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3-04-16袁翠林于子洋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羊脑患羊包囊

袁翠林,于子洋

(1.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临沂 277700;2.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临沂 277700)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程,人们对于优质羊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羊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发展。但是在羊养殖中容易发生各类疫病感染的情况,羊包虫病是羊养殖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可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羊群,影响羊只的健康生长发育,此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牛羊因脑包虫病造成的损失可达30 亿元,人类感染此病后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因过敏导致休克,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1]。羊群感染该病后主要对羊脑部组织进行破坏,严重者可造成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必须要加强此病的防治,明确该病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诊疗与综合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损失,保证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病原学分析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或者转脑风,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该病原虫体长40~60cm,宽度可达5mm,成熟的多头绦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短时间内可以产出大量的卵子,并且生命力非常旺盛,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2]。离开宿主后多头绦虫可存活数年,在39℃的环境中可存活1 年之久,但对高温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一般在70℃以上的高温下即可杀灭该寄生虫。多头绦虫主要对2 周龄以内的羊群易感,寄生在患羊的脑部或者脊髓等处,超过3 周龄的羊群,其机体抵抗力较强,感染寄生虫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绵羊对该病最为易感,低于1 周龄的牦牛对该病的感染率也较高。该寄生虫可寄生于犬类的肠道中,长达数年,狼和狐狸等动物也可被感染,产生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流行特点

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天出现此病的概率最高,发病率与感染率均比较高,发病范围广,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采食含有寄生虫卵的饲草、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播,多头蚴的虫卵主要寄宿在中间宿主犬科动物上,健康的羊群接触后便会被传染。另外,接触患羊的排泄物、唾液等均可导致感染。虫卵进入健康羊群的消化道内,在消化道内发育为幼虫,幼虫进入到毛细血管内随血液进入到羊的大脑部位,随后继续发育成多头蚴,最后导致羊患病。因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疾病的防范工作,做好羊舍的卫生工作,避免虫卵进入到羊的体内。

3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脑包虫病主要侵害2 周龄以下的羊只,根据病程发展的时期呈现出以下临床特征:在患病初期,病羊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体力下降。随病程发展,病羊开始出现精神症状,脑部开始受到多头蚴的侵蚀,出现原地转圈或者直接冲撞障碍物,失明,卧地不起,甚至出现癫痫等症状。在发病前期,患病羔羊多表现为急性型症状,随着多头蚴移行到脑部引发炎症,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等症状,多数患病羔羊会因急性脑炎在3~5d 内死亡,一些耐过的患羊会转变成慢性型[3]。

剖检时发现,病变部位主要在患病羊的大脑,用手触摸大脑时可以感觉到皮肤隆起,脑部的组织有脑炎、脑膜炎的炎症出现,脑膜上有包囊,包囊内有颗粒状的物质,包囊的存在会压迫羊的脑部神经,从而羊会表现出运动神经的症状;养殖人员可通过按压病羊的大脑,感受包囊所在的位置。

3.1 急性型

从感染到发病大约经过15d,患病羔羊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反应下降或者过度敏感,有时会出现盲目奔走等情况。有的患羊会出现脖颈向一侧弯曲,斜视,磨牙、流涎等。有的则出现原地转圈,或者前后冲撞,并伴有痉挛等神经症状。有些患羊出现离群,卧地不起等症。通常急性期病程在5~7d左右,死亡率相对较低,多数患羊可以耐过,转成慢性型[3]。

3.2 慢性型

慢性型发病的患羊脑内只存在一个或者几个少数较小的囊泡,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较小,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囊泡的增大,致使脑和脊髓受到压迫后会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出现,根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同。如寄生虫在大脑枕骨区寄生时,患羊会有抬头、后退,角弓反张等情况出现;当寄生虫在大脑额区寄生时,患羊则出现直线奔走,抵在障碍物上呆立不动,呈转圈运动;当寄生虫在小脑寄生时,则会导致患羊平衡性降低,四肢外展等;当寄生在脊髓中时,则会出现后驱麻痹无力,失禁,犬坐等情况。慢性型经过的病程较长,常会反复发作,严重的可在1~2 个月内发生死亡。

