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

2023-04-15邓海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湘西民俗民族

邓海文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活动密切相连,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全球一体化、加速近代化、强势文化向弱势群体的冲击下,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湘西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是以民俗体育文化为载体,又以旅游资源发掘、整理、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以让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在维持一个健康的社会运行中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作用。

1、湘西北地区少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特点

1.1、资源丰富且配套性良好

湘西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自然风光,使得这里的旅游业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猛洞河著名的浮河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通过对区域旅游的开发与经营,旅游产业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并逐渐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湘西民俗多样,具有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其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民俗体育活动、少数民族的建筑和服装,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湘西民族歌舞多样,歌舞表演充分体现了湘西民族的勤奋、勇于创新的生活风格;民俗文化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如土家族“社巴节”、“赶年节”;苗族“四月八”、“赶秋节”、“六月六歌会”等各种节庆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和旅游业具有非常丰厚的资源,具有特有的民族风情、辉煌的民间体育和美丽的风景;庆典仪式的多样性,在国内尚属少见。

1.2、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显著

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众多,但其地方特色明显,地域特色明显。从一个国家保存下来的传统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一些发展轨迹,感受它的生命之美。社区生活空间的差异表现了区域特征,体现了独特的民族运动环境和区域的体育气氛,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比如,“跳马”、“打飞棒”、“赛龙舟”、“苗鼓”、“舞狮”、“上刀梯”,这些都是苗族的特色。若加以适当的发展,并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民俗运动和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展示湘西少数民族民族运动与旅游业的地域特色,从而更好地利用当地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湘西的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湘西的少数民族民俗呈现出多元化、错综复杂的特点,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其实是一种地域上的文化差别。各民族生存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其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与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密切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湘西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湘西各民族的习俗和习俗。从时间上看,很多民俗体育都是有规律和季节的。例如,苗族“四月八”、“六月六歌会”、“赶秋节”,土家族“打春节”、“社巴节”等,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1.3、湘西少数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功能多样

独特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使其自身具备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1)健身功能。民俗体育是指游客通过身体的形式进行直接的锻炼,从而达到身体的协调发展,得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促进健康的效果;(2)观赏功能,以民族运动为载体,让游客领略到了竞技竞技的精湛技艺;(3)参与功能。民俗体育运动具有娱乐性、大众性、对抗性等特征,并且易于掌握,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4)娱乐功能。湘西各族群众的体育运动,是各族群众智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休闲和娱乐性,使游客在节日期间获得了愉悦的心情;(5)科学考察功能。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独特的精神,从这个民俗体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艺术等等;(6)教育功能。民俗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最直观地体现国家的精神风貌,具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2、湘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2.1、社会文化因素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现代潮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居民的日常消遣方式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打麻将、看电视、上网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在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中,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 人数较少,尤其是在传统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多地参与到传统的文化遗产和发展之中。有些人是活跃于民俗体育的,却始终以各种形式改造和剪裁传统体育项目,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的传统体育项目丧失了其民族特色、历史风貌、文化内涵和魅力,导致其原生态性退化。

2.2、民俗体育旅游人才因素

民俗体育旅游人才素质对其旅游接待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它的可持续发展。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从业人员、市场运作和监督管理人员。湘西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从业者普遍素质偏低,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对湘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也没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缺少专业的技术。区域民间体育旅游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大多未能准确掌握其发展的内部规则,导致其监督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2.3、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因素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健全能够改善游客的欣赏感和舒适度,是促进景区旅游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物质条件。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山区多,地势险峻,加上区域内的经济条件较差,运输条件不够健全。因此,许多民间艺术运动景点的可入性非常低,现存的大部分运输工具大多缺少便捷性、快速性和舒适性;民间体育场所数量较少,特别是高档的体育场所少;同时,还需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特别是供水、供电、卫生等方面;应急管理、旅游购物、信息咨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城市旅游的迅速发展。

3、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人断层危机

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的要求不断提高,湘西属于老、少、边的地区。在贫困的地方,许多青年被迫离家打工,以改善自己的家庭的生存条件。而湘西地区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又带有明显的民族属性,且不同民族间的排斥心理,使得许多传统的体育传统产生了“断代”的危机。另外,一些演艺公司以高价从民俗体育文化中挖掘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导致了传统的优秀传统人才的流失,从而对民俗体育和旅游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2、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力度不足

现在,农村游已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旅游方式,然而仅仅靠观光已无法让人满意,并且难以挽留和下次再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游览的地方,去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得到轻松,又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习惯,为旅游者增添文化的底蕴。当前,湘西民族风情村落在发展的进程中,多数村落都是借助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进行运动。例如,在湘西的“大步行”线路上,就有两个具有中国民族风情的村落;一个是花垣县的十八洞村,一个是吉首市的德夯村。但是光是步行,就忽略了湘西的深厚的民俗、体育和旅游资源,像荡秋千、抵杠、跳竹竿等,还有一些已经被开发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还存在着“散、杂、差”的问题,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无法充分结合,无法充分地吸收旅游者,无法充分利用湘西的少数民族风情村落的整体优势。

