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比较鉴赏法在高中宋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3-04-15刘凯杰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刘凯杰

摘 要:作为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承载着宋代文人墨客的智慧才情与思想精华。但由于宋词创作时代久远、意蕴含蓄丰富,目前高中语文宋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目标形式化、模式单一化、内容应试化等问题。作为一种在群文阅读策略指导下实施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鉴赏法即通过整合优化课内外资源,对宋词作品进行多维度组合,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读、比较分析和概括总结,从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在高中宋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一题材、同一意象、同一表达方式的宋词作品的比较鉴赏,达成宋词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宋词教学 比较鉴赏法 优质课例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提出了对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经典的学习要求:“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作为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承载着宋代文人墨客的智慧才情与思想精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鹊桥仙》(纤云弄巧)、《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等宋词10首,占高中语文教材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包括文言文)的1/7。

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鉴赏法是指语文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定恰当的比较点,辨析并明确文本间的异同关系,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比较以达成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基于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通过优质课例的解读和分析,提出比较鉴赏法在高中宋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方面为高中语文教师规范化、科学化应用比较鉴赏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和效果。

一、高中语文宋词教学现状及反思

相关调研显示,70%的同学对学习古诗词根本不感兴趣,64%的同学认为古诗词较难,对于比较策略的熟知程度方面,仅有3%的学生比较了解,33%的学生大概了解[1];而对比较阅读法的概念只有13.27%的学生非常了解,运用比较阅读法的效果中53.06%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2]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比较策略较为陌生,对于学习宋词兴趣不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存在学习不得法、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这表明宋词教学需要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而切实提升宋词鉴赏能力及水平。基于相关调研及笔者的观察,目前高中语文宋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形式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作并共同完成的目标,具有导向、激励等作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形式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逐利风气蔓延到教育领域,课堂教学目标逐渐发生偏离,忽略了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次,近年来教师群体人数激增,教育主管部门对入职把关不严格,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心浮气躁,对课堂教学目标态度敷衍、缺乏规范,忽视外显行为在教学目标评判中的作用。最后,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繁重任务和升学指标的双重壓力下,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教学目标沦为一种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漫无目的、走马观花,不能很好地把握目标要求,从而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由于宋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相距较远,高中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宋词教学更需要讲究教学策略。但在当前的宋词教学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存在以简单背诵取代领悟理解的现象,采用的是“读—译—分析—背诵”的简单化教学模式,甚至还有部分老师受教师群体专业素养不足的影响,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强制学生在预习阶段就进行熟读背诵。如此一来,一方面,宋词成了流水线上待加工的产品,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极易出现职业倦怠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不考虑词篇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统一进行同样的教学工作,导致学生主动性被束缚,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强行的知识灌输而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感情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体会作者的心境。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单篇作品的教与学,在相关篇章之间难以贯通,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同一位词人、同一类主题、同一类意象等的理解都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文学涵养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应试化

高中学段师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应试压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一方面,大多数一线教师在重重压力下分身乏术,容易忽视或者无暇顾及宋词教学的特点,缺少对词篇的引导鉴赏、精心研读,以及带动学生进行同类词篇的整合优化;同时,在大环境影响下,教学内容也逐渐由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中心转向以试题为中心。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成绩的倾向,对于词篇的学习以分数为导向,一味追求能背、能写、能拿高分,而不进行思考,也不注重认真体味作品意旨和情感,造成了仅有零碎知识却没有知识体系、审美感悟的结果。

综上所述,当下的宋词教学已然偏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亟待进行必要的教学策略改革与调整。

二、比较鉴赏法在优质课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通过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桂枝香·金陵怀古》等优质课例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古诗词在教材中本身就是以类聚形式组合呈现的,因此宋词综合比较教学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教师都能在宋词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其他词篇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这在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高中宋词教学中的比较鉴赏在应用实践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教学方法及策略方面予以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一)以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主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束缚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严格掌控课堂的主导地位,由教师规定对比点进行鉴赏,甚至有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将对比结果直接表达或呈现出来,为了比较而比较。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比较过程在宋词教学中的价值,导致学生参与度较低,影响了比较鉴赏功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沟通过程,教师应及时注意教学反馈,使学生从“运用”认知维度提升到“创造”认知维度,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双重发展。如有教师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引入其创作的另一首《望江南》进行类比,直接指出了“春花秋月”作为同一种意象的不同含义,没有给学生思考领悟的机会和时间。

