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痛风的发病原因分析及诊治方法
2023-04-15郭洪伟
郭洪伟
(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 海城 114200)
近年来,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饲养品种也不断增加,很多养殖户选择规模化饲养肉鹅及蛋鹅,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目前,辽宁海城地区鹅的存栏量已经达到200 万只左右,每年向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种蛋、鹅雏、肉鹅和鹅蛋,成为北方地区鹅产业的集散地。由于规模化养鹅发展时间较短,技术并不成熟,鹅日常容易感染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每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感染渠道、发病特征都不同,可以使用到诊治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以最常见的鹅痛风为例,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诊疗思路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1 诱发鹅痛风的原因
1.1 饲料原因 要有效治疗鹅痛风,必须积极找出诱发该病的原因,要先总结以往的养殖经验,分析不同品种的肉鹅、蛋鹅出现痛风的共性特征,进而找到诱发疾病的根本原因。饲料是否变质、饲料当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情况,都是决定鹅健康生长的主要原因。如果营养搭配方法不合理,在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蛋白质,或饲料发霉,含钙量过高,缺乏其他的维生素,造成营养失衡等,很容易增加痛风的发病概率。再加上粗粮和精粮的搭配方案不科学,也会增加鹅的消化负担,出现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引发痛风。
1.2 疾病和用药原因 在鹅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等,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对肾脏有着潜在性的中毒作用,造成肾脏损伤,从而影响尿酸盐的代谢,引发痛风。
1.3 环境管理原因 鹅的养殖设施比较简陋,一般为塑料大棚鹅舍,舍外配套运动场地,日常饲养管理应主意鹅舍保持干燥通风,这是因为潮湿的空气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圈舍内部不通风、同一圈舍中的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同时,环境阴暗、长期不见阳光,会导致鹅的羽毛没有光泽、产蛋质量及数量下降,还能引起痛风。所以,如何改善鹅的饲养环境,提高饲养员的饲养管理能力,为鹅群提供舒适的城成长环境,才是养鹅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鹅痛风根据诱发因素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2.1.1 内脏痛风 该型痛风是鹅群感染频率较高的一种痛风,临床的发病特征不明显,主要是机体代谢功能异常所致。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有明显增高的症状,如果不对病鹅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无法及时发现病症。疾病后期会发现病鹅出现精神状态不佳、没有食欲。饮水量增多,运动量减少,不愿意戏水,经常躺卧在原地闭目休息,会有羽毛光泽度下降、蓬乱的症状。肉眼可见鹅嘴、脚掌颜色泛白,排便的形状和颜色也较为异常,特点是排白色的稀便,严重时会出现排泄器官发炎。另外,病鹅体重下降、停止发育,需要养殖场引起重视。
2.1.2 关节痛风 此型痛风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主要发病位置是病鹅的各个关节处,会有明显的关节红肿。如果不及时治疗,红肿处会产生多个结节,触感较硬。除此之外,病鹅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出现双脚发软、无力振翅。痛风严重时会有跛脚,行走速度慢,站立在原地时有腿发抖、站不稳的症状。而且,病鹅体温升高达42℃。有些病鹅还会伴有贫血症状痛风没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任何时间段都有可能暴发该病,要求饲养人员严格、有序的完成日常的每一项饲养管理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
2.2 病理变化
2.2.1 内脏痛风 如果有病鹅因为该病而死亡,应对其进行解剖处理,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以此作为区分痛风类型的关键依据。通常病鹅肾脏肿胀,颜色异常,一般以颜色发黄为主。同时,肝脏、心脏等器官上肉眼可见一些白色的薄膜或豆渣状的物体附着,应进行实验室化验,判断不明物体的性质特点。观察肠道和输尿管的变化情况,分析病症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死鹅的输尿管肿胀,内壁上附着有结晶状的物体,并且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尿酸盐,即可判断为内脏型痛风
2.2.2 关节痛风 该型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但为了避免饲养人员混淆了关节痛风和其他关节类症状,造成治疗无效的情况。应对病鹅的病理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对病变位置上的结节进行穿刺,取内容物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症类型。同时,对病死鹅的关节进行切除,剖开关节腔观察内部是否有黏性液体或者干酪状的物质。最后,应结合病变的具体情况,对关节的坏死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3 基础诊断思路
3.1 诊断要点 诊治鹅痛风,兽医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素质,能够端正工作态度,规范工作流程。例如,在病症诊断时,应先分析发病原因,对病症的传播渠道和致死率展开分析,对病死鹅采取解剖处理措施,结合临床诊断结果,确定痛风类型,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要确保诊断流行科学规范,注意诊断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优选见效速度快、治愈率高、成本较低且易操作的方法。
