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

2023-04-15王永龙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村民

王永龙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31〕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并提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1]。在“五个振兴”中,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没有组织振兴就难以带动产业振兴,更不会有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实践显示,人们对于“组织振兴”的认识不够完整、准确、全面,认为组织振兴就是党组织振兴,意图通过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党组织已经并正在发挥领导作用。党组织是最重要的组织,但不是乡村唯一需要的组织,农村繁荣发展还需要其他的组织,诸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不少农村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不会干事,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这些问题,仅靠党组织就能解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实呼唤其他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尽管党组织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统领作用,但是党组织不是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揽一切”。组织振兴不等于党组织振兴,还要推动其他组织振兴。

现有文献显示,全面研究“组织振兴”的成果较少。目前对组织的研究以“党组织”居多[2]。有学者建议,应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基层治理系统,以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参与动员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协同力[3]。也有学者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散、小、乱、低等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探索完善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社会组织为支撑、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通过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4]。从现有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文献主要从体制的维度进行建构性研究,其中研究“党组织振兴”的成果占比较高。从机制维度研究如何“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并不多见。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通过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推动组织振兴,以此推动乡村振兴的。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系统的角度探究“组织振兴”,并着重从机制的维度探讨“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路径。

二、组织振兴的理论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对实践予以指导。有关组织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从需求理论来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发挥组织作用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并且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一般的情况是,当低级层次需要被满足之后,往往会追求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当然,人在追求高一级层次的需要时或者已经满足了高层次需要之后,低级需要仍然不能缺少,也不会放弃。

人们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需求在个人身上演化成“奋斗”,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有的需求在个人身上演化成“名或利”,成为人类前进的阻力。需求的实现路径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需求靠自己努力即可满足,有的需求是要靠他人乃至组织力量,甚至本人参加组织才能实现的。比如对公共品的需求,一般是离不开组织的作用的。同样,集体也有需求,集体的需求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通过集体的合作,建立个人基于共同需要和利益而自我形成的组织才能实现[5]。这是个人参与公共事务必要的组织基础。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具备组织形式、激励手段和治理防范措施这3个要件才能健康运行[6],而制度运作的一个主要方式便是将单独个人组织成为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公司、政治团体以及国家。这些社会组织一旦成立,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与协调它们的活动,以达到最初设立它们的目标[7]。组织既可以依据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的激励制度,进而促进个人乃至组织的目标实现,也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培养基层组织的自主能力[8]。乡镇政府只有借助高度理性化的社会组织,才能将分散化的个人组织起来,使村民自治权得以体现[6],进而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从系统论来看,乡村振兴须臾离不开组织振兴

乡村是一个系统,由不同部分组成。相应地,乡村振兴必然涉及很多工作,有的是个人的事情,但更多的工作是离不开组织的作用的。乡村振兴,也不仅是乡村的事,还与城镇密切相关,因为乡村振兴是需要新型城镇化引领的。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从乡村建设的主体来看,小农户、企业家、村民小组、村委会等,对于乡村振兴“一个都不能少”;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来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裕”[9],一个也不能缺;从乡村振兴的目标来看,要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不仅离不开个人、离不开党组织,也离不开其他组织。实践显示,仅靠单个的人、局部的力量是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之目标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如同城镇一样,乡村也是需要组织化、需要各种组织的。乡村只有经过组织化,才能早日实现振兴。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由贫困而至富裕的乡村,其成功原因很多,但是关键的原因还得从组织角度寻找。实际上,乡村作为一个大系统,各种组织都有其存在价值,都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从多元治理理论来看,各种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必不可少

乡村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各个部分的运作方式是不同的,需要由不同的人或组织来实现,这就产生了多元治理理论。每种组织都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乡村振兴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性治理过程,是激活和发挥各参与要素的优势潜能,使之有效衔接的过程[10],仅靠政府来推进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曾指出,把群众组织起来,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1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毛泽东提出农村要“组织起来”的战略决策[12],合作社应运而生。

