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境下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分析
2023-04-15魏玉欣
李 丹 魏玉欣
(鄄城县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站 山东菏泽 274600)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加剧,国际上开始倡导低碳经济模式,环境监测与保护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需要全面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工作水平,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充分发挥环境监测与保护的作用,明确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要求,以及环境监测与保护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推动环境监测与保护发展的措施,从而促进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平的提升,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
1 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作用
低碳环境下的环境监测与保护可以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助力环保措施落实,为社会环保工作的开展创造充分的条件。想要推动环境监测与保护全面落实,就要充分明确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具体要求,围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以此促进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1.1 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
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观念,通过不断改变传统的政治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可以促进各行业融合环保理念的践行,推动各行业生产发展模式的改革,创造低碳节能的新经济模式。在全社会低碳观念加强的背景下,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充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开始研究并探索相应的配套设备建设,并积极创新发展环境的监测与保护,以此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1]。
当前我国的环境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现状是所有国民的责任,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环境,加强生态监测非常必要。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可以帮助人们明确了解生态环境相关指标。环境监测内容较为广泛,通过监测可以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环境质量内容,例如了解某项物质是否在环境中超标等,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创造充分的条件,便于掌握当地环境情况,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参考。当不同地区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时,以特定的环境监测内容为依据,可因地制宜开展相应工作,采用正确合理的措施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可见,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为各行业、各部门工作开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让环境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便于调整并制定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持续发展目标[2]。
1.2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为了满足我国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要结合产品及工艺提升生产水平,并积极采用低碳技术,满足低碳环保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全面按照环境监测和保护的要求参与到低碳生产中。就目前我国多个行业现状来看,已经有众多企业参与到低碳发展行动中,例如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通过借助循环经济模式,积极融合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不仅减少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投入成本,还革新了企业发展模式,大大减少企业在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中的废物排放量,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并且,许多企业在开展低碳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全面实现了环境监测和保护技术的研发、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开展相关工作,落实环境监测与保护机制,建设相应工作规章制度、监督机制等,并积极融合考核工作,根据国家及企业的相关规定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1.3 推动环保措施落实
在国家制定的低碳战略下,企业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关注低碳经济下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环保工作开展力度,推动环保措施落实。结合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作用来看,其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还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积极开展环保相关工作,并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模式等,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3]。
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当正确了解国家环保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对环保不利的因素,评价环保工作开展效果,例如众多企业推行生产经营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以及项目建设等多种内容。为了保证环保项目的顺利开展,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保证相关工作的规范化、有效性等。
2 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关联性
2.1 政企联合创造绿色环境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属于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核心,通过加强污染治理末端的污染防治,从污染源头抓起,有效突出绿色发展及生态环保工作的全面融合,通过结构调整,不仅可以调控生态环保政策体系,还可以发挥创新激励性政策的作用。例如,重点行业的超低排放补贴、电力价格阶梯激励政策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朝着环保绿色方向转型。加强侧结构改革的创新,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加强超低排放政策的推广。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推行“提质上档”驱动政策,激励优惠政策实施,健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等相应政策,并推进绿色采购清单持续完善[4]。
相关部门通过加强政策完善,可以带动企业借助低碳环保技术,共同创造良好的绿色社会环境,而低碳环保技术是企业环境监测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企业环境监测期间,应当从全面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企业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就企业发展而言,工程项目在开展期间,应当全面参考国家标准内容,评估其是否符合低碳环保标准,如分析企业的噪声和废料排放,当出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情况时,应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强化项目环保方面的设计,在项目设计完善后,来判断相应的环境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排放浓度、企业噪声环境等都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内容以及技术要求,以此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2.2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监督作用
环境监测包含了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以及生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多种门类。不同的监测门类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内容,例如水质监测的作用在于,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以及监测污染物的浓度与变化,为相关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帮助评价水质情况。而烟气监测的作用在于,对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监测,为相关部门提供监测结果,并对烟气含量进行评价。同时,噪声、生物、辐射监测,也是通过对不同内容的监测进行分析,从而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提交到相应部门,便于开展环保工作[5]。
就目前大部分企业及部门开展环保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应用科学的环境评价手段,是保证环境监测效果的关键,也是环境保护重要的准则。相较于传统的环境评价而言,环境监测和资源保护是以深入获得监测领域数据资源信息作为主要的核心评价内容,并以此全面深入评价环保工作的可行性与实施性。同时,环境监测和资源保护还能将低碳环保的评价理念作为理论基础,以此发挥环保监督的管理作用,而且还可以借助环境监测领域的数据资源信息,全面判断低碳环保评价工作的秩序,发挥环保监督作用,提升环保项目的评价效果。