3.3、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湘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村落民间艺术和运动项目仍保留着原有的风貌,这与交通条件、场地设施等因素有关,湘西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村落,其设施和设备稍显滞后,在发展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信号、交通便利、场地规模等问题,制约了发展的开展。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已存在较多的废弃、陈旧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设备,如德夯村八人秋千闲置于野外,未进行维修保养,导致八人秋千设备老化,无法再用。另外,传统的运动设备的制造不但在人工费用上花费较大,资源也是一样,也有很多问题。因此,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不但会对民俗体育文化和其它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4、开发湘西少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对策

湘西少数民俗体育观光资源是集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资源。它是湘西各族人民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明璀璨的明珠。湘西少数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少数民族的体育旅游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整理、筛选和升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从潜力到效益的转变。

4.1、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湖南西部作为“桥头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良好的发展前景。由张家界至德夯、王村、凤凰,在渠道和其他地方,都有发展苗族、土家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所以,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如何实现区域性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正确处理好民俗体育的发展,既能充分利用地方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又能促进国家统一,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4.2、构建“大湘西”体育旅游品牌

“求同”是指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求同”,充分发挥张家界和凤凰等知名旅游景区品牌的作用,促进体育旅游资源共享、市场交流、产品优化、区域合作,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双赢,构建“大湘西”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其基本要素有:战略服从、资源共享、线路连接、形象搭车、推广合作。战略上的“求异”,是指在不违反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突出当地的特点,发展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辟区域旅游新途径,携手创建“大湘西”运动旅游品牌。可以从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成功的旅游策划和发展的成功案例等几个角度进行。

4.3、挖掘、创新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湘西是多民族地区,可开展体育活动的项目很多。现在已经发展了一部分,但是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像“打飞棒”、“抢贡鸡”、“跳马”;苗族“爬竿”、“摔跤”、“上刀梯”;侗族“抢花炮”、“草球”;瑶族“人龙”和“大陀螺”。这些运动旅游的发展,至今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4.4、多方集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好西部的发展机遇,拓宽融资途径,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全社会办民俗体育旅游的新模式,加强民族体育旅游的基础建设和服务支持,以适应广大游客的多元化需要,并将其融入到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之中。

4.5、重视少数民俗体育旅游人才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发展湘西民俗体育旅游,急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民俗体育旅游经营者能否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良好的资源配置能力,这就决定了传统的运动文化的发展与没落,即经营者要有远见的观念和现代的经营素质。要发展和管理民间运动的民间体育人才,必须在人才观念和人才政策上进行革新和改革。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推动民俗体育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4.6、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要组织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举办登山运动、参加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的优势,借助新闻媒介对湘西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全面的展示。调研结果显示,湘西地区的发展潜力很大,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续的、需要各方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才能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4.7、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

湘西分为两大块,分别是南边和北边,每一块都有各自的特色。北部地区土家族人口众多,土家族有“赶年”、“元宵节”、“向王节”(六月六)、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龙灯、狮子、竹马、玩贝壳、划荷花舟等运动项目尤为突出;南部苗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为“赶秋”,即舞狮、上刀梯、鼓舞;民间体育项目有打猴鼓、荡八人秋千等。苗族和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资源较为丰富的。

节日体育资源是我国少数民俗体育资源的凝聚,也是对外观众、传媒宣传自身民族运动的重要载体。只要是体育资源产业化成功的地区,就必然会有广泛的民间节庆,比如,元宵节、四月八、龙舟节、赶秋节、百狮会等,这些都是以节庆为载体,大力宣传民俗体育文化,成为湖南民运会的官方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是一张高水平、标准化的、推广民族节庆和体育运动的品牌。湘西各民族的传统节庆具有良好的旅游价值,而发展民族传统节庆是发展民族传统运动的良好方式。在旅游者、民族节日、客源地,民间体育资源与其工业化生产之间有一种周期关系,节庆是推动和扩展民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而民间体育资源的工业化将为其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4.8、制定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联姻”的政策

湘西州政府要大力扶持民族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推动民俗体育和旅游的融合,推动民俗体育和旅游业的融合,实现互利双赢,“回归自然、融合、融合、共享”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它体现了当前民众的消费需要,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模式。根据调查,对中外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是风景名胜,其次是历史和文化。湘西风景秀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可以利用张家界、古城凤县、猛洞江、桃花源等景区的天然资源,选择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观赏价值;在旅游区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利于边区的旅游业发展。

将湘西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内涵融入湘西旅游总体形象,在推广活动中创新营销方式,健全市场经济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推动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保障湘西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及体育活动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文化体育和传统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是由民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民族文化形态。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民间体育项目也渐渐丧失了它的主体性,有的甚至因为长久以来的被忽视而渐渐消亡。当前,我国民间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须把握好这一契机,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保护。

猜你喜欢

湘西民俗民族
冬季民俗节
我们的民族
民俗中的“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俗节
欢乐湘西
多元民族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