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控转型研究

2023-04-15杨隽杨洋杨鑫高级会计师

商业会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业财管控工程项目

杨隽 杨洋 杨鑫(高级会计师)

(1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2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柳州市博鳌会计培训中心 广西柳州 545000)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对各行各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等的出现,不断影响和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的收集、分类、提炼,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奠定了企业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等手段能够解决很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无法系统解决的问题,不仅拓展了原有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范围,还使得财务管理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边际效用不断增大,对远程业务和数据进行管控和处理也成为现实。

一、国有建筑企业传统财务管控体系的现状

(一)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预判缺乏数据支撑

因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时间跨度大,生产期间各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极大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例如:受近两年国外铁矿、煤炭等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我国下游水泥等落后产能行业去产能工作规划及2021 年下半年国家“能耗双控”影响,大宗建材价格出现三连跳的上涨趋势。再加上国家“双减”等相关调控措施的不断严格推行,建材市场的货源短缺及价格飞涨现象将日趋严重,甚至出现短期的有价无市现象,少量在建工程项目因材料供应不足而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产品的生产工期,造成期间费用上升、施工成本增大、利润减少,引发合同违约、项目亏损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建筑企业在施工总承包合同签订前对工程项目各项材料成本的预估测算均依靠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主观随意性较大。如何能及时准确地对建筑行业原材料价格信息进行定期收集汇总并进行系统性预判,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将成为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二)成本管控机制不健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国有企业应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控,统筹融资管控(刘昆,2022),但目前的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体制僵化、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层项目部管理自主性较大,各类工程项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常出现“工程承接前对成本测算考虑不足、缺乏标后预算指引修正、现场物料管控不严、资金开支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压缩了项目应有利润,造成了企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三)基层财务缺乏有效指导与监管,趋同性较差

长期以来,国有建筑企业仍遵循着以分公司或项目部为独立管理单元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派驻到基层项目部的财务人员大多为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缺乏统一的管理知识培训,也未能得到标准规范的系统指导,缺少实操经验及风险防范意识,高层管理机构所制定的相关规范标准经过层层传达很难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基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在上报过程中经过层层淡化也很难给高层决策者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导致基层的财务组织在财务核算、成本管控、税务处理、风险把控等方面管理粗糙,容易产生财务管控盲区与风险漏洞,无形中也间接增大了项目的管理成本。

(四)集团总部对基层项目部的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具有工程项目众多、工程体量大、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以分公司及项目部为基层财务管控单元的资金管理模式,使得集团总部无法对其下属二、三、四级的各子公司、分公司及工程项目部的资金运作形成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监管。各子公司、分公司及大型工程项目部内部在资金收支管理时相对自主、灵活,往往出现为保生产、要产值而导致的工程项目之间资金挤占、无序拆借情况发生。另外,在被拆借挤占资金无法按期收回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系统财务风险。

(五)尚未建立完善有效的项目综合管控系统

许多建筑企业未能引入ERP等综合成本管控系统,对各地众多在建工程项目缺乏系统的基础数据收集、成本管理及资金管控手段。集团总部机关所需的各种工程项目经济数据很多是依靠基层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填写并层层上报,数据在汇总上报过程中经常出现延误脱节甚至失真,无法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工成本创造效益,管理层也无法及时准确获取基层数据进行经营决策工作。

二、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

工程项目的建设生命周期包含市场调研、工程投标、勘测、设计、施工、装修、安全维护与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并由不同的专业部门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参与。在此过程中涉及人员与工种繁多、大量进出场设备与车辆、各环节复杂的施工工艺,随时会产生大量的作业信息和经济数据。在当今大数据的背景下,只有掌握了海量数据并能进行分析加以利用的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重视大数据及“业财融合”系统的运用,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向管理要效益才是建筑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明智之举。

(一)建立全面完整的大数据库,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1.扩大数据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重要的资产,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将由实物资产向数据资产转变。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将从项目承接前期的市场调查一直贯穿到项目结算完成工程质保金的收取完毕为止。工程项目中的各类基础财务数据仅仅是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的一部分,还应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信息、工程项目所在地市场情况、地质及气候等自然数据、近期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商的材料质量稳定性、客户付款能力及社会信誉度等其他数据进行采集汇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参考。

2.提高基础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及复核纠错能力。项目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将对企业高层的判断决策造成直接影响,如何精准及时地采集所需基础数据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施工企业可通过集中培训、在线业务指导、随机抽检调查、重点调研、定期组织考试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管理单位对项目数据采集的重视度、精准度及复核纠错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潜力,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3.整合并共享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数据。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尚未建立成熟的数据共享系统,不少企业内部生产、商务、财务及成本等职能部门间的基础管理数据未能实现互通,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管控系统,由此导致同一事件在不同部门间的基础数据不一致,缺乏协调性。企业应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将内部各层级职能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整合、融通,建立起统一、完整、高效的数据库,同时对不同的部门与岗位设置相应级别信息的数据录入、修改与读取权限,这样既便于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的数据管控,减少基层管理人员向不同部门重复上报数据信息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安全。

(二)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财务管控流程再造

1.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没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数据平台及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难以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人才结构,制定中长期人才招聘及培养计划,分层次、分梯队培养出懂技术、会收集、能分析的大数据人才,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逐步实现“业财融合”提供人才支撑。