3.2 鉴别诊断 痛风与软骨病、浆膜炎、禽霍乱等多种疾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要求兽医结合以往的诊疗工作经验,整理工作资料,找出病症之间的异同点。
3.2.1 软骨病 痛风与软骨病在发病时都会出现病鹅无法长时间站立、行动不便、关节肿胀等症状。但软骨病主要是因为病鹅身体中的钙含量较低,而发生痛风与日常摄入的蛋白质、钙元素的数量较多有一定关系。说明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进行实验室化验后就可以准确区分病症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3.2.2 浆膜炎 痛风与浆膜炎都会导致病鹅发生瘸腿、排稀便等症状,解剖时,可以肉眼看到很多白色的物质附着在心脏、肝脏上。但痛风疾病大多会出现在日龄较小的鹅群身上,患有痛风病后,内脏上附着的物体没有膜,类似石灰;浆膜炎以白色的膜状物为主。此外,病鹅患有痛风病后,腿无法站立;但感染浆膜炎后,主要是会在患病时摔倒,严重时两脚会不自主的呈现出划水状。
3.2.3 禽霍乱 痛风与禽霍乱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病鹅排泄功能异常,出现拉稀便的问题,肛门周围有粪便的附着物,也会伴随有关节肿胀、行走能力异常的情况。差异是:痛风病与代谢能力有关,不会传染给同圈舍其他健康的鹅。但禽霍乱有较强的传染能力,会导致养殖场内大规模暴发疫病的情况。
3.3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诊断工作是精准判断病症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无菌采取内容物进行病菌分离培养试验,判断病原体种类,分析病菌适宜的生长条件。如果没有发现细菌生长、繁殖的情况,则要进行内容物的稀释处理,采用镜检措施观察内容物中是否存在尿酸盐颗粒,以此为依据确诊病症类型。
4 有效防治措施
4.1 关注饲料的营养及卫生 基于鹅群感染痛风病的主要原因与饲料营养搭配不均、无法满足鹅群的成长需求有关。为了落实鹅痛风的防治工作任务,应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饲喂水平,要求饲养人员能了解不同日龄大小的鹅,每日需要摄入多少营养元素。并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做好饲料的采购、存储和使用管理,从卫生管理的角度为饲养人员分配工作任务,提高饲养人员的责任意识,关键要禁止饲养人员随意将发霉的食物作为饲料。同时,要考虑饲料的适口性,一般要重点关注饲料是否具有多汁的特点,掺和一部分青贮饲料,并采用粗饲料与精饲料相互搭配的方式,锻炼鹅的肠胃功能。还要根据鹅的日龄和体重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的含量。通常蛋白质含量要控制在饲料总比例的15%~18%,注意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为了节省饲养成本,很多养殖场还会尝试自行种植绿色饲料,这是循环经济模式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从根源上管控饲料质量及成本,降低由于饲料问题引发疾病的几率。
4.2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工作 防治痛风病关键在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并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有效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这需要养殖场意识到保证鹅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定期根据鹅群的日龄、体重、精神状态变化情况,对鹅群进行疾病筛查工作。同时,应专项展开对饲养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饲养人员临床辨别各种疾病的能力,这样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及时发现鹅群的异常状态。另外,完成疾病筛查工作后,还可以在疾病高发期通过使用药物来预防疾病。关键要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提高鹅群自身的免疫力。
4.3 提升环境管理工作质量及水平 由于圈舍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达标,也会造成鹅发生痛风问题。养殖场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按时做好通风管理工作。在天气晴朗时,将鹅群放出圈舍,接受阳光的沐浴,这样可以提升鹅群的代谢能力,助力鹅群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同时,选在鹅群外出散步、晒太阳的时间段,集中完成粪便的清理、食槽清洗等基础工作,使用消毒水喷洒圈舍的每一个角落,避免细菌滋生。另外,应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推广自繁自养的管理方法,禁止在外地采购雏鹅,并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养殖场。内部养殖人员之间要采用分类、分区域饲养的方式,严禁随意更换工作区域,还要在每日进入圈舍之前,先做好衣物消毒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质量及效果,保障鹅群的健康成长状态能达标。
4.4 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当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化验工作确诊病鹅患有痛风病时,应对病鹅进行单独饲喂管理,如果条件有限,在同一圈舍内设置栅栏,单独隔离病鹅。痛风病虽然不会传染,但是病鹅的日常饮食要与健康鹅区分开。对病症较轻的鹅,可以在水槽中添加稀释过的碳酸氢钠,帮助病鹅将体内多余的尿酸盐排出。如果病症较为严重,要根据其日龄大小、体重、病症特点使用不同的药物种类,控制药物用量。比如,亚硒酸钠、碘化钾、磷酸二氢钾等,都是常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有着良好治疗效果。一般连续给药5d 左右,就能治愈病症。
5 结语
常见的鹅痛风分成内脏型痛风、关节型痛风两种,不同类型痛风的临床症状不同,要科学制定不同的诊疗计划。同时,痛风与软骨病、浆膜炎、禽霍乱有许多相似之处,要认真做好区别和鉴定。在养殖场决定落实痛风病的防治计划时,还应重点关注饲料的营养及卫生,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工作,并要提升环境的管理工作质量及水平,保障鹅群的健康成长。一旦发现疑似痛风的症状,应及时对病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及药物诊疗方案,规范有序的完成治疗工作,最终顺利治愈鹅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