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厕所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4-15苗宽宽王新征
赵 禹 苗宽宽 王新征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0 引言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调研时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尤其是在传统如厕方面也要来场“厕所革命”。“厕所革命”不仅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重要助力,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学者对于厕所改造的研究多着眼于宏观环境,鲜有针对具体地区进行论述的成果。南阳市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1],在农村厕所改造方面虽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但也遇到一些现实难题亟待解决。
1 南阳市及其农村厕所改造概况
1.1 南阳市概况
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属于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年降水量703.6~1 173.4 mm,年无霜期220~245 d。南阳市水资源总量约85.2亿m3,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2]。该地区整体气候适宜,水资源储量丰富,客观上为厕所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阳市总面积为2.66 万km2,现辖2 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1 个县(市),其中包括158 个镇、46 个乡、4 638 个建制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 年底,南阳市农村常住人口为479.91 万人,占该市常住总人口的49.41%。南阳市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改厕工作任务较为艰巨。
南阳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均为山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较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位于南阳市西北、东南的西峡县和桐柏县常住人口分别为37.52 万人、45.04 万人,仅占该市总人口的3.86%、4.64%。由此可见,南阳市常住人口多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形起伏度小的区域[3]。山区地形是农村厕所改造的不利条件,但人口相对集中这一实际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厕难度。
1.2 南阳市农村厕所改造概况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地区大多以旱厕作为厕所改造初始条件,改厕基础薄弱,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查阅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相关文献可知,2017—2019 年,南阳市农村改厕普及增长率位于河南省18 个地级市中下水平组[4]。截至2021 年初,南阳市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4.6 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1%,“厕所革命”确实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存在“贫而未改”“改而不用”或“用之不利”的情况。
2 南阳市农村厕所改造存在的问题
2016—2021 年,南阳市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由26.7%提升至86.1%,农村厕所改造成果较好,但仍旧存在不足之处。
2.1 改厕用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厕用户是户用厕所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农户。农户为厕所改造的受益方,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其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会影响农村厕所改造进度。
2.1.1 改厕基础不扎实,农户认识须提升。部分农户对于厕所改造存在认识不足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改厕进度和效果。再加上农户的如厕和生产习惯已根深蒂固,也会阻碍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推进。例如,南阳市部分偏远地区农户仍以耕种为生,为方便取肥,其不愿改造传统旱厕。尤其是留守农户因家庭成员较少、不认可补贴金额或申领程序复杂等,认为改厕“不值得”“不重要”“太麻烦”。在改厕用户这样的主观认知下,厕所改造难度加大。
2.1.2 人口外流现危机,客观影响改厕率。因中青年人口外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人口外流使农村地区未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增大,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改厕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经研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各地区卫生厕所覆盖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其越能意识到改厕与疾病预防等密切相关[5]。
2.2 改厕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厕所改造工作,积极带动各区县有效推动“厕所革命”,但在政策推行和责任落实方面依旧存在不足。
2.2.1 政策宣讲不够深入,示范引导待加强。南阳市各级政府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农村改厕政策宣讲,但由于工作范围广、涉及农户多,前期政策宣讲难免存在死角。部分偏远地区因缺少信息获取渠道,加之相关部门未与农户直接交流,出现了农村改厕示范带动效应不够、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以上问题侧面反映出个别工作主体未完全理解宣传的激励作用和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没有通过有效手段调动起农户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 管理维护不到位,后续责任须落实。厕所改造工作,不仅是针对农户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优化,还包括后期的维护管理。目前,南阳市改厕工作的硬件建设主要由政府部门主导,而对改厕后续情况的长效追踪和管理责任却未落实。以上问题直接反映出个别工作主体对于该民生工程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农村厕所改造的关键性、迫切性和长期性。部分地区多是修建了点状分布的三格化粪池水冲厕所,并未建成连片的污水管网,对于粪污的处理一般还是由农户自主清掏。部分农户不考虑粪污贮存发酵时间,将没有经过完善处理的发酵物还田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化粪池泄漏和粪污不规范排放等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没有长效维护机制的情况下,农村改厕成果无法得到保障。
2.3 改厕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
硬件建设过程是农村厕所改造实体逐步成型的过程。该过程是可控的,成果质量是可量化的。但实际工作推进中,南阳市改厕硬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2.3.1 硬件设施不过关,改厕效果受影响。化粪池作为粪污的预处理硬件设施,其选用及施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改厕成果的优劣。
2.3.1.1 部分化粪池存在质量问题。目前,改厕化粪池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塑料化粪池为主,摒弃了易渗漏的砖砌化粪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蚀渗漏问题。但因质量不佳或施工不当,部分化粪池仍旧会出现渗漏或串水等情况。
2.3.1.2 部分化粪池存在容积不足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三格化粪池时,考虑到便器清洗、实际用水量不易掌握和便于施工等情况,设计的化粪池总容积通常比有效容积大15%~20%。《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 19379—2003)规定,三格化粪池的有效容积不小于1.5 m3。但部分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将总容积按照1.5 m3进行生产,如此就导致了化粪池有效容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6]。
