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2023-04-15秦向洁
秦向洁
(日照市东港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26)
1 前言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具体活动经营,还会对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今风险管控的视角下,国有企业应当着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运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开展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更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开展风险防范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要保证企业将风险控制在掌控范围内,全面预防风险限制企业发展目标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于国有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只能做到风险防范,而不能将风险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1]。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就意味着企业要对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有利也有弊,为企业拓宽了发展道路,指明了发展目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风险,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社会在发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拓展,当然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种多样。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
3.1 环境基础薄弱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的风险是潜在的,但有的风险已经出现。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也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对策的基础[2]。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实际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企业内部环境基础的薄弱的问题。如若企业内部环境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行,严重的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国有企业在责任人治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一些董事会、监理会、股东大会等核心机构形同虚设。由于监督管理结构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经营者的管理工作得不到监督,这就会导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期目标,经常会出现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等情况,这对于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3.2 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若想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就要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对于内控的认识不足,且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不作为”的情况,这对于风险防范是十分不利的。国有企业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防范工作,都是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的,而不是某一个部门独立的工作。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评估资质缺失,还有的企业存在风险评估手段和方法落后的情况,这就会导致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也仅限于会计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应当是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而非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职权。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于风险防范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制缺失,对于风险评估、风险实施工作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无法及时准确地测量风险等级。即使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也是进行事后控制,缺乏对于风险的事前控制,风险已然发生,再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但如果保证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性,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则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率,有效减少因风险对企业内部带来经济损失。
3.3 缺乏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能够相互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进行,同时保证企业正常运转[3]。但当今多数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采用的都是“一手抓”的管理模式,基层员工缺乏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和监控,导致收受贿赂、挪用公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企业陷入风险之中。在当今社会上,国有企业高管违规操作,随意挪用资金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伊利公司、创维公司等都存在管理者贪贿的情况。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工作都是管理者“一手抓”,基层员工“不敢说、不敢言”,那么管理者就无法避免在资金管理工作上出现疏漏,从而给企业内部带来不可控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若想全面预防风险,做好风险管控工作,首先就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监督的职权,使得企业内部的环境更加清澈、透明、公正、公开,这样不仅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高效,还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4 风险系统缺失
许多国有企业因为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潜在的或已发生的资金风险,这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还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许多管理者将内部控制工作理解为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管理,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加之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导致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乏实际行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基层员工错误地将风险管理认为是管理层应当工作的内容,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不能及时地发现和指出,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国有企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将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主要内动力,而在工作中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也是每一位企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遇到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因自身工作的疏忽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4.1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还是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内部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内部环境的净化,为内部控制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贯彻执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若内部环境良好,那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不断地增大,但如果企业内部的环境较差,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工作,都难以有效实施。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保证工作效果的基础,在企业内部若想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水平,就要调动内部工作人员对内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关心并愿意主动参与到内控制度制定中。企业应当对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此外,单位也要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招聘,提升单位内部的控制工作水平。适当引入新的专业技术性人才,这对于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着更好的助力作用。就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来讲,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企业内部现有的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管理,完善员工培训、劳动关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员工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企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员工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环境良好,员工工作积极,有热情、有干劲,那么无论是对于风险防范还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都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4.2 建立内控制度体系
国有企业若想开展高效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融合时代发展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重新调配企业的业务流程,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风险防范工作。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经济迅速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要求更高。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利弊共存的,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改革,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道路更加宽广。但也由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不断增加,也会为国有企业带来一些潜在的经济风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以来,经济建设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国有企业若想使自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注重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工作,完善体系制度的改革方向,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企业若想立足于社会,提高社会竞争力,就要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国有企业若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对于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都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推进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利用自身的领导地位和优势,带领企业员工不断改善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环境。
4.3 加强控制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若想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最关键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首先,企业要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机构在企业内部监督的职责权限,并实现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工作的融合。其次,要将风险作为监督工作的导向,无论何种形式的监督都要形成书面报告,而报告中也要列出在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最后,要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确保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风险,能够及时送达相关管理层,这也是完善内控制度,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路径。国有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企业,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企业,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控制,避免有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的情况。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不只是管理者的责任,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监督的责任和义务。所要监督的内容,不仅是自己的工作情况,对于同事、领导、管理者的工作情况也要予以监督和监控。如若发现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要及时指出,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解决策略。只有从企业内部发动内部控制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4.4 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总是密不可分的,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修正,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5]。在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中,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能够准确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各种风险,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找到经济有效的办法,处理已有或已发生的风险,减轻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要保证建立科学、有效、独立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就要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内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成立专门的部门专职开展内控工作,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内控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首先,这个系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督,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而员工和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预警的情况找到潜在风险的项目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其次,这一系统对已发生的风险也有着更好的解决能力,在企业面对已发生风险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避免因时间问题影响风险解决效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全面预防风险的发生,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此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也能够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时发现信息报告,减少风险传达时间,避免因时间抗力影响工作效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企业若想提高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并在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加强控制监督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制订良好的风险防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