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党员干部教育功能
2023-04-15邱念李朋飞
邱念 李朋飞|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带头示范参加党员干部红色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梳理开发红色资源在党史党性教育方面的多重功能,用以提升党员干部教育成效,推动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建强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红色基因库,是党员干部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在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红色资源还原历史场景,打造身临其境的培训课程,将使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更具现场感、亲近感,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教育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
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党员干部教育功能
我们党的干部教育,既要促使党员干部理解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共同理想价值,也要帮助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传统、传承本领方法。不论是纪念设施等有形红色资源,还是优良传统、英烈精神等无形红色资源,用以进行党员干部教育,都能达到增强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继承精神品质、丰富经验方法等多重功效。
在历史逻辑中坚信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红色资源记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前进方向和历史轨迹,从中可以体悟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革命博物馆、党史陈列馆,党员干部将从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中回顾理论创新的进程,以小见大,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历程的一般性规律和普遍性道路的理解。红色资源诉说的历史演进逻辑,回顾党的昨天、展示今天、宣誓明天,将给予党员干部以深刻的理论启迪和教育。
在崇高使命中坚定伟大理想信念。党的百年历史有高歌猛进的阔步前进,也有跌宕起伏的蜿蜒曲折。不论事业发展处于高潮期,还是低谷期,革命前辈们为中华民族谋富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没有变。追寻先辈们的革命生涯,党员干部将清晰地看到为了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从而激发起爱党之情和强国之志。走进英雄模范纪念馆学习先辈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至生命最后一刻的革命事迹,党员干部将从中理解共产党人“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信念追求,更加准确理解坚守信念的付出与牺牲。
在感人故事中坚守光荣革命传统。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资源讲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几十年如一日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的本色,将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懂得忠诚干净担当的真正内涵,永做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在斗争历程中坚持正确原则方法。党的事业之伟大是前所未有的,所经历的斗争也是世所罕见的,党的历史就是一座斗争智慧和方法的宝库。党积累起来的一系列关于斗争规律、本领和艺术的经验做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党史中都有鲜活的案例,将给党员干部以科学方法的指引。参观各类人民战争胜利纪念馆,党员干部将从中找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密码,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学习隐蔽战线同志深入龙潭虎穴刺探敌情、扫除敌探,为中央决策源源不断供应情报的斗争故事,将使党员干部积淀出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局势面前淡然处之、从容应对的过硬素养。
多措并举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党员干部教育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围绕着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及纪念设施已打造出相对成熟的课程,形成完备的培训体系。顺应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党史研究、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加强党史研究。遵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中央有关精神,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充分挖掘每段党史特殊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示每位党史人物特定的历史风采和崇高的精神风范。一是做好基础研究。全面梳理百年来党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厘清党组织的发展脉络,尽快完成各级党史基本著作和部门党史的编写修订。二是做好专题研究。继续做好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会议的著书立传工作,指导革命博物馆、党史陈列馆、烈士陵园开展特色研究,推出党员干部教育专题性党史读本。三是做好跟进研究。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做好存史资政研究,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抢险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研究,为教学工作夯实史料和案例基础。
统筹资源开发。目前,部分红色资源由于知名度不高,教育潜能开发不足,要整合统筹、提质增量,扩大影响。一是增设物质载体。合理开展对新建公共设施进行红色命名的工作,力争重点红色资源均有物质形态,丰富教育载体。为党校、干部学院楼宇、教室及其他教学设施进行红色命名,打造独具红色特质的文化景观及文创产品。二是修缮提升设施。纪念设施规格要与事件、人物、精神的历史地位相符,增加必要的声光电网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承载能力;推动现有红色设施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扩大宣传推介。充分用好红色影视等热门话题,探索研究红色资源在新媒介中的传播规律,以时代化、网络化、年轻化的语言风格调动起受众情绪,助推传播内容刷屏,增加红色资源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好地吸引党员干部。
优化课程开发。坚持理论武装与党性修养相贯通、历史教育与现实启示相照应的原则,开发党史知识、理想信念、党章党规、优良传统等立体化课程体系。一是突出教学主题。遵照党员干部教育要求,围绕不同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人物故事、历史启示,划分不同的教学路线,提炼相应的教学主题,开展针对性教学。二是深化教学内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将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党性教育内容与各地历史地理、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补充拓展新时代党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增加课程种类。利用纪念设施、文物史料、图片影视进行党史教育、党性教育、情感教育,形成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影视教学、车载教学等多种课程形式,提供符合需求的“点餐”服务,打造“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课程。
建强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对红色资源了如指掌,能够恰如其分选取党史内容,结合课程目标适度穿插,拉近学员与教学内容心理距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要科学选聘师资。选拔任用具有党史党建等专业背景,且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组建学术造诣深厚、研究能力精湛的教研团队,科学挖掘教学素材。二是要合理搭配人员。按照政治合格、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标准,聘请党史专家、革命后代、先进典型和基层干部为兼职教师;干部教育部门加强与纪念场馆合作,根据需要打造理论教师、科研人员、现场教师等多支队伍,合理搭配使用,形成团队合力。三是要严肃教学纪律。强化政治考核与业务培训,提升教学团队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不得歪曲戏说党的光荣历史和英雄模范;给予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及地理历史常识辅导,确保教师有效管控各类课堂,保证教学质量。
丰富教学方式。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史料文物征集研究和利用水平,有效衔接现场讲解与云端课堂、指尖课堂,以更为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一是案例式教学。参考权威党史著作,根据展陈内容和教学需要,按照“拟定大纲-收集资料-撰写初稿-集中修改-专家验收”等流程,集体研发真实、精炼、立体的教学教案,注重展示细节、融入感情。二是沉浸式教学。完善硬件设施,制作党史数据库、红色影视展、线上党史馆、数字体验厅等教学场景,通过情景再现、红歌传唱、角色扮演等让学员沉浸其中,“回到”历史现场,增强教学深度。三是参与式教学。设置本地党史专题课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党史知识丰富、学习意愿强烈的优势,引导他们讲述身边的党史故事,梳理介绍熟悉的党史知识,开设学员讲堂,推动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