2.3 融合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环保工作开展期间,环境监测需要通过完善的过程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如接受任务、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监测设计、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以及综合评价等。其中,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为自然因素、污染成分,通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监测。开展工作中,环境监测具有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等特点。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可以提升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并将监测数据融入相关的评价体系中,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从宏观角度出发,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国家对技术的支持,如果项目开展过程中,缺乏环境监测及生态保护技术,就难以保证环境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甚至难以将所评估的结果提交至国家的相关部门,让相关部门评估项目的可实施性降低。同时,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相关环境问题,难以满足低碳环保的要求。
3 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措施
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对社会的影响长远,通过环境监测与保护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但是想要真正实现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就要全面落实企业环保发展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构建配套环境监测保护制度,完善环境监测保护生产管理等,来提升企业及相关部门实行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效果。
3.1 加强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建设
结合我国当前环保现状来看,环保行动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发布大量政策法规,来引导城市有序发展。自“十三五”以后,我国的生态环境政策改革和创新逐渐加速,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建设得到了重大突破。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化,促进改革与创新,以此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及功能现代化。在“十四五”政策下,我国环保工作迎来了众多重点任务,包含空间管控、质量管理、结构调整,以及格局治理等多项内容。虽然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逐渐呈现好转趋势,且发展局面较为稳定,但是生态环保还需要建设长效机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根据政策改革来提供抓手,积极解决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存在的短板和挑战[6]。
在我国不断发展低碳实体经济的基础上,需要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加强工作重视,响应“十四五”政策,推动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建设实现再突破。就环境监测方面而言,应当加强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遵守相关的监测工作制度,确立低碳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企业方针,推动工作顺利地开展。同时,为了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应当发挥监管部门职责,针对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并制定可行的企业行政法规、制度体系,提升企业低碳环保发展的自我约束力,构建科学稳定的生态环境,保障企业监管效果。
另外,在落实行政法规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性,从而为低碳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在具体工作中,企业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合理掌握大气污染总量排放,以及企业生态环境的安全管理现状,针对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测,结合相关工作进行预警,并创造属于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发掘信息化内容,保证监测信息及时传输,从而提升数据的信息化与安全性。
3.2 构建配套环境监测保护制度
为了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效果,需要从相关事业单位中,选择有能力的监管人员,突显自身监管主体的地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创造实时监测条件。针对监测企业中的重点部位,可以采取上门信访以及临时走访等多种模式进行调查,全面分析预警的综合信息,组织并做好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还要定时收集相应的环保监测具体情况,明确工作现状,汇总分析相关的预警信息。在进行上门走访工作中,要发挥有关部门及基层群众的监督作用,根据上门走访的情况和受理部门的群众建议,来确定低碳环保经济存在问题的因素,建设和完善与环保相适应的制度。同时,还要积极收集与之有关的监测信息,综合监测对象的反馈内容,并经过核实与对比后,找到相关的解决措施,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专题简报等多种内容形式,综合典型内容,做出管理和汇报,及时反馈和预警综合信息。在收集完相关的预警信息后,要及时核实相关信息并作出调整,随后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回访,并落实监督工作。
3.3 完善环境监测保护生产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当加强生产经营期间使用资源类型管理的水平,加大管理强度,限制企业及相关部门高碳排放类资源的应用频率,鼓励倡导企业应用清洁能源,帮助企业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推动企业节能环保进程。
其次,应当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强化碳排放制度,利用增加碳税等方法来限制企业的碳排放量,并利用外部强制力,来推动企业经营模式改进,促进企业利用清洁能源,引进先进的清洁技术。
再次,应当加强企业生产强度监管。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化工企业在生产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且排放量超过生态环境的净化量,如果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求增大,企业需求也逐渐加大,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净化程度,增强企业低碳管理效果,就要全面做好企业生产强度限制,倡导企业采取续航型的生产方式,延缓企业生产速度,保证二氧化碳均匀排放,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如此既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还能预防企业产能过剩。
最后,要倡导产业结构完善与优化,逐步实现生产重心的转移,从而加大第三产业在社会及经济市场中的比重。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倡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保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企业清洁能源利用率,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替代传统能源,加强新能源应用的研究,强化碳排放管理效果。
3.4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支撑
想要全面落实政策,需要科技的保障。在“十四五”时期,借助科技创新来提高生态环境政策的落实效果,是推动社会建设的关键内容。在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过程中,需要借助合理有效的手段,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水平,提升政策落实效果,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能力,系统地研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借助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保证政策执行的效率及成效。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和政策实施。对生态环境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探究,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的进步,建设科学的生态技术体系。
其次,是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围绕相关政策设计和使用相关应用程序。再次,加强科技创新资金的保障,根据事权和责任相关的原则,制定合理保障制度,加强科技管理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政策制定的重点,加强科技研发与示范应用,推动生态环境政策完成技术层面的改革。
最后,要科学规划生态环境空间,制定生态环境目标,调整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等,创造环境保护的改革创新路径,并依据环境污染类型建立不同档次,依据档次制定整改战略,确保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在我国持续实现低碳环境发展的背景下,应当全面明确环境监测与保护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环保措施落实等要求,借助环境监测与保护的监督作用,以及评价体系的关联性,找到有利于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措施。为了推动环境监测与保护落实,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本文提出加强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构建配套环境监测保护制度、完善环境监测保护生产管理等策略,为低碳环境下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