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中幼林复合经营藤茶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3-04-15胡钧恩顿春垚李春霖单丹丹李双龙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藤茶幼林油茶

胡钧恩,顿春垚,陈 伟,李春霖,单丹丹,李双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恩施 4450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因其种子中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高端国油的典范。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是油茶自然分布中心,当地种植油茶由来已久,已逐渐成为乡村的重要产业[1]。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又名莓茶、土家神茶,在湘西、鄂西等区域分布较广,是重要的民族医药[2]。藤茶叶片黄酮含量极高,被誉为黄酮之王,研究表明,藤茶具有抗癌、降低血压、抗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3]。

油茶种植投资周期较长,一般栽植后3~5 年开始挂果,但要形成较高的产量一般需5 年以上,现有油茶园经营方式常以大面积油茶纯林为主,林下空间利用率低[4]。在油茶林下开展复合经营,种植其他作物可有效提高油茶园空间利用率。油茶不同生长时期林分郁闭度不同,在油茶中幼林期,林下光照较充足,空间较大,适宜套种对光照有一定需求的植物。藤茶适宜在暖湿环境中生长,不耐阳光直射,多在阴湿、光线较弱、土质疏松的地方生长[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8 ℃以下低温条件叶片脱落进入休眠。分布区域海拔为400~1 300 m 的山地,多生于林中沟边,所分布的林地多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油茶中幼林下套种藤茶可对二者需光特性进行互补。通过研究油茶林下栽培藤茶复合经营模式,开展栽培技术调查研究和效益分析,以期为油茶早期经营管理过程的林下经济模式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样地位于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铧厂村,109°29′40.524″E,30°16′40.584″N 附近,平均海拔950 m,土壤为黄棕壤。试验地所在的咸丰县年平均气温15~19 ℃,年平均降雨量1 460 mm。选取样地为平整的梯田,位于山脚谷地,土壤排灌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2 复合经营技术

2.1 品种选择

油茶品种以当地推荐的审定或认定的良种为主,造林地海拔较高时,应尽量选择早花品种,且注意多品种混栽。藤茶选择当地种植多年的品种或经审定的良种。

2.2 综合整地

造林前1 年11—12 月开展全垦整地,全面清除造林地上的秸秆、杂草与灌木,对造林地深翻,翻耕深度为30 cm,翻地完成后按照油茶种植密度3 m×4 m 造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每穴施3 kg 油茶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或油茶专用有机肥做底肥,盖入表层土至距离穴顶15 cm 处压实。油茶行间疏松土壤作藤茶种植畦,畦高15~20 cm,畦宽2 m,畦内土壤混入有机肥,一般每公顷混入30 t,畦面覆盖黑色薄膜。与油茶种植行留80 cm 以上间距。

2.3 油茶栽植及管理

2.3.1 定植 春季雨水节气前后选择阴天或小雨天、雨后天植苗,选择地径大于0.3 cm、苗高大于25 cm 的良种油茶容器苗进行栽植,将苗木放入穴中覆土踩实,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方式将苗木深栽。条件允许时,植苗后浇入定根水,并再次培土踩实使植苗处土壤形成略微隆起的状态。

2.3.2 中幼林管理 造林当年夏季不锄草以利于抗旱,过高的杂草砍除,砍除的杂草可平铺于幼苗周围,以增加土壤湿度;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应注意排水,可采用开边沟等方式及时排水防涝;造林第二年春季萌动前,施入引根肥,可使用50 g/株复合肥。若底肥施加充足,前3 至5 年可免于施肥,若土壤环境不佳,肥效不足,可每年冬季至春季施加油茶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或油茶专用有机肥;定植后前3 年除蕾,根据油茶品种特性选择修剪方式,部分油茶品种需定干,一般定干高度为50 cm。

油茶栽植4 年后,可适当保持开花挂果,花期应保护土蜂和授粉昆虫,秋冬季应进行清园和修剪,修剪应以轻剪为主,适当剪除枯枝及交叉枝、重叠枝,适当去顶促进其冠幅的增长。

2.4 藤茶种植及管理

2.4.1 种植 秋季落叶后,选择新鲜粗壮、无病虫害的木质化藤茶枝条插条,捆扎后以高锰酸钾消毒并沙藏;春分前后挖出插条进行扦插,扦插前应再次筛选插条,保证插条长约15 cm,并有3 个以上芽眼。扦插时插条下部蘸取生根粉溶液,扦插密度为30 cm×80 cm,每公顷用插条约45 000 株,待成活后,对部分密度过高的种苗进行间苗。