(二)忽视主体词篇的重点教学

在新课文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比较鉴赏始终要服务于主体词篇教学,教学过程应确保主次分明。而在课例中,有教师将《望海潮》(东南形胜)与《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同样以城市作为写作对象的词篇进行对比教学,整堂课都以相同点贯通。笔者认为,如果是在复习课或者是课外词篇鉴赏课上,这不失为一个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但是在新课讲授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两首词篇都不够熟悉,一味强调相同点可能会使学生的记忆发生混淆,同时容易使学生对于主体词篇的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遗漏重点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比较鉴赏法时应明确并牢固树立比较材料要服务于主体词篇的意识,应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

(三)比较角度以及资源固化

大多数教师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比较鉴赏法来进行古诗词教学,但又都习惯依托于固有的比较模式,即运用固有的比较维度和比较资料。笔者并不否定传统的比较鉴赏教学模式,但随着时代进步,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随之做出必要的调整。基于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当前高中生文化素养欠缺的现状,教师一方面应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安排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将宋词还原到历史的长河中,遵循材料具有可比性、难度适当等原则合理调动比较词篇,根据不同的诗词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总之,教师应自觉打破比较角度及资源固化的局限,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比较鉴赏在宋词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使宋词教学真正有助于弥补学生知识系统和认知层次的不足,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比较鉴赏法在高中宋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比较点的恰当与否是比较阅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运用比较鉴赏法时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于有效性、合理性、探究性等原则进行比较点的选择。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相同题材词篇的比较鉴赏

高中阶段的宋词种类丰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咏史怀古类、边塞征战类、写景抒情类、闺怨类、送别类等。题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词篇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理解鉴赏作品的基础。不同题材的宋词在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如果无法准确把握词篇所属题材和主题,就会在下一步骤的内容研读中产生很大偏差。基于此,教师对于同一类型题材的词篇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讲解,在同一题材这一基础之上细细品味不同词篇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整体系统的宋词知识体系。对比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每一类宋词表达的典型情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一种解读词篇的手段,或者提供给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石,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词篇的阅读方法。如在初次讲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时,教师引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已经学过的怀古词,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关于咏史怀古类词篇的感情基调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于《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初步认知。又如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渔家傲·秋思》相对比,两首词既写了边塞又抒发了作者的壮志,但《渔家傲》表达的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而《破阵子》则体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二)相同意象词篇的比较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一个我们解读宋词的重要方面,它是与作者情感化合,渗入作者人格的物象,但又并非如物象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3],因为它受到作者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淘洗。也就是说,宋词作品中的意象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感情,通过意象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词篇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境遇。同时,意象作为融入了作者主观感受的物象,本身具有多义性、主观性和含蓄性等特点。同样的意象,因为作者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其在词中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选取不同词篇中的相同意象,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味意象所承载的丰富意蕴,辨析相关意象的共同特征,并进而探究和把握意象在诗歌思想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学生正确把握意象丰厚内涵以及解读诗歌的迁移运用能力。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与《声声慢》(寻寻觅觅),可以对比“雁”这一意象的不同点:一个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另一个则表达了作者经历了种种坎坷后的哀愁和困苦之情。又如同样是用“月”这一意象来表达伤感之情,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是昔时繁华不在、物是人非的怀古伤今之情,而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则是分别之际的离别之感。

(三)相同写作手法词篇的比较鉴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是诗歌中较为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是教师运用比较鉴赏法进行教学的重点。首先,就修辞手法而言,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其承担着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宋词中主要运用了用典、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百万雄兵比喻成老虎,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了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宏伟场景;同属于怀古诗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花比作雪,呈现出慷慨激昂之势。将两首词作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到豪放派的艺术特征。其次,就表现手法而言,主要包括虚实结合、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是影响学生对于词篇细节理解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宋词特有的委婉含蓄的特点,表现手法的对比鉴赏就显得更加重要。有教师对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进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对比,指出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想象等手法,而《虞美人》是以乐景衬哀情,《浪淘沙》则是以哀景衬哀情。总之,对于词篇写作手法的把握是影响学生理解作品主旨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写作手法的学习与掌握本身也是宋词教学和考试考查的重点。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比较鉴赏法在运用中还应根据主体词篇的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比,而非固定于某一词篇来进行某一具体对比点的教学。同时,通过对优质课例的研究可以发现,比较鉴赏法作用的发挥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在语文素养较高的班级中应用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但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应用需要进一步降低难度,改进应用策略。

四、结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为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改进方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真正高效优质的语文教学应该不拘泥于任何模式和陈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作为目前高中宋词教学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鉴赏法严格遵循群文阅读的教学要求,创新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探究诗词的艺术共性与精细个性,培养其鉴赏能力,进而能让学生在宋词教学的课堂上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是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4]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宋词短小精悍且意蕴丰富,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巧妙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感受和体会诗词中妙不可言的弦外之音。

参考文献:

[1] 邓柯:比较策略在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23.

[2] 谢朝华.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中心[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1.

[3]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4.

[4] 张秋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