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与管理
2023-04-15高希英夏正凤高雁茹
高希英,夏正凤,高雁茹,孙 俪
(1.东海县黄川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 东海 222321;2.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江苏 东海 222300;3.东海县花卉研究推广站,江苏 东海 222300;4.江苏东海县温泉镇农村经济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东海 2223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更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关口。黄川镇自2011年经东海县编办批准,成立东海县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十多年来,东海县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夯实监管基础,2022年,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获批江苏省五星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本文对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希望为黄川镇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1 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现状
1.1 政府重视,齐抓共管
黄川镇2011年成立东海县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黄川镇人民镇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了具体监管人员与工作职能,自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开始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后,镇政府又及时对监管人员及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并聘用24名村级协管员。同时,黄川镇人民镇政府又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上级政策精神,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创牌立信建设工作方案》,《东海县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免费为民提供蔬菜农残速测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并严格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1.2 制度健全,监管到位
1.2.1 队伍体系制度健全
为了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黄川镇镇政府设立了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其中乡镇监管站现有监管人员8名,其中专职的7名,兼职的1名。配有专门的办公室和检测室,检测室面积达24.8m2,电脑、网络、农残检测仪、合格证打印机、恒温箱、水浴锅、冰箱、移液枪、电子天平、各类低值易耗品等检测、追溯设备等办公和检测设备一应俱全。在前元村,新沭村、桃李村、宋吴村、演马园区、瑞沃农业集团六个村级服务站点,配齐电脑、农残检测仪、合格证打印机等设备,开展检测及合格证打印工作。以镇政府文件形式聘用24名村级协管员,签订聘用合同,制定了村级协管员管理办法,2020年发放协管员薪资50600元,2021年发放协管员薪资59800元。
1.2.2 监管制度健全
为了强化工作,黄川镇制定了《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相关制度实行上墙管理,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台账健全完善。2020年黄川镇人民镇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黄川镇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对各行政村、各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各部门、各行政村的职责。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的考核意见》、《村级协管员考核细则》,每年对监管员、协管员进行一次考核,便于对质量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进行有序管理和科学考核。形成了全乡镇上下齐抓共管的有效监管机制。
1.2.3 推动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完善
2019年,黄村镇制定《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监管站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电话,安排专人坐班,及时记录咨询、投诉内容。确保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监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的处置。例如,2022年4月13日坐班人员接到李女士的咨询电话:在基地采摘的草莓外观畸形,是不是用药所致,能不能食用?技术人员回复草莓畸形果主要病因是授粉、受精不良,或开花期肥、水及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不良所致,不影响食用,李女士很满意。同时,定期不定期安排监管人员对全乡镇的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督查,不断提高监管的频次与力度,全面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加大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力度,努力保证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1.2.4 开展追溯制度建设
2021年黄川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结合东海县黄川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截至目前,引导338家规模主体注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可溯源产品483个,建立生产档案484个,可溯源批次505批次,打印溯源标签48960张,入网主体追溯覆盖率达100%。每个监管员、协管员、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均配齐移动监管终端设备,下载并熟练使用移动监管APP。2021年以来,开展企业自检160次,企业委托检测7735次,打印合格证22591张,入网主体打印合格证覆盖率100%。
1.3 规范行为,安全水平提高
1.3.1 建立网格化管理
黄川镇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年初对8名监管员、24名协管员进行动态调整,绘制详细的监管网络图,明确每名监管员、协管员的监管对象,要求每位协管员全年对监管对象日常巡查至少2次,抽检2次以上,做到日常巡查和抽检全覆盖,不留任何死角,建立了“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在草莓园区、村公示栏等醒目位置张贴连云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58处、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录56处,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标语108条,对每位监管对象及广大普通农户发放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手册800多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方位,无死角。
1.3.2 开展宣传培训
为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能力提升力度,黄川镇坚持组织培训指导到位、宣传宣介到位,每年组织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和农产品经营主体人员进行培训。监管人员全年接受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培训5次共计100学时,村级协管员全年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培训3次共计52学时,企业内检员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2次共计28学时。同时乡镇联合东海县农广校、蔬菜站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培训13期,共计487人次。发放农药安全使用、农村法律法规等培训教材1500份,草莓生产操作技术规程1800份,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入户率达100%。