2.4.2 田间管理 栽植后注意藤茶苗成活情况,因覆盖黑薄膜,除草频率一般较低,及时以土块或薄膜覆盖破损部位,第1 年除草3 次左右,因藤茶为绿色食品,为保证品质,应采用物理除草方式,不可使用除草剂。藤茶成园后可进行采摘,一般4 月左右嫩芽萌出后即可采摘,每5 d 采摘1 次,在气温高于25 ℃后停止采摘,采摘期可延续至11 月。秋季落叶休眠后至萌动前应进行整枝修剪,修剪主要为减去过长蔓生枝条,促进新芽生长,整枝后施加复合肥,一般每公顷375 kg左右。

2.5 病虫害防治

油茶幼林期常见的病害为油茶软腐病及油茶根腐病,以防为主[6]。造林时应注意苗木的检验检疫和良种苗的使用,加强造林地的清理。病害发生后在定植当年的春夏两季适时以50%的多菌灵与1%的波尔多液浇灌根部和喷洒树体;油茶中龄林主要病害为炭疽病,一般通过增强通风、降低林间湿度可减轻发生;油茶幼林期害虫较多,包括油茶尺蠖、茶毒蛾、茶梢尖蛾等食叶害虫,害虫聚集性发生,可用菊酯类触杀剂防治,油茶中龄林以油茶棉蚧、蓝翅天牛和茶子象甲等居多,针对性修剪去除病虫枝和枯枝、落果,清园后对其集中焚烧或浸水处理,病虫害发生较重时,可在冬季进行土壤翻垦,并在害虫出土季节喷施针对性药剂[7]。

藤茶病虫害极为少见,除根腐病外,一般不需要专门防治。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走访调研,对油茶中幼林+藤茶栽培成本、预期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新造油茶林首年投资最高,复合经营模式下需投资约67 500 元/hm2,其前4 年油茶为抚育管理阶段,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藤茶自第三年起产生经济效益,且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如表1 所示,第四年后,复合经营藤茶每公顷平均鲜货产量为2 700 kg,目前恩施州藤茶鲜叶价格约为40 元/kg,复合经营模式下藤茶公顷平均收益为108 000 元。

图1 油茶幼林+藤茶复合经营模式投资效益分析

表1 油茶中幼林+藤茶复合经营模式成本和预期效益

若采用油茶单作模式,不开展复合经营活动,其投资收益分析如图2 所示,单作模式下,首年投资较复合经营低,仅为15 000 元/hm2,其后每年的管理投入也较复合经营低,直至第5 年才能产生收益,其收益以产油量进行折算,第5年收益仅为22 500元/hm2。以前5 年为周期,单作模式的投资收益比为1∶0.75,而复合经营模式下的投资收益比为1∶3.2。

图2 油茶单作模式投资收益分析

油茶中幼林下种植藤茶可充分发挥林地空间复合经营的优势,通过利用油茶和藤茶需光特性的不同,既为藤茶发挥了遮阴的效果,又兼顾了油茶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一举多得。藤茶病虫害少,虫害在复合经营林地发生率相对较低。油茶生长周期长,待藤茶8 年左右生产周期结束后,油茶可继续通过茶果提供收益,形成了2 种经济作物收益时间长短互补。

3.2 社会效益

油茶是中国众多山区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在巩固脱贫和产业振兴乡村中十分重要,藤茶是食药同源的经济作物,通过油茶中幼林复合经营藤茶,可开辟新的种植业模式,为农村劳动力就业、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3.3 生态效益

油茶是深根性植物,固土作用强,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复合经营过程开展各类土地整理、有机肥施加等活动可提高油茶根系土壤透气性,更好促进油茶生长,增加油茶固碳施氧[8,9]、吸纳废气等功能。在复合经营模式下,油茶生长状况优于未开展抚育管理的油茶单作林,油茶+藤茶复合经营模式下,5 年树龄油茶平均树高为1.88 m,地径为52.58 mm,冠幅为1.54 m×1.5 m。

4 讨论与建议

油茶与藤茶都是适宜山区发展的经济作物,藤茶收益获得较快,能在油茶中幼林时期提供效益,促进林农增加对产业的投入和信心。复合经营模式下,对油茶栽培和管理的模式有一定调整,主要体现在密度上,由于要为藤茶生长与管理留出空间,油茶的栽培密度不宜过大。作为食药同源的经济作物,藤茶近年来广受关注[10],在复合经营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藤茶产量而压缩油茶的生长空间。油茶复合经营模式较多,在中幼林与成林期还可根据其林分特点开展更多复合经营模式的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藤茶幼林油茶
快乐佳县人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藤茶助力来凤县“脱贫摘帽”
藤茶不同繁殖方式有效成分测定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藤茶抑制N-亚硝胺的生成及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