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娲造人》带来的神话启示

2023-04-16吴凡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女娲神话民族

吴凡

《女娲造人》是统编版七上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对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作品保持好奇、充满热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旺盛源泉,而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思考、比较阅读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钱理群教授说:“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热情,生命的活力。”七年级是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期,是学习能力养成的宝贵期,提升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目标导向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提升的双重进阶,于学生的求学阶段有益,于求知的一生也有益。以《女娲造人》为例,师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可拓展阅读,尝试掀开神话外衣,进行民族文化建构溯源初探、浅析民族心理和探寻中西文化异同。笔者带领学生从四个方面对《女娲造人》进行深度阅读并赏析,借助思维的阶梯,发现神话的魅力,摘取文化的星辰。

一、探究女娲艺术形象

阅读文本需要借助情节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请学生自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女娲是个怎样的神,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的”,该问题旨在基于文本,多维度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人物的多样性,探究多种写作手法的可能性,掌握情节、细节等。学生在回答中提炼出了女娲“人性”与“神性”的特点。“人性”体现在她的聪明勤劳、有喜有悲,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命,对自己的劳动分外珍视。这是作者合乎情理的想象,是基于对人性的合理解读。女娲行走在原野上感到“孤独”,走得有些“疲倦”,对自己的优美作品感到“满意”,当工作“疲倦不堪”时,“想出”绝妙的主意。凡此种种,人的品质与情绪表露无遗,师生在神的身上读出了人的影子。而女娲的“神性”则体现在她的神通广大:“一天能够变化七十次”;以泥捏人、人成即活;以藤甩泥,泥落人成。“人性”与“神性”概括至此,女娲的形象已经很丰满了,教师继续追问:“女娲还有哪些言行举止,让你觉得亲切可爱的?”学生二次阅读,发现女娲身上还有温柔可亲的“母性”:女娲听见“妈妈”的叫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欣“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女娲便是这般“以情孕美,以爱立人”,以爱对待生命对待万物,生命诞生的过程充满了美好,是因为创造生命的人内心洋溢着美好。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能够产生共情,在神话故事里读出亲子关系中的珍贵情感,读出感动。而下文女娲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帮助人类社会养育婴孩、延续生命的开创性举措,也让人感动。女娲的“无私母性”,超越了一般个体身上的母爱,是民族母亲对民族群体的“大爱”。女娲对人类延续的思考,如同《触龙说赵太后》中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道尽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父母辈的担当,古人如此、今人如此,我们民族的女神亦然。我们民族代际传承中的奉献与牺牲,也造就了如“舍生取义”“舍小我追大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民族性格与民族风骨。如女娲般“以情孕美,以爱立人”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核。女娲身上的光辉母性,让师生悟出了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还有学生发现了女娲身上可爱的“童心童趣”:“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此时,女娲变成了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褪去了创造万物的沉重使命感,她轻松愉快、俏皮机灵。作者是如此偏爱女神,她的童心童趣就如同诗经里吹过的清新之风,淳朴自然。初一阶段正是学生带着童心与好奇观察世界的时候,学生从女娲的童心中又联想到自己。女娲身上的人性、神性、母性、童真等多维光芒,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对女神的塑造与仰望,既是古人对创造、爱与美的呼唤,更是对理想品质的描绘,照亮了女性文学的星空。女娲造人,神创造了人,人又无比热爱神,神与人情感的双向奔赴,体现了中国古人朴素美好的情感。读者也能生出新的思考:在人无须神的创造而自立之后,是否会遇到新的问题。在“神立人”与“人自立”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应该得到启示:自立才是关键。自我生存如此,民族进步亦然,家国命运更甚,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背负的生存主题,这是我们民族在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之中提炼出的智慧。我们敬仰神,但我们必须离开神,以获得最终的自立。我们把神留在神话,自己走出神话,创造世界,但一回头还能看到神,这种情感正是我们民族取之不竭的动力。

神话,是人对自身的追问和对宇宙的追寻,表现了人类对个体的关注和对宇宙的不懈探求,追寻的过程往往借助想象。研读文本后,联系其他作品,发现神话最大的写作特点是想象。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想象可以带领人们跨越山海实现对话、获得精神的自在,习得“想象”这一思维方法,对师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启示。

二、探寻创世神话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要创造神,人类为什么要想象神如何创造人。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他们对自己从何而来、到何而去的意义追寻就产生了“创世神话”。女娲造人神话,是中国古代人民认识自我、对自我起源和现实存在的一种解释,表达了对美好的期许:我们诞生于神,是被神创造和庇护的民族。西方神话以希腊神话为代表,希腊神话诞生于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西方神话同样具有不凡的想象力。西方人民在向外拓展的过程中,诞生英雄、崇拜英雄,由此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英雄神话故事,统称为“希腊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对现实处境的还原,也是人类对世界的沉思、解释和艺术再创造。

