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导论”课程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4-15周艳红郑琛刘若水李莹波欧阳静
周艳红 郑琛 刘若水 李莹波 欧阳静
[摘 要] “中医文化导论”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课程改革及在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探索课程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改革具有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助于中医文化传承与传播、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等三个方面的意义。“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理念与举措,如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以素质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打造一流课程,等等,不断对课程综合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医文化导论;混合式教学;金课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价值引领,数智赋能:‘中医文化导论课程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XGH21172);2021年度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中医文化导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2021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2021WT11);2019年度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与决策”(2019-PY04)
[作者简介] 周艳红(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医古文与中医文献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医文化和中医文献研究;欧阳静(1973—),女,重庆人,博士,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院长(通信作者),教授,主要从事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101-04[收稿日期] 2022-11-16
“中医文化导论”是研究中医药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文化自身的实质、内涵、特点、价值与作用的一门导论性学科,深具“文”“医”结合的特点。随着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提升,“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愈发凸显。本文对新时期“中医文化导论”课程综合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中医文化导论”课程综合改革的背景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医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新兴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科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课程支持,此后各中医药院校及部分综合院校纷纷开设了与中医文化相关的课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然而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中医文化类课程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课程名称不统一、课程定位不明确、教材建设各具特色等方面[1-2]。除此之外,中医文化类课程在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和手段方面,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过于陈旧,教师“满堂灌”,学生抬头率低。又如,教学评价方式方面,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核,而忽略了对能力、素质的考核;更加注重终结性考核,而忽略了过程性考核。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中医药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纷纷着手建设中医文化类的线上课程,河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均完成了中医药文化类在线课程建设,并在不同学习平台上线。教师如何利用好已有的慕课、微课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今后中医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22年3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中医思维是中医药传承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医形成的理论基础。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探求和发掘中医理论的文化基础,教给学生中医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保证学生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纯正中医”[4],进而促进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二)有助于中医文化传承与传播
中医文化类课程从课程性质上看,对中医文化具有内承外传的作用,即“对内使中医大学生学好传统文化,夯实中医理论的文化根基,继承中医的精髓;对外传播中医知识,使社会深入了解中医,真正认知中医”[4]。一方面,中医药大学肩负着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而课程教学则是提升医学生中医文化知识、提高医学生中医文化素养、树立医学生中医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另一方面,从受众来看,中医文化课程除了面向医学生外,还有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国际留学生等,线上课程的受众还包括热爱中醫文化的社会公众等,这些群体通过中医文化知识的学习,将成为中医文化社会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三)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依托信息化、智慧化技术推进教学改革,不是用信息技术武装传统教学,强化和巩固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超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达到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5-6]。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正处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这必将带来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学体系重构。作为一门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课程”,“中医文化导论”更容易适应时代变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
三、“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举措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中,“中医文化导论”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改革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教学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多措并举,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或者“以学生为本”的提法[7]。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又为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结果导向,改革教学理念。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团队推出了“中医文化导论”慕课资源,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践行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中医文化导论”课程运用了“反向设计法”,即先确定预期目标,进而确定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思考学生如何学,并针对学生的学法确定教师的教法。如本课程的预期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首先要掌握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其次要能够将内化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本教学团队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基础知识部分录制成慕课,课前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准确掌握相关知识;课上则精准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如发掘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中医文化要点、录制中医文化公益宣讲视频、利用线上课程共享空间分享视频。由于输出结果的驱动,学生不仅学习态度更加认真,还在课下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资料,有效解决了课堂参与率低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守正创新,重构教学内容。“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既面向中医学专业等医学背景的学生,又面向汉语言文学等非医学背景的学生。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确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医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先修了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以中國传统文化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的讲授为主,以帮助其更准确地理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哲学基础、中医思维方式等,助益其学习后续课程,增强专业自信。非医学背景的学生,先修课程有中国文化概论等,因此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中医文化的实质、内涵、特点,如中医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养生文化等,助其传承、发展和传播中医文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转化模式,培养自学能力。当今社会,知识急剧增长,学生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期间,不可能完全通晓所有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在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教师的监督和督促,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效果不够理想,也难以持续。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医文化导论”课程借助智慧树、雨课堂等授课平台,实现了教和学的数据化、智能化,也赋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外阅读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监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持续进行,并养成好的习惯。
(二)以素质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打造一流课程
随着医学模式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但以往的医学教育普遍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习,而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作为医学院校的人文类课程,“中医文化导论”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健康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
1.整合资源,构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把传统课堂颠倒过来。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强化巩固知识;而翻转课堂则是学生课前通过慕课等学习资料自主完成知识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辅导答疑,将知识消化吸收并融会贯通。在“中医文化导论”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的学习资源,并完成相应的章节考核和难点反馈,教师根据线上考核情况和难点反馈情况,在课堂上以面对面答疑、探讨、互动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读书汇报、演讲比赛、话剧表演、中医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课堂活动,将内化的知识用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中医文化导论翻转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数智赋能,丰富实践方式。以往的中医文化导论实践课是组织学生去实体博物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一方面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环节缺乏必要的考核。新冠病毒感染以来,线下文化体验受到限制,难以展开。为了弥补实践方式单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足等问题,中医文化导论授课团队结合陕西地方中医文化特色,自主开发了“药王孙思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软件,该实验平台包括“药王孙思邈虚拟仿真”模块(由生平篇、医德篇、著作篇、养生篇、典故篇、智慧篇等组成)、“药王知识库”模块、“云游药王山、药王故里”模块和“在线考核”模块。学生在智慧教室中就能完成药王孙思邈文化、药王山景区和药王故里景区的沉浸式体验。课程借助智慧化手段,将传统实践方式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以评促学,改革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中医文化导论”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当增加了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例。课程所使用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利用智慧树、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得出,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多元。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最终成绩=期末测试(70%)+平时成绩(30%),且由于选课学生众多,平时成绩的形成缺乏客观依据,主观性较大。课程改革后,将成绩构成调整为:最终成绩=期末测试(50%)+线上学习(30%)+虚拟仿真实验(10%)+翻转课堂(10%)。其中,在翻转课堂评价中,本课程融入了创新能力的考查,如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中医文化创意产品等,既提高了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中医文化的传播。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中医文化导论”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与教师交流,在实施改革后的两个学期,有很多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教师交流心得体会,或提出当前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咨询后续进阶学习中应阅读的书籍资料,或分享学习前后思想认知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贾成祥,郭德欣,张晓利,等.中医文化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1-4.
[2]傅文第.中医文化学课程构建探索与研究[J].西部中医药,2020,33(8):43-47.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2-11-0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4]賈成祥.中医文化学的根本任务是内承外传[N].中国中医药报,2010-07-21(3).
[5]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5):64-69+89.
[6]赵涛.智慧技术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37-142.
[7]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管理创新与“双一流”建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2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ZHOU Yan-hong, ZHENG Chen, LIU Ruo-shui, LI Ying-bo, OUYANG J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Shaanxi 712046,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onlin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u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ree aspects: realizing the training go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nheriting and sp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teaching team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dopts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design by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enter;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create first-class curriculum and other curriculum reform ideas and measures, and constantly carry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reform;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high-level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