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atGPT应用于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23-04-15李璐姜淑梅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人机交互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

李璐?姜淑梅

摘 要:2023年6月30日,依托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建设的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与镜象科技公司联合推出一款全新的创新产品——“AI倾诉师EmoGPT”。这为ChatGPT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旨在分析ChatGPT的基本心理学原理,深入研究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ChatGPT应用于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ChatGPT 心理健康教育

ChatGPT,即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国OpenAI公司在GPT-3.5架构基础上(目前已经更新到GPT-4,但仅限于Plus用户)进行了研发和强化训练,是生成式人工智能(Cenerative AI)的典型代表。通过计算机,用户不但可以和该程序进行与人类自然对话相似的文本性交互对话,还可以使其完成自动生成复杂文本的任务(例如故事、剧本、论文、报告、摘要、企业策划案等)。最新的GPT-4还能完成跨数学、编码、视觉、医学、法律、心理学等领域进行抽象推理和提升思维能力的任务,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提示,在测试的很多任务上已经达到了人类水平。在ChatGPT向公众推出的一周内,就有100万名消费者注册了该平台。这引发了关于ChatGPT在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影响力的讨论。一些教育工作者声称,这种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在线考试变得过时,并引发了人们对教师职业最终自动化的担忧。[1-3]相比之下,一些人认为,ChatGPT有潜力提升学生对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的适应能力,并发展独立的学习实践,这也有助于为教师提供定制的培训计划。这种聊天机器人激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需要对其使用的心理基础及其对教育范式演变的可能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多的研究。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不应该只局限于关于ChatGPT及技术的进步,而更应该从其对人们的身心影响和我们该如何将ChatGPT技术合理地服务人类中入手,真正地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ChatGPT体现的心理学基础

(一)社會认知理论——人机互动的社交工具

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活动是由个体行为、个体认知及其他个体特征、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这三种因素交互决定的。[4]这三种因素之间是彼此影响的,在时间和强度上都有所差异,并随时间变化,双向的影响效果逐渐体现。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得出,人既是环境的塑造者,也是环境作用的产物。众所周知,大数据时代,手机、电脑、平板等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品,互联网架起了一座人们和环境接触的桥梁,人机互动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的(CASA)范式声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互动,而不是一种工具的使用。这一概念表明,计算机与人类社会行动者类似,拥有影响和修改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能力。与传统意义上将计算机视为被动工具的观点相反,这种方法将计算机视为人际关系中的主动参与者。李(Lee)等人指出,人们在与机器的互动中下意识地采用了支配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5]以上论点意味着,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它们的反应与对其他人类行动者的反应相似。福塞斯(Forsyth)扩展了这一观点[6],指出人际互动可以作为任务导向或社会导向的沟通目标。以社会为导向的目标侧重维持社会联系和互动,而以任务为导向的行为侧重以优化的方式完成特定任务。根据沟通的客观性和方向,人际互动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人机互动,例如,有些人可能强调联系导向,关注人类的自尊和幸福感,而有些人可能倾向于功能导向,重视优化行动计划以完成特定任务。然而随着ChatGPT的引入,两种导向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完全消除。

ChatGPT是一个具有社交功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满足了希望快速获得答案的个人需求,并成为提供个性化和交互式支持的最佳助手。首先,ChatGPT在功能上保留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设计,但根据用户输入创建了适当的答案模式,从而使在线文本通信变得更加自然和直观。尽管关于利用ChatGPT写论文或作业是否属于剽窃的争议仍然存在,但不能否认的是,ChatGPT能够利用自然语言训练模型的优势来满足大多数领域的需求。学生可以将ChatGPT用于多种目的,例如,通过多个问题请求某些主题的信息、总结文章、提供写作建议,或为论文建立逻辑核心联系或大纲。该模型通过提供个性化和交互式的帮助来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代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缩影。实时反馈和个性化的帮助可以让用户做出更快速且有效的调整,从而促进任务的顺利完成。其次,与传统搜索相比,ChatGPT的集成特性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更简单的搜索渠道。用户不需要通过几个大型数据库或平台来定位相关信息,相反,他们只需在对话中为ChatGPT提供精确的指导。例如,在学术数据库中寻找行为主义流派的发展理论并列出相关文章。这一功能提高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学习材料和资源给予用户个性化的指导,ChatGPT可以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ChatGPT在人机交互方面具有十分先进的功能特征。

