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3-04-15王维
王 维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冷轧厂,河北 邯郸 056015)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越的扩大,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工厂也在日益增多。现代工业企业的重要特点表现在劳动分工精细化、协作关系复杂化,工厂作为制造业的代表,其人员复杂,核心管理问题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工厂人力资源工作的对象涵盖了所有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按照岗位类型,可以分为管理序列(行政管理级别、厂长、部长、主任等)、专业技术序列(生产技术员、设备管理员、财务人员、行政、人力专员等)、生产操作序列(现场操作、机械维保等)、销售序列(销售业务员)、勤务序列(后勤、保安、食堂、保洁、司机)。工厂因为自身的特点,人员多、事务多、类型多,需要管理的事务非常庞杂。如何对一个新筹建的工厂进行人力资源上的管理,逐步实现工厂的正常运作呢,下面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模块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包括人力预测、人力增补、人力培训。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对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对工厂未来的人力资源变化进行预测,及时制定人员增补和培训计划。有些工厂由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未能充分地进行,经常看到工人工作负荷过大或者过于轻松的情况出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这种人力的不平衡配置,谋求合理化。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是编制计划,主要包括构建组织架构、进行职务描述(包括员工的资格要求、工作内容说明等)、薪资水平设定等。二是配置计划,根据生产节奏计划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岗位空缺等。三是需求计划,讨论研究目前需求的人员数量、人员何时匹配到岗。四是供给计划,决定人员的提供方式、内外部流动的模式和获取途径。五是培训计划,根据生产现状决定培训需求、内容形式等。六是投资预算,既以上各项工作计划的预算费用。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一是组织好架构。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设定好组织人事架构,建设工厂需要设定什么部门、什么岗位、什么人员,要先做顶层,然后从上到下逐步配备人员。同时也要考虑到工厂近几年的规划,留下适当的修订空间。二是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各个组织部门的职能目标后根据组织目标和职责,进行工作分析然后确定岗位编制及人员数量,明确岗位职责。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
一是定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二是定岗,根据需要确定各类岗位。明确最低岗位数量,保证各岗位之间有效配合。三是定编,明确工厂目前建设阶段需要多少适合的人数,这是规划的难点。在整个过程中不要限定定编的方法,注重有效性,及时做好人才储备。四是定员,在定编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需求配备人员数量。五是定薪,根据岗位等级制定工资等级,根据不同人群设计绩效管理办法,制定奖金发放标准。六是定制,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聘用程序、培训制度、绩效管理办法、员工激励政策、福利计划、劳动合同等。
二、人员招聘
(一)招聘渠道
一是外部招聘,可以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市场招聘、职业介绍所、网络招聘和猎头招聘等途径进行。二是内部招聘,当工厂逐步成熟后,可以对工厂已有人员进行内部提升、工作调换等。
(二)制定招聘说明书
招聘人员开展招聘工作前一定要制作正规的招聘说明书。招聘说明书主要包括企业简介、职位信息情况(职责、人数、资格、地点)、联系方式、其他需要准备的材料说明、招聘截止日期等。
(三)面试甄选
对应聘者还要进行面试甄选,面试官应首先阅读工作规范和职位说明书;其次,评价求职申请表;最后,设计面试提纲。通常采用认知能力测试、人格兴趣和成就测试、工作样本测试、管理评价中心法、小型工作培训评价法五种方法,帮助面试官看清候选人本质,达成人岗匹配,人尽其才的招聘目的。要尽量做到好中选优,在与应聘者面谈的过程中,主要需要了解其工作经历和求职动机,分析其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是否与岗位匹配。同时要考察其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工作潜力三部分,为其日后匹配岗位做好规划。
三、培训开发
(一)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高层管理者具有决策权,培训内容设计应从全局性角度展开,侧重决策、领导、理念方面。常见的培训内容有企业组织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公关危机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精益生产等。
(二)车间主任培训
车间主任是工厂生产单位的核心,他既要带领团队完成生产任务,又要进行质量、成本、人员的控制,应该侧重其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升。常见的培训内容有角色定位、生产现场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
(三)班组长培训
班组是工厂生产活动的落脚点,班组长在日常的生产中直接与一线岗位、人员接触,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班组长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其开展的培训尤其重要。常见的培训内容有沟通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安全管理等。
(四)一线工人培训
针对新入职员工对工厂了解不深,对岗位和生产流程不熟悉,尤其需要加强岗前培训。常见的培训内容有规章制度、生产操作、产品知识等。不论经过何种内容的培训,经过培训后都需要对培训进行效果评估,包括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以便于日后组织培训的规划。
四、绩效管理
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以绩效考核为依据,将员工的收入和个人绩效挂钩。通过可量化的绩效将奖励机制融入企业目标和个人绩效,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绩效管理的结果也可决定员工的薪酬、晋升、调动和培训等多方面。
(一)绩效指标的量化
使用数据来量化员工的业绩和技能,完成工作要求的产量、计划率、质量要求等。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遵守客观、明确、简便原则,保证数据指标指定的有明确的标准,便于操作。
(二)不同岗位的差异化设计
一是生产操作部门,与一线生产直接挂钩,数据指标以月为单位,主要考察生产、质量、设备、安全等,辅助一些学习、行政事务类指标,权重予以区分。生产部门内部按照车间主任、班组长、普通工人设定不同的绩效量化表。二是专业技术部门,侧重技术研发、质量管控、专利创新等指标的权重,辅助一些日常事务处理类指标,权重予以区分。三是行政事务部门,在针对行政、人力、后勤这类人员的绩效指标设定时着重强调满意度考核,日常事务工作完成率考核,一岗一表。四是销售部门,增强绩效的激励作用,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销售指标可设定月度、季度、年度三档累计循环奖励模式,彻底拉开销售人员的绩效薪酬,做到优胜劣汰。五是管理部门,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确保年度工作完成。每月兑现部分年薪折算,年度以绩效指标总体完成情况兑现年度绩效奖金。
五、薪酬福利
(一)工资
工资的设定实行等级制度,建立在工作分析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从该岗位的价值和对员工的要求出发来设定。在具体设定时可按照各种不同序列来评估,同一岗位员工工资基本保持同一档次。
(二)奖金
根据绩效薪酬计算奖金,对同一岗位的不同职工在薪酬中可以加以区分,出现同岗不同酬现象也很正常。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办法进行工作支撑。
(三)津贴
参照职工出勤情况,设定一些全勤津贴、夜班津贴等,对于设定该津贴的岗位要事先经过调查,再决定是否需要。
(四)福利
五险一金以及防暑防寒费用发放等。
六、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
员工入职手续的办理、员工信息档案的整理、劳动合同的签订、员工离职管理、员工劳动纠纷争议处理等。劳动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工厂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劳动关系的好坏关系队伍的稳定和工厂的市场竞争力。
七、结语
本文从六大模块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的解读,能够有助于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在复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矛盾,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勇于面对挑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求对策,有效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