1.3.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就是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就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关键措施。以黄川主导产业草莓为例,黄川镇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了1866.67hm2,销往北京、天津、临沂、徐州、淮安、南京、合肥等地,产销两旺,面广量大,是广大农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为了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黄川镇监管站邀请了江苏省农科院赵秘珍研究员,扬州大学高洪胜教授及东海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站、作栽站、土肥站等相关专家来黄川镇进行指导培训,并且多次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服务,对草莓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培训。黄川镇监管站还结合黄川镇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需求,用身边人说身边事,邀请黄川镇的土专家现身说法,用土专家的亲身实践经验告诉农户,运用标准化生产草莓,既保证了草莓的质量安全,又增加了农户收益。
2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监管力量薄弱
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农技推广站属于一套班子挂两个牌子,归属乡镇党委管理,虽然目前黄川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有8名工作人员,村级有24名协管员,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只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技推广站的农业技术推广作,还要完成乡镇党委安排的乡村振兴、乡村环境治理、维稳等其他工作,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职务多层叠加,工作人员无法全身心地将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农产品质量监管层面。同时,这些监管人员虽然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是大多数都只是经过“粗略地”培训上岗,并且年龄普遍偏大,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良莠不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意识也不足。并且虽然黄川镇已经设置村级服务站点6个,但是黄川镇有22个行政村,均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只有6个村级服务站点,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法真正地做到全方位实时监管。
2.2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农产品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农产品检测需求。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虽然拥有检测室和检测仪器,但是现有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比较单一,只限用于快速定性检测,检测结果也不能成为农业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依据。如果农产品需要更详细、更深的检测,则需要到县、市甚至省级层面更加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院所。同时,目前黄川镇检测范围只限于蔬菜、草莓、稻麦的定性速测,而水产农产品、畜禽农产品则无法检测,检测范围窄小,难以实现农产品应检尽检的要求。
2.3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不足
每年黄川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都通过组织培训班、发放宣传纸、悬挂横幅等方式,宣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创业等,滞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教育程度不高的老年人、妇女,这群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手段存在认识不清、目标不明和信心不足,对于什么是绿色、有机农产品,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等完全不懂,对于农产品的农药、肥料的使用仍然按着“老经验”、“老方法”,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二是随着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升高,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眼前的短暂利益,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只追求农产品的产量。不愿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或者虽然建立了检测室,但是为了片面追求利益,不愿自检,即使检测了也普遍存在“检不出、检不了、检不准”的问题。三是很多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判断标准仍然不是完全清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知仍然不足,消费时仍以价格作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导致很多优质产品“无人问津”,不安全的农产品在市场中不断出现。
3 未来工作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监管组织的力量
建议黄川镇进一步加强完善专业人才招用制度,拓宽招录渠道,根据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到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聚集地组织开展基层就业座谈会、宣讲会等活动,引进专业人才,引导鼓励专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事业,为乡镇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打破乡镇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事、经费、财产及业务的制度,建议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负责协调和监督,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从其他事务中解脱出来,专业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设一支专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断扩大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点,招聘村级协管员,根据每个村的产业特色,从本村中录用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农技人员,保障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真正地做到全方位实时监管。并且,进一步强化监管人员素质提升,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强化乡镇监管人员的理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重点是加强监管员的检测检查实践动手能力,全方位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
3.2 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进步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建议黄川镇根据本乡镇农业和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当前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科学技术,将当地特色渔业和畜禽纳入检测范围,扩大检测检疫范围,运用定期培训、技能考核等多元化的方式,提升监管人员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应用水平,获取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有效为农产品的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3.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宣传培训力度
通过宣传引导,不断加深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除了必要的发放宣传纸、明白卡、知识手册、悬挂横幅等线下宣传外,建议黄川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电子屏、微信、短视频、农技耘等现代媒体技术,充分抓住农闲农时时节,充分利用科技卫生农业“三下乡”、“315消费者权益日”、“科普周”、“乡村赶集”等平台,生动、丰富、全面地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宣传,全覆盖地吸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投诉举报渠道,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事件曝光、举报有奖、“黑名单”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治理中来,不断打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