其次,ChatGPT重新定义了社交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中的角色和功能,满足了人们在疫情后发展自主和抗焦虑情绪的情感需求。根据福赛斯关于不同人机系统的概念,人工智能历史上开发了两种不同的产品:一是功能性人工智能,旨在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如家务[7],以及陪伴机器人,满足陪伴的情感需求,如保姆机器人;二是社交机器人,旨在提升人类的幸福感并提供陪伴。[8]实证研究证明,个人对为家庭工作而建造的功能性机器人持更积极的态度,因为它们有能力提高人的生产力。[9-10]

(二)关系—动机理论——时刻陪伴的情绪专家

基于关系—动机理论,自主和动机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方面。[11]具体而言,个人寻求自主,以满足他们的生理、安全、情感、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2]作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ChatGPT有潜力帮助满足情感、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ChatGPT的24小时实时服务实现的,该服务通过ChatGPT的24小时实时服务实现了个性化的用户交互。单独回答用户的询问可以促进社会友谊和关怀的发展。此外,这些互动的内容保持隐私状态,可以让用户感到被欣赏和被重视,而不用担心对话被批评或曝光。此外,ChatGPT的定制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性能,并有助于维护他们的尊严。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程度的需求,ChatGPT能够提供大量的智能帮助,让个人在工作中感到更有生产力和目的性,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例如,学生通过与ChatGPT进行头脑风暴并在其指导下撰写的论文可能会获得好成绩,程序员使用ChatGPT优化的代码可能会获得奖励。

分析ChatGPT的心理学基础是未来将ChatGPT用于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依据,本文也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列举ChatGPT在心理教育中的可能应用价值,为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二、ChatGPT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趣味性

“基于对话情境理解能力,ChatGPT等系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助教角色,根据当前教学活动情境,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交互式支持。”[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以活动为中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提升生活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它是以个体的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伴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00后”们,ChatGPT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教学资源,方便学生们随时获取心理学知识。ChatGPT还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更多生活中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学们还可以建立虚拟心理课程合作小组,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心理问题、分享思考观点;不仅如此,ChatGPT 还可用于创建心理放松游戏,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缓解心理焦虑;ChatGPT也可以与其他互联网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其更加直观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心理状态变化对人身体和行为的影响。

(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学习指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很多领域都在与互联网相结合,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教学资源,让随时随地共享知识变得不再困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的材料、课程的设置、讲授的老师等等。但同时,在线学习也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学习提出了挑战。研究人员强调,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且有建设性的过程,涉及目标导向、自我效能、自我控制、动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自我调节等多个方面。[14]因此,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倾向于自我激励,经常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并表会取得较好的學习成绩。[15]此外,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涉及认知过程和活动的持续调整,以与特定的学习环境保持一致。兹蒙尔曼(Zimmerman)和申克(Schunk)进一步指出,自我调节高度依赖于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缺乏与教师的实时互动,并且与学校资源的物理距离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术和情感上的挑战。[16]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有人提出了将利用人工智能的虚拟辅导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解决方案。[17]西门子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辅导工具有可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使用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并检测他们何时需要帮助。人工智能辅导系统自1997年开始使用,在在线学习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辅导系统改善了学习者与系统的互动,促进了学习者个性化、适应性和协作学习的发展。ChatGPT的出现更是将这种自我调节的学习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学生可以借助ChatGPT制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利用ChatGPT从心理知识模块中选择自己实践中遇到的类似情景,再进行信息收集、梳理、探究以及学习结果的整理、汇报,这样梳理思路和总结学习成果的过程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在团体协作中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分享彼此的心理诉求。另外,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ChatGPT优化自主学习,ChatGPT也可以作为一个监督者,时刻规范和帮助学生根据目前学习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不仅如此,对于刚刚接触的新知识,ChatGPT还可以提供重难点提示,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心理学入门者而言,这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心理学知识、应用心理学技巧的不二之选。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感关怀