2.3.2 转运环节须加强,终端硬件不配套。南阳市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政府资金投入较少,存在粪污转运车辆匮乏、配套设备不足等情况。
对于未接入管网的水冲式厕所,因其化粪池中混入了厨房洗涤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可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安排吸粪车收集、运输粪污到处理终端场所进行统一存储、处理,但部分地区因吸粪车数量不足或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转运环节停摆。
目前,南阳市多建立污水处理厂(站)或堆肥场作为粪污的处理终端设施。但部分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或自然条件受限,无法建立终端处理设施;还有部分地区虽然有条件谋划建设,但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甚至照搬其他地区建设经验,导致终端硬件不配套、粪污处理效果不佳[7]。
3 南阳市农村改厕优化建议
3.1 激发改厕用户主体意识
经研究发现,改厕宣传力度较大、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地区,其卫生厕所普及率较高。这充分说明了激发农户改厕主体意识对于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性[8]。
3.1.1 加强宣传推广,转变农户思维。转变刻板的宣传模式,以健康教育代替改厕宣传,以精细化宣传代替广泛化宣传。自“厕所革命”进行以来,南阳市各级政府都开展了相关宣传工作,考虑到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在前期宣传中采用传统的宣传模式。例如,借助条幅、标语、广播和乡村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此外,南阳市也可利用政务新媒体等进行精准推送,必要时可入户宣讲。在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宣传厕所改造为农户带来的益处。
3.1.2 深化典型示范,发挥激励作用。南阳市应鼓励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动员医生、教师等有代表性的群体优先改造,实现以点带面。南阳市应将农户“强迫改”消极思想转变为“主动改”的积极认识,激发农户在厕所改造中的主体意识。除了在农村进行改厕示范外,南阳市还可开展县、乡、村、户多个层面的试点示范,并在现场推进会上进行通报奖励和资金补贴。
3.2 优化厕所改造政策方案
3.2.1 明确工作性质,深化部门职能。各部门要认识到农村改厕工作的关键性、迫切性和长期性,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性体现在农村改厕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点工程。“厕所革命”是一场在倒逼机制下开展的生活方式革命,不仅与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也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是衡量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迫切性体现在农村改厕是补齐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重要举措。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农村厕所问题依旧是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之一。尤其是在类似南阳市这样的农业大市,该问题更为突出,在客观上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厕所改造。长期性体现在农村改厕是一项综合性民生工程,需要前期宣传推动、中期建设落实和后期的保修维护。在谋划和实施过程中,南阳市需要做好卫生状况及粪污处理状况监测、硬件设施质量监控与施工验收、资金筹措等工作。
首先,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该项民生工程的关键性,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其次,各部门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该项民生工程的迫切性,必须身体力行,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最后,各部门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该项民生工程的长期性,必须统筹安排,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准备,在后续政策实施中需要将改厕工作与农村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和垃圾清运等常规性工作合力推进。
3.2.2 完善后期政策,健全管护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建立并完善后期管护长效机制上来。各地区要依据实际情况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确保与农村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和垃圾清运等工作统筹推进。在实际操作中,当地政府需要明确粪污抽取、转运、贮存的责任主体,用好管护资金,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管理运营的社会化组织,充分发挥地区环卫部门及企业的作用,成立农村保洁和维修队伍,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化运营”的长效管护机制。
3.3 促进改厕硬件建设
3.3.1 严抓硬件质量,强化施工监管。硬件质量管理是农村厕所改造的基础环节[9]。各改厕区可成立多级质量监管工作组,聘请专人或专门机构对改厕中的硬件设施进行质量把关。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规定硬件设施和相关材料的质量标准与技术参数,强化对厕具及相关材料的抽样送检。其中,要综合考虑特殊情况。例如,南阳市年最低温度往往低于0 ℃,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厕具等设备招标时需要考虑产品的防冻性能。
过程监督和成果验收是农村厕所改造的关键环节。改厕施工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人员承担,不能由农户自行施工。当地政府可采用“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农户代表监督”的方式,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督。验收时,各县(区)可参照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改厕验收标准,并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逐户验收,并将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效果等纳入验收指标。
3.3.2 优化终端硬件,推行技术革新。目前,南阳市农村改厕模式有两种,即“粪污利用”模式和“污水处理”模式。
“粪污利用”模式常见于独立式户厕,该类型户厕可实现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10]。在此类户厕中,粪污发酵产物可经人工或吸粪车清掏,无害处理后的粪渣、粪液可回归农田。在今后发展中,相关部门可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等方式,减少粪污增量,以减少清掏成本。
“污水处理”模式常见于附建式户厕,该类型户厕的化粪池中混有大量生活污水[10]。若此类厕所远离市政管网,政府可在经济允许条件下,于多个村落之间铺设管网并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站,建立连片集中处理系统;若不具备相应条件,可配备吸粪车等进行发酵产物的中转,完善散户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同时,政府可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吸粪车数量并提升其工作性能,如购置真空吸粪车、无泵吸粪车、多功能吸粪车等,以缩短中转时间,保障转运安全[11]。此外,南阳市可积极探索采用化粪池微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等,优化终端硬件建设方案。
4 结语
南阳市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农村改厕不仅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更是一次对当地政策执行能力的检验。笔者通过对南阳市农村地区厕所改造中改厕用户、改厕政策和改厕硬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发农户主体意识、优化政策方案和完善硬件建设等对策,以期为南阳市推进农村改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