乡村公共品供给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供给。奥斯特罗姆的公共选择论就强调多中心治理的作用[13]。公共品供给多元化的过程,既是国家统筹供给公共品的过程,也是调动地方力量参与和维护公共品供给与使用的过程[14]。刘保平等认为,中国应该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体制,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结构[15]。农村基础设施多中心治理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为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运营创造利润空间、为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激励机制以及培育农村社会资本、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等[16]。而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日益呈现多元供给的态势[17],各类组织都有其存在价值,都可以在乡村振兴领域大有作为。完善乡村组织,通过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其实质就是通过对乡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有序变革,推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三、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的机制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显示,乡村既需要组织,更需要发挥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组织振兴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需要的组织有多种,至少要抓好5类组织,即政治组织、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乡村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造就有力党组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社会、有心农民。组织振兴中的“组织”,不仅指政治组织、行政组织,还包括其他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更是其他各类组织的引领者。因而,乡村组织振兴不仅是党组织的振兴,而且也是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的全面振兴[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19]

(一)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发展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者功能不一但目标一致,都是通过做强做好村级组织,带领农户推进共同富裕。

1.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机制

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是村级组织,党政经功能既要合理分开,又要能在实践中有效统合。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这3个功能不同的组织只有统筹起来,才能凝结成一个有力有利的核心,才能在乡村振兴的所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获得最大的效能。应通过合法的形式,让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3个组织的成员相互兼职,村级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由此形成一个核心决策层,只有这样,村级所有工作才能集体决策和有效执行。实践证明,不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合一的村级领导班子是村庄振兴的核心主体,它们组织全体集体成员形成自主发展、自主治理的乡村共同体,带领大家为发展日益强大且不断造福于民的集体经济奋斗不止。

当然,这种机制必须有集体决策,防范负责人“一肩挑”变成“一言堂”;必须让居民分享利益,防范“集体经济”变成“干部经济”;必须带动村民发展,防范“集体经济组织”变成“独立发展组织”。因此,首要的是,配齐配强村党组织,发挥村党组织对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

2.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

乡村相较于城镇明显落后,乡村内部发展也不均衡不充分。由于村民的认识、资源和效率等因素存在差异,仅靠乡村个人或个别地区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挥组织作用,以“传帮带”的有效机制发挥党组织和个人的带动作用:通过乡镇党委联系村“两委”,促进乡村发展;通过村“两委”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通过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乡风文明。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落到实处,使群众从具体的实践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产生更高的生产力。

3.建立健全实绩考核机制

首先是完善岗位责任制等制度。从建章立制、支部建设、民主决策等方面进行规范,推动村党组织、村委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晰村干部职责,切实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建立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报酬兑现机制,让隐形收入变为公开收入,以此激发村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村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领域要明确职责与考核细则,包括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考核机制,对“一肩挑”负责人的选拔、培育、任用、评价机制等,把考核结果作为报酬、表彰、激励、惩罚的重要依据,倒逼村负责人担当作为。其次是建立健全分工合作机制。村级组织内人员既要合作,也要分工,防止“大锅饭”现象,确保人人有责、人人尽职,做出成效。既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分工予以推进,又要完善工作协同运行机制,真正形成合力。再次是建立健全网格员管理制度。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负责网格内事务,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同时明确网格员职责及奖惩规定,张贴公示,这样,既便于为民服务,又便于村民监督。最后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依据有关制度规定,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以及年度考核机制。考核对象是村党组织、村委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考核与监督的方式至少有3种,包括村组织内部的考核与监督、村民的考核与监督、乡镇党委政府的考核与监督。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工资待遇、工作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农民富裕是根本目的。应聚焦“产业兴旺”建立经济组织,并完善相应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1.建立健全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机制

由于受区域、资源等因素影响,各村发展不平衡,有的村发展较快,有的村发展滞后。应当建立健全先进带后进、先富帮后富、强村带弱村机制,推进千企结千村等帮扶行动,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要创新发展经济合作方式,既让弱村变强村、贫穷变富裕,也让强村、先富者同时受益、变得更好,让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机制产生双重效益,实现“双赢”。要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带动责任落实不到位、带动方式单一、带动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

2.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机制

统筹推进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实施农民持股共富计划,确保“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资产资源丰富的村,村集体可以以山场、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招商引资,或以资产、资金等参股推行“村企共建”的方式,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农民收益增长稳定持续;资产资源缺乏而资金丰富的村,可以以资金入股投资异地与其他村、企业合股合作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资产资源资金都缺乏的村,可以通过实施倾斜项目的方式,加强“造血”式“输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支持各村以全资、控股、参股和多村抱团等形式有序发展强村公司,发挥共同富裕百村联盟、“飞地”抱团等作用,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提高。