在用户使用ChatGPT的时候,他们的适应性、自主性、沟通性、协调性都在一问一答中得到了体现和表达。这种解答是以用户为主体来实现的,解决方案驱动的互动实际上促进了用户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他们对协作学习的适应性,并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并深入研究知识。ChatGPT体现了朋友和帮助者的双重属性,满足了学生的同伴交往需求;它不仅展示了作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的信息交换和生成式服务的能力,而且是一个愿意随时回答任何问题的24小时合作伙伴。这可能是ChatGPT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的主要原因,打破了传统人工智能的设计限制,将自己作为一种融合产品推向市场。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ChatGPT的情感关怀,也有助于降低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烦躁等的风险,从而促进用户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用户和ChatGPT的交流也会减少人们对于孤独感的恐惧和不安。作为人工智能的伴侣和任务完成者,ChatGPT通过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和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为用户打开了一个学习的新世界。通过与ChatGPT的问答,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适当的解决方案或关键信息,从而获得动力,消除因学习中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焦虑,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自我探索,以实现心理满足与平静。此外,这种定制的探索为那些自我导向、专注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更有用的学习资源。最近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建设的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与镜象科技公司将这一技术变为现实。使ChatGPT真正地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EmoGPT具备危机识别的功能,凭借强大的情感判别式AI,EmoGPT可以敏锐地识别用户在对话中流露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也为未来ChatGPT应用于心理教育领域提供了路径,通过对EmoGPT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未来学生也可以通过该技术缓解学习压力,述说生活烦恼,并从中获取学习目标的规划和建议。

(四)帮助教师实时反馈学生心理状况

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初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这一时期他们对自由和独立有着强烈的渴求,而大多数父母无法及时意识到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总想在思想和行为上约束和控制孩子,从而导致父母和孩子的矛盾逐渐激化,关系逐渐恶化。除此之外,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往往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无法对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行理解和分析,将自己强硬的态度直接施加给孩子,也会导致孩子的进一步反抗。在这种背景下,孩子遇到困难可能更倾向于向人工智能——ChatGPT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和帮助,而心理教师就可以通过ChatGPT来收集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干预措施。

三、ChatGPT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ChatGPT目前只能发挥辅佐教学作用

ChatGPT能够根据提示输入文本,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输出。基于GPT-4的ChatGPT-plus可以额外地将图像作为输入。ChatGPT可以成功地处理各种文本到文本的任务,如文本摘要、文本完成、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转述、翻译等。然而这也是ChatGPT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无法实现以视频或片段的形式输入,也无法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输出。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ChatGPT无法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课堂知识,还需要教师通过其他视频插件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要真正发挥ChatGPT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心理学习情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ChatGPT无法深度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经陈冠初等学者的探究得知,目前尚无研究能够明确证实ChatGPT在自我意识和心智理论方面有质的突破。即便ChatGPT及其相关的延伸插件预计将大幅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但这与科幻世界中的“自主思考机器人”仍相去甚远。尽管ChatGPT可能会使用许多迷惑人的“花言巧语”,但它仍不能理解人类意义上这些术语的实际含义。[18]这也表明,在辅助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所在的过程中,ChatGPT无法代替学生叙述其存在的问题困扰,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实际动机,只能搜集学生的问题,但无法进行精确归类和自主解答。

(三)ChatGPT在对学生心理进行评价时会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输出文本中存在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其他形式的偏见,由GPT-4驱动的ChatGPT具有更高的最大令牌限制,可以创建多种方言语言和情绪反应,并减少不良结果,从而避免产生偏见。珍娜(Janna)指出,通过使用多任务学习和提高训练数据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ChatGPT的建模能力。[19]但即使最新的ChatGPT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不存在偏见和敌意的回答。研究表明,ChatGPT能正确识别80%的隐形敌意言论,而对于20%的分歧言论,ChatGPT做出的判断与部分局外人的判断一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ChatGPT的回答可能会误导局外人,所以当使用ChatGPT作为辅助评价学生心理状况的数据工具时,需要格外谨慎。