2.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传统的财务管控模式已越来越制约国有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是其做强做大做优的不二选择。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原来以分公司及工程项目部为基础终端的多点会计记账工作整合为“中心式”的统一会计核算运营模式,以此整合财务人员、减少核算终端、降低财务管控成本、提升财务核算效率,并使得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核算体系更加规范趋同,减少能力水平不一、思想偏差、知识储备不足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

3.财务管控流程扁平化再造。通过大数据及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推行集团财务扁平化管理,实现财务管控的流程再造。推行总部直管模式,削减中间管控部门,压缩财务管控链条,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会计信息集中化核算管理与资金中心化管理,进而使集团总部财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向生产一线不断前移,大大提升信息传递速度和治理。另外,企业通过提高管控效率及质量,还可以重新树立起新国企的形象,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建立适合建筑企业的“业财一体化”管控系统

大数据时代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业财一体化”管控系统,国有建筑企业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业财一体化”管控系统将各工程项目的商务管理、安全生产、成本管理、BIM设计、财务共享等相关管理模块进行相互整合,财务部门可随时了解各个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分解构成、债权债务、款项收支等实际情况。在项目承接前,财务部门就能及时参与到对拟承接工程项目的成本测算、运营风险评判。在项目建设时,财务部门利用“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将工程项目各项预算成本与实际开支情况进行限额对比控制,通过成本超限预警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各项潜在风险与管理不足,并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寻求解决方案并减少损失。在项目建成后,财务部门可通过财务数据查询在线追溯工程项目的整个业务管理过程,企业资金支付过程规范透明、有迹可查,对堵塞资金漏洞、加强资金风险管控、促进资金集中管理落地有积极意义,真正实现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参与管控,提升项目经营质量与效益的目的。同时通过“业财一体化”系统,让各层级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控、经济数据分析与未来决策中,促使财务人员由成本核算会计逐步向管理会计转型,延长财务人员的职业寿命并提升职业价值。

(四)拓展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应用边界,提升税务管理、内部审计水平

1.利用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重建工程税金管控业务流程。过去因受建筑工程项目遍布各地、项目收支情况不一、现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且缺乏指导等建筑行业特点影响,企业对工程税金筹划管理不尽人意,不少工程项目都曾出现过超期纳税被税务局罚款、缺乏税务筹划导致多缴税金、虚假材料发票导致税务风险等情况。

在企业建立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平台后,财务人员可利用系统远程对各地工程项目进行税务分析统筹。一是通过前期录入数据库的材料、劳务、专业分包供应商资料进行大数据提取、分析和比对,再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对所在地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以此降低不必要的采购及税务成本;二是通过“业财融合”系统提取工程项目的经营及成本指标等数据,依照税法制度规定,依托新的算法,逐步实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数据、自动计算税额、增值税抵扣筹划、同地域同时期工程项目横向比对、自动生成申报,经企业总部机关财务人员的审核确认或补正后即可连接税务系统进行线上提交及付款,不但大幅减轻项目基层管理人员的办税缴费负担,而且纳税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2.利用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推动工程审计业务高效智能化发展。在以往建筑企业的内部工程审计中,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收支金额大、采购材料众多等特点,工程内部审计往往不能对所有生产及经济数据做到全覆盖审核,且受审计人员主观判断等多方面影响,审计结果与预期相距甚远。在借助企业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平台后,审计工作将被赋予新的动能。一是审计风险的持续降低。运用大数据与“业财融合”系统可以在相同的审计成本下处理更多的原始数据,并利用相关影响因素获取与风险有关的审计线索,更多地用客观因素关联性替代主观的职业判断,降低主观性分析带来的审计风险。二是审计贯彻整个项目周期,实现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的转变。利用大数据“业财融合”系统,不断对各工程项目的相关经济数据及风险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实时监督并发现可能存在异常的数据并进行记录,然后对问题数据进行整理并传送到内部监管与审计人员端口,监管与审计人员再对这些数据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判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全面驱动工程项目监管制度创新和内部审计业务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监管效能和审计治理水平。三是审计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不断提高。以往由于工程数据众多,为兼顾时效、经济与效率,常常采取抽样的模式进行审计。样本本身的代表性和抽取样本的局限性无法规避,由此以样本来推断总体,难以真实反映大量和具体业务活动的特征,无法发现和揭示重大舞弊行为,从而导致审计失败,带来重大的审计风险。利用大数据系统的庞大数据资源,可对海量的工程数据进行全覆盖的汇总、比对、分析,在众多干扰项中找出各种不利于工程建设的价值证据,大大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概率,使得审计成果更接近情况本质、更具参考价值。

三、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国有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将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更加艰巨的困难,同时大数据、财务共享中心、“业财一体化”系统等管理工具的出现,也为国有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抓手和利器,可以大有作为。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通过分析目前国有建筑企业财务管控存在的不足,依托大数据、财务共享中心、“业财一体化”系统,对财务管控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为财务管控体系转型的实现铺平道路,这既是大数据在建筑行业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又是建筑行业开辟生存发展新道路的一次重要变革,更为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业财管控工程项目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