三、比较中外神话异同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仅是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极言希腊神话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有它在西方艺术中的影响。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来自希腊。”可见希腊神话堪比西方文明的精神源头。爱伦·坡有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说出了希腊与罗马之间的承继关系,无论是神话、历史,还是意志追求,希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从名人名言中看到希腊神话在西方神话中的奠基性地位,以希腊神话为起点,走近西方神话,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神话进行比较。中外神话的相同点——人神同形同性同情。神与人有相同的外形、性格与情感。无论是女娲、盘古、后羿、夸父,还是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罗,都有人的样貌,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符合人类的思想逻辑。中外神话的典型不同之处:中国神话倾向于神能解救人民的疾苦,具有除恶扬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西方神话则更加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故事,无不彰显淳朴先民的善恶观。神不惩罚人类,而是解救帮助人类,甘为人类倾其所有。盘古开天辟地是为了人类的诞生创造条件,风火雷电也有益于人类的农业生产与生存需求,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有自己的特长,为人类提供帮助。如果出现恶神,那一定会有个善神来收治。中国的神话一般有“大团圆”似的美好结局,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总能在神话里得到安慰与满足。神话给予民众强大的精神力量,民众更愿意相信善,相信善的力量。这是善良的中国人借由神话的外衣,让众神为“真善美”施展了更多可能,普通人在现实世界做到了“真善美”,不就是值得敬仰的神吗?中国人也许就是用这种浪漫的方式实现了自我。而西方神话里的神则不庇护人,甚至可以从私欲的角度把人干掉,抛去道德感和规则感,他们更像是能力强大的有私心私欲的人,当然人也可以把神干掉。如海神波塞冬和太阳神阿波罗直接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这场著名的战争持续了十年,如果没有神的参与,也许战争会结束得更早些。又如,宙斯不把火种给人类,为人类盗火却被众神惩罚的普罗米修斯,也增添了“人神不和”的证据。还有触犯众神的西西弗斯,每天往山上推石头,推到顶又掉下去,被众神无限惩罚。人神混战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現,神好像没有善恶观,连众神之神宙斯也表露了惩戒人与神的自我性与随意性。那些神与神的战斗、人与神的战斗就不足为奇了。可见西方古代神话人物的共性是追求个人英雄主义。中国的神是人民仰望的存在,人用美好创造了神;西方的神,人只要有勇力就可以将神干掉,人能打败神。

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人类社会初期所产生的思维,很多都是相通的。但在后期,不同民族的发展际遇不同,民族性格有差异,慢慢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衍生了不同的文化。在比较中西神话的基础上,探寻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中国人追求“和”“仁”“义”,讲求“得道”,而“道”是建立在以仁待人的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将友善待人内化成一种自觉要求,我民族无故从不远征。中国的神话、宗教不仅向往和平,也兼容并包,多民族多文化璀璨发展。而欧洲相对比较尚武,欧洲一开始的文明被中断后,游牧民族四处征战,逐渐统治欧洲大陆。比如,曾经把地中海当作自己内湖的罗马帝国,横跨亚欧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希腊本身是个岛国,也被别人征伐过。民族文化对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建设至关重要,也影响了每个民族的发展道路和走向。神话是一个民族心态的反映,在中西方不同的神话映照下,阅读出不同民族的深刻民族精神。神话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是寓意不同、走向不同的神话,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写神话的那个人——民族。中国的文化如同神话所展示的:兼容并包,倡导爱与善良,和谐、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也是中华文化保持活力、备受尊重的原因之一。从其他民族的神话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积极的启示:相信自我的力量,敢于打破规则,敢于造梦逐梦,勇于铸造伟力,才有能力屹立于世界之林。

神话对现实的影响深远强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兴的西西弗书店即诞生于前文中提及的西西弗斯的神话,它赋予了西西弗斯这个悲剧人物另一层意义:坚韧、永不放弃。星巴克徽标即是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也是现实对神话的再利用。不读神话,就读不懂现实。神话映照现实,神话也启示现实。

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倡,语文阅读要“1+X”,语文教师要当“阅读种子”。教师要重视阅读,引导学生扎实阅读,锻炼思维,提升阅读的素养。《女娲造人》是多维度深度阅读的尝试,让师生读出了神话之美、人文之美、生命之美、文化之美……各民族优秀的神话是艺术的宝库,多阅读、多积累,学生能生成宝贵的智慧。而教会学生探寻美、品味美、创造美,则是语文教学的内在生命力所在。如女娲般“以情孕美,以爱立人”,亦是语文教师的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猜你喜欢

女娲神话民族
东方神话
我们的民族
女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女娲造人
神话谢幕
女娲造人
多元民族
女娲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