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04-15李亚辉
李亚辉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康定 626001)
前言
藏羌彝走廊位于川、黔、云、藏、陕、甘、青等七省(区)交汇处,该区域覆盖面积超过68 万km2,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 万,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全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节庆体育作为一种特色社会文化,对游客极具吸引力,便于开展旅游活动和发展旅游产业。由于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表达技术手段落后,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以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作为切入点,串起“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最终把学术概念变成实施规划,将理论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对实现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节庆体育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我国节庆活动资源丰富,据统计,每年的节庆活动数量已超过5000 个,中国已成为世界节庆活动大国。关于我国节庆体育的概念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没有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概念。节庆体育是在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我国的节庆体育在民间有较完整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征。
2、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它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3、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的意义
3.1、促进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入少、产出高;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旅游产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节庆体育旅游,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节庆体育经过策划和宣传后,能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广大游客的到来,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例如,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活动安排了“火把狂欢活动、文化旅游活动、招商引资活动、文旅体验活动”四大板块,火把狂欢、传统彝族选美、喜迎二十大·奋进新西昌书画展等活动。2019 年西昌市火把节接待游客121.2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34 亿元;2020 年西昌市火把节接待游客365.89 万人次,旅游收入12.09 亿;2022 年西昌市火把节期间,邛泸景区共接待游客308300 人次,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经济收入。
3.2、提高旅游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藏羌彝走廊是一条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民族走廊,在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的节庆体育项目。如,扭棍子、蛾捉(抱蛋)、舞蔴龙、锅庄、赛马、火把节、射箭、摔跤、推杆、藏棋、格吞等等。在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节庆体育项目中,如四川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由民间的六月转山会演变而来,已经有400 多年历史。除了赛马,赛马节更是领略理塘民风民俗的缤纷舞台。背水、搭帐篷、穿藏装、捏糌粑、打酥油茶等比赛饶有趣味,民族服饰表演、藏戏表演、跳弦子、跳锅庄、唱山歌等活动更是异彩纷呈,是开发较成功的旅游项目和线路。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节庆体育活动,不仅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体验到惊险和刺激,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实现节庆流量向旅游产业资源的输送,提升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3、提供节庆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路径
节庆体育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宗教祭祀与节日庆典等活动,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竞技健身、表演娱乐等功能,对孕育、滋养它的“土壤”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城镇化进程,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口聚集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私人和公共投资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产生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城镇化进程使发展空间受限、濒临失传的节庆体育雪上加霜,节庆体育失去了自身的“本土化”土壤,其精神内涵也随之逐渐消亡。节庆体育与旅游融合为节庆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了新发展路径,为节庆体育项目提供了推广、普及、发展的平台。
4、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4.1、节庆体育存续艰难
在节日期间,各地人民举行庆典,以舞蹈等形式,期望驱邪攘灾、风调雨顺、拜神祭祖。近年来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和改善,节庆体育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人们的心态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参加一些节庆体育活动的热情变得不高了。一些节庆体育活动被过度经济化,为了迎合市场过度开发,走向了表演化、市场化,失去了原有节庆体育的“味道”。特别是近两年来汶川县举办的羌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只保留为数不多的几个节庆体育项目,为达到演出效果,多数节庆体育项目经过长期排练在舞台上进行演出,群众参与性不强,除了演员以外几乎没有观众围观,这种发展趋势将会导致一些传统的节庆体育慢慢消失,甚至走向濒临灭绝险境。
4.2、缺乏节庆体育与旅游业综合人才
节庆体育与旅游业为藏羌彝走廊带来经济发展和民族认同的同时,节庆体育保护和传承方面也存在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问题,如节庆体育后继乏人、节庆体育中难度较高的传统技术的丢失等。藏羌彝走廊人才济济,但真正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且又投身旅游行业的人才却很少,在节庆体育与旅游业开发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节庆体育旅游管理经营人才,对节庆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目前从事节庆体育旅游业的综合人才严重不足,其观念十分落后;大多数节庆体育表演随意性较大,内容趣味性底,同质化严重,参演者没有经过培训,专业性不强,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节庆体育旅游业整体素质低下,这种现象无形中消减了节庆体育的魅力,对节庆体育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制约了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3、节庆体育旅游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作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一些景区并没有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基础设施薄弱,存在点状发展、各自为政的状态。