4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的特点可对该病做出诊断,但应注意与VA 缺乏症进行鉴别诊断。应注意患有VA 缺乏的病羊无法形成视紫红质,而出现夜盲症,缺乏VA 的羔羊则会出现骨骼发育不良,软弱并伴有明显的增厚,致使颅内容积变小,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为转圈运动,运动失调,视力下降,叩诊脑部不会出现浊音区[3]。通过对饲草及环境做流行病学调查可排除病因。另外,脑包虫病的患羊剖检后,可见机体有寄生虫体或者虫体移行的痕迹,即可对该病确诊。羊脑包虫病的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脑,可观察羊脑皮肤有无隆起的现象,脑部的组织有无出现萎缩的趋势等,都是判断羊脑包虫病的症状。

5 羊脑包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加强预防管理措施

做好寄生虫疾病的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及时消灭传染源。由于犬是多头绦虫的中间宿主,其粪便中含有大量虫卵,在养殖场内应禁止养犬,并做好羊圈的定期清洁、消毒工作,科学处理粪便,粪便要集中进行集中堆肥处理,防止污染周围的水源与饲草。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时刻关注羊群的健康情况,若发现患病羊只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对病死羊只进行深埋或者焚烧无害化处理,并对养殖场地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疫病暴发。

防疫部门还应做好有关包虫病的防控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广告、培训等方式加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护意识,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养殖户的损失;羊场的周围应该用栅栏围护起来,防止外来动物的侵入,带来疫病;引进的羊只应先进行隔离饲养,检疫合格后再进行合群饲养;定期对羊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疫病的发生。

对于脑包虫病流行的地区还应做好羊群的定期驱虫工作,可使用吡喹酮对羊群以及周边的犬类进行驱虫,犬的用量为10mg/kg·bw,羊的用量为15mg/kg·bw,对于驱虫过后的粪便应进行深埋处理,防止含有虫卵污染环境。

做好羊舍的卫生管理措施,合理的控制羊舍的温度(10~20℃),再进行对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消灭工作,将会更好地消灭病菌和病毒,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

5.2 治疗措施

对于羊脑包虫病,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吡喹酮和消炎药物治疗,连续用药2~3 次即会杀死虫体,常使用的杀虫药物还包括阿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等,但对于发病后期的患羊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包括圆锯开颅法和穿刺包囊法两种,圆锯开颅法可根据颅骨的软化现象或者患羊运动方向判断找到适宜的手术部位,剪毛后使用普鲁卡因等药物麻醉患羊,然后在术部进行“U”型切开,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损坏骨膜,暴露出颅骨,随后可进行颅骨圆锯打孔,应注意圆锯转动的速度与力度,防止破坏脑组织[4]。待颅骨打开后,可将包囊取出,或可通过捂住患羊口鼻增加颅内压,挤出虫体,应注意避免包囊破裂,必要时可使用穿刺包囊,吸出液体后,再取出包囊,防止液体渗出引发颅腔内炎症。手术结束后应使用纱布及时止血,滴入少量青霉素预防炎症的发生,再进行术口缝合,然后先在术口涂抹适量磺胺软膏,再涂擦一层碘酒,最后使用纱布包扎牢固。穿刺包囊法是找到包囊的位置后,使用注射器刺入脑膜,应注意避开血管,当出现液体外流后应立即向外抽,尽可能的将囊泡内的液体完全吸净。应注意术后的患羊不能发生剧烈的震动。

6 结语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羊脑包虫病的发生原因与临床特征,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羊群,定期进行驱虫,驱虫后的粪便应及时进行深埋或者焚烧,防止反复感染,对于患病羊只及时隔离,及时进行诊疗,可以有效降低该病带来的损失,做好疫病的宣传工作,加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护意识,促进我国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羊脑患羊包囊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的治疗措施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中医药防治羊脑包虫病
羊脑包虫病预防和治疗初探
羊焦虫病防治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秋季注意防范羊焦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