3.建立健全经济合作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发挥合作社、联合体等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村民、种粮大户、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小农户成立联合体。引导各个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优化生产者收入比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明确收入比例分配方案,共同分享发展红利。通过签订合同协议,使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相互参股,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二是积极推行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农户纳入产业发展之中,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三是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利益联结。比如,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合作社、小农户有机联合。将各级利益主体的基本信息、行为信息、财务信息等纳入联合体系,通过区块链实现全程留痕,促进各环节信息通畅,并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21]。

(三)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激励机制

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都有其缺陷之处,政府与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往往能处理得更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既是其自身的重要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进社会组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农村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22]。应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农村、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作用,满足村民不断增加的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城市发挥了令人满意的作用,如合肥市社会组织提供的有关“一老(人)一小(孩)”的基本公共服务,效果很好。乡镇也可以引进此类社会组织。

2.培育社会组织

当前农民外出较多,村庄老龄化严重;农民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需求也是多元的。因此,应鼓励村民自寻共同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组织,比如文化组织、互助组织等,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鼓励村民成立符合乡村特色、契合群众需要的各具形式和特色的组织,比如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调解会、婚姻介绍所、法律服务社等;鼓励社会组织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等活动,为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唤醒乡村振兴中沉睡的力量。如合肥市长丰县马郢社区发挥农村原始优势,满足城镇孩子需求,抓住“研学游”契机,在合肥各界人士的帮扶下,从安徽省重点贫困村中率先出列,目前成为长丰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马郢社区创立了“聚心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助教、夜巡、大型活动保障等志愿服务,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氛围,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尚。这是通过社会组织发挥人力资源的溢出效应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志愿者在践行“公益”理念的同时实现了“共益”目标,即志愿者从帮助别人中不仅有精神收获,也有物质分享。因此,可以创新志愿形式,扩大志愿效应,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3.支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不仅要热情接纳社会组织,还要尽力从人财物等方面给社会组织以支持与帮助,比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利用农村闲置居民住房、村集体建设用地或用房,创新采取租赁与合作、集中和分散、线上和线下等方式,服务村民、服务乡村发展。当然,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还要对社会组织加强监督,创新监督方式,鼓励村民监督,引进第三方评估,防止侵害“三农”行为的发生,防止社会组织打着帮扶旗号从事与帮扶无关的活动。

(四)建立健全村民小组自治长效机制

村民小组是最基层的组织,犹如基层治理的细胞,它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村民更大层面的自治,它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村民小组组织,既能减少谈判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又能提高办事效率,进而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1.健全村民小组办事组织

首先是明确办事组织组成及其职责。办事组织应由3人组成,即组长、保管员和监督员。组长总体负责,保管员负责集体资产保管,监督员负责监督支出。3人既分权又相互协作、相互约束。其次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目前很多村民小组长是由村委会指定或任命的,而不是村民选举的。结果是,村民小组长对村委会负责,而对村民服务不足。这样的组织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要结合农村特点先制定选人用人标准,然后再开展选举工作。村民小组办事组织成员应由全体成年村民选举产生,组成办事组织为村民小组全体成员提供公共服务[23]。当然,选人用人标准和办法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后还要健全议事办事规则,保障办事组织健康运行。

2.完善村民小组运行机制

村民的需求是多元且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需求表达、决策、实施等一系列完善的村民小组运行机制。建立村民合理诉求反映渠道,比如通过电话、微信等,让农民自主表达需求偏好及其对村庄发展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召开村民大会的时间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由于平时村民外出打工者居多,村民大会可选在春节村民居家期间召开。

3.完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村民小组所有成员依据有关制度规定,每年都应对村民小组办事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成绩突出的村民小组办事组织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不胜任的人员予以调整,促进办事组织良性运行,提高办事组织的凝聚力和办事效率。乡、村两级组织应加强对村民小组的监督、核查,帮助其健全合理、合法、客观、公正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同时,培育村民的参政意识、监督意识,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以此培养农村组织的自生能力。

四、结论与思考

乡村是一个系统,生活在其中的村民一直向往美好的生活,不断产生多样化的需求,期待乡村早日振兴。但乡村振兴单靠个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据系统特点,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组织作用。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推进组织振兴。只有组织振兴,才能发挥乡村强大的组织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因而,必须大力推进乡村组织化,以党组织统筹引领建立健全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其他各类组织,完善各类组织运行机制,着重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村民小组自治长效机制,同时细分一些有效机制,以此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然,无论什么有效机制,都是要根据条件变化而不断完善的。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组织优势。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也必将领导中国人民发挥自己的组织优势,积极推进乡村组织化,并领导乡村各类组织,完善机制,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