例如,康定市若吉村,原设定为一个旅游产业带动全村村民收入,对口帮扶单位花8000 多万元对整个村进行改造,在村口显著位置的农户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整改,位置偏僻的农户只在房顶外观上稍微装饰,虽然有网红通过抖音等平台进行视频宣传,但实际运营效果却不佳,人流量较多时停车位不能保证,菜品较贵,脱离大众消费水平,民族文化活动形同虚设。另外,德格县康巴文都,今年被评为AAAA 级景区,投资8.8 亿,主打“沉浸式康巴文化之旅”、“体验式红色教育之旅”,由文博中心、文创中心、旅学中心、海螺演艺中心、展销体验中心等12 地块组成,是迄今全国涉藏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文旅融合园区。因德格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受旅游资源、经济水平限制,市场主体不成熟,导致产业带动功能疲软,文化旅游产业效益低迷,这种现象在旅游淡旺季交替时更加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4.4、疫情影响下运营压力大、市场恢复缓慢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秋冬季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的传播决定了人群的大规模聚集和流动仍需要处于严格的控制和监测中,同时,疫情带来的不安全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出游需求。节庆体育旅游行业是密集型行业,尽管旅游景区在人员配备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而疫情使各景区企业不得不暂停大部分人员的工作,改为带薪休假,只留下小部分人员值班维持基本运营。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占地面积较大,需要维护的设施设备较多,只要景区存在一天,即便不营业,所需要的耗费如水费、电费、管护费、人工费等费用仍然要支出,甚至出现部分景区贷款发工资的情况,造成运营成本压力大。3 年的疫情对节庆体育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部分景区周边商家大部分收入靠游客消费,游客数量的减少直接减少了商家收入。虽然酒店是自家建造,但同样有运营成本,很多商家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则不得不减少用工量,裁员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失业人口增加。一些旅游公司,在长期疫情情况下,已经开始转型做其他生意,很多旅游业从业者,纷纷辞掉工作进行转行。因此,在疫情的总体影响彻底平息之前,节庆体育旅游市场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5、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5.1、整合节庆体育旅游业资源,注重人才培养
藏羌彝走廊是一条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民族走廊,走廊内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也有个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把藏羌彝走廊打造成节庆体育旅游胜地,必须加强节庆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力度,开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庆体育旅游项目,构建多元化发展路径,打造更多节庆体育旅游产品。每一次活动也是一次检视,取缔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的节庆体育项目,又以丰富的节庆活动为载体,影响游客感官体验,彰显藏羌彝走廊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在整合节庆体育旅游业资源上,应向西昌·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学习,既发展了旅游、商贸,又加强了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
节庆体育旅游业发展既需要节庆体育人才,又需要旅游业专业人才。为解决节庆体育旅游业综合人才的不足,应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一是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可以定向合作,培养兼备节庆体育和旅游业的专业综合人才;二是举办各类本土节庆体育旅游业综合人才提升培训班,着力培养节庆体育旅游管理人才。由各地旅游局牵头组织,邀请国内著名节庆体育旅游培训专家和教学名师主讲;三是建立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人才专家库。通过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联系,吸纳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精英组建节庆体育旅游综合人才专家库,进一步整合藏羌彝走廊旅游专家资源,为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四是借助对口援建、重大项目等载体,充分发挥援藏、援彝、援羌干部人才的智力优势,积极引导他们为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业发展献计献力。
5.2、加强规划布局,增强节庆体育旅游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
在藏羌彝走廊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布局,从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健全节庆体育旅游业政策,统筹引导节庆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网格”为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市)州、县、景区三级节庆体育旅游业管理部门的市场开发宣传营销机构,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加强节庆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的力度,共同参与节庆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全过程,提高节庆体育和旅游业融合效率,激活节庆体育消费市场,显著带动相关消费,从区位、规模方面对节庆体育旅游业加强规划布局。
通过助农扶贫,增强节庆体育旅游业市场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从文创旅游商品研发助推扶贫。组织开展贫困地区文创旅游商品资源调查,初步建立特色文创旅游商品组成的资源库,根据当地“一县一品、一县多业”的发展模式,全力帮助贫困地区挖掘、培育、申报文创旅游商品,推动将贫困地区的文创旅游商品就地转化为产业,引资或由政府出资在县、乡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厂,对产品进行初加工或精装,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二是从人才支撑助推扶贫。通过技能提升,促进当地群众就业,鼓励旅游企业或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对农户进行就业机能培训,培训包括文艺表演、市场营销、食宿服务、导游解说等。对培训合格的农户,景区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5.3、开发线上旅游,加强疫后节庆体育旅游市场引导
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业应当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各网络平台为依托,加强对大众旅游观念、旅游资讯、节庆体育旅游概念等宣传和引导,如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短视频、旅游公众号等媒介持续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和热情,尤其是要借助网红效应和网红旅游代言人对当地节庆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宣传。注重培养一批本地、本村网络直播,如“网红局长刘洪”、“理塘丁真”、“遇见甘肃”等。受疫情影响,线上旅游还可以将原本一部分门店的业务转移到线上,加强网络商城的开发和建设,如网上的节庆体育旅游线路咨询、网络私人节庆体育旅游定制、线上节庆体育文创产品销售、网络会员预订优惠、网上旅游优惠券发放等。疫情常态化后,人们对病毒的恐惧渐渐消失,将率先从短途旅游试水,节庆体育旅游市场将首先恢复短线周边游,如周末游、郊区游、乡村游等,这对区域旅游综合能力提出挑战,尤其像藏羌彝走廊这种地广人稀、景色宜人的节庆体育旅游胜地,更应该把握住机会,加强疫后节庆体育旅游市场引导,共同打造藏羌彝走廊节庆体育旅游品牌。
6、结语
总之,新冠疫情虽然给节庆体育旅游业带来很大损失,让我们看到了节庆体育旅游业的脆弱性,应对风险的能力还不强,短板明显。但在整体经济宏观向好的情况下,随着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节庆体育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所受到的冲击和损失将是有限和短期的,相信节庆体育旅游业还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节庆体育旅游业将会得到发展,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