(四)会产生ChatGPT依赖

“ChatGPT”禀赋强大的功能性,能够为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提供创新思路,协同文献资料的检索,生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阅读材料等,但同时也招致诸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丧失了心灵的“失语感”与“主动权”,崇尚于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差”成果。[20]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一无二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时更应该采取“一人一策”的方案,要及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防止形成ChatGPT依赖。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ChatGPT背后的心理基础,为ChatGPT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设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也将为人类的心理健康发展,减少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作出重要贡献。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不断检验的过程,ChatGPT对心理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有待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索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Kung T H, Cheatham M, Medenilla A, et al. Performance of ChatGPT on USMLE: Potential for AI-assisted Medical Education Us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J]. PLoS Digital Health, 2023(2):198.

[2] Cotton D. R. E., Cotton P. A., Shipway J. R. Chatting and Cheating: Ensuring Academic Integrity in the Era of ChatGPT[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23(3): 1-12.

[2] King M. R., ChatGPT. A Conversa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tbots, and Plagiarism in Higher Education[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engineering, 2023(1): 1-2.

[4] 齐蕾,徐玉苹,刘冰.远程办公情景下员工创造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J].东岳论丛,2023(2):137-144.

[5] Lee K. M., Peng W., Jin S. A., et al. Can Robots Manifest Personality: An Empirical Test of Personality Recognition, Social Responses, and Social Presence in Human-Robot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6(4): 754-772.

[6] Marmarosh C. L., Forsyth D. R., Strauss B., et al. The Psychology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 Group-level Perspective[J].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3): 122-138.

[7] Reiser U. , Jacobs T., Arbeiter G.,et al.Care-O-bot? 3- Vision of a Robot Butler[C]//Your Virtual Butler,2013.

[8] Kanamori M., Suzuki M., Oshiro H., et al. Pilot Study on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Using a Pet-type Robot[C]//Proceedings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for the New Millennium (Cat. No. 03EX694). IEEE, 2003.

[9] Dautenhahn K., Woods S., Kaouri C., et al. What is a Robot Companion-friend, Assistant or Butler?[C]//2005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EEE, 2005.

[10] Ray C., Mondada F., Siegwart R. What Do People Expect from Robots?[C]//2008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EEE, 2008.

[11] Deci E. L., Ryan R M. Autonomy and Need Satisfac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s Motivation Theory[J]. Human Motiv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4: 53-73.

[12] Maslow A. H. Preface to Motivation Theory[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43(1): 85-92.

[13] 卢宇,余京蕾,陈鹏鹤,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与展望———以 ChatGPT 系统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23(4):24-31,51.

[14] Pintrich P. R., Zusho A. Student 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 Evidence-based Perspective, 200(1)7:731-810.

[15] Zimmerman B. J., Pons M. M.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86(4): 614-628.

[16] Bowers J., Kumar P.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Social Presenc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ace-to-face and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chnologies (IJWLTT), 2015(1): 27-44.

[17] Carter Jr. R. A., Rice M., Yang S., et al.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trategies for Remote Learning[J].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Sciences, 2020(5/6): 321-329.

[18] 陳冠初,陈思茹,陈巍. 读心机器之争:ChatGPT是否具备心智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7-13.

[19] Lipenkova J.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How to Enhance LLMs with Human-like Cognitive Skills[J].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2023(1):52-54.

[20] 杨岱齐,陈思宇,王纬虹,等.“ChatGPT”赋能教师教育:机理、窘境、突围[J].继续教育研究,2023(5):14-1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DBA

210297),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JKH20220419SK),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3F206AA0084)。

*本文通讯作者:姜淑梅。

猜你喜欢

人机交互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某型柴油机虚拟维修系统研究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