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强健灵巧的体态、超强的自制力、对自己的崇敬,具备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力量。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谈到,人永远无法超越自身对自我和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不可能被评估的。生而为人,我们要从总体的生命利益出发,选择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高扬精神本能,从而肯定自我生命。

记录者爱克曼不仅仅佩服“偶像”歌德知识之渊博,才华之无双,他也感激“老师”歌德诚挚的关心与爱护。歌德的坚忍、活力、创造性与大格局不单影响了爱克曼,也将指引我们坚定地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猜你喜欢

歌德现实主义人格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歌德的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新法律现实主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要歌德的书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漫画之页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