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优势、问题与计策

2023-04-15勋,邹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党组织党员

韦 勋,邹 新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巴南 400054)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最小单位,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才能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随着网络和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基层党建的智能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基层党建工作日益“数字化”“云端化”“智慧化”,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因而,从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寻找其优化策略,有助于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

一、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1]因此,只有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补齐基层组织治理的短板,才能将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智能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传播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因而智能技术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一)推动基层党组织信息化转型

智能技术融入基层党建将极大地推动基层党组织信息化转型。第一,智能技术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促使基层党员干部逐渐树立起信息化理念。思维方式的转变促使基层党建工作者提高了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其对信息的敏感性,从而自觉主动地推动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转型。第二,智能技术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由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向线上智慧模式。基层党组织建立在“云端”,使其能够利用智能技术产生的数据优势将自身置于信息的顶端,向上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向下能俯瞰全局,抓住组织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并有效加以解决。第三,智能技术促使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各种新模式、新方法、新成果,例如全方位、多领域、菜单式的线上党员教育新模式,在线建议、在线交流、在线表决和在线反馈等群众沟通新方法,“智慧党建”“学习强国”“e支部”“党建云”等信息化组织建设新成果不断涌现。

(二)强化党员队伍培养

党员不仅是党组织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先锋模范。智能技术对促进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优势。首先,智能技术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集中管理。针对有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云支部”能够发挥汇聚作用,让分散的党员重回支部,用网络将支部成员团结起来。其次,智能技术能够改进党员教育方式。“智能认知”可以全方位搜集党员网络浏览数据,分析个体党员的学习兴趣,归纳党员在社交软件或平台上的人际交往习惯,从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向个体党员推送学习资源,从而既能满足党员受教育的需求,又能促使党支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工作氛围。最后,智能技术能够推动党员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及时捕捉党员干部的异常行为轨迹,为日常监督和违纪违法查证提供了新的途径”[2]。通过网络数据分析,党员的日常行为信息变得清晰、可追溯,党组织能够清楚地掌握党员的行为轨迹,个体党员的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被保留。因此,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督促党员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养成良好作风,而且能够利用“数据留痕”为党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提供证据,从而使各种不良行为受到有效的数据管控。

(三)提高基党建工作效能

“基层党组织要收获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必须把提升效能摆在核心位置上。这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上的完善,也需要治理工具和技术的创新”[3]。由于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网络数据呈现出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体量大等特征,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能远远高于传统工作模式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能。具体而言,第一,在投入方面,目前多数基层党组织都通过智能技术建设了网上支部、云工作平台等虚拟工作空间,由此产生的费用远远低于传统线下工作平台的建设费用。同时,虽然智能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相较于传统工作平台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智能设备展现出高质量、低耗能的显著优势。第二,在数据产出方面,以往基层党建工作多是在线下开展,重点是统筹人力物力,数据产出较少。随着智能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大量应用,智能设备的使用频率不断上升,数据产出大大增加,为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保障。第三,在工作效率方面,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应用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具有全面、高速和精准的特征,因而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从决策到下发再到落实所耗费的时间大大缩减,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工作重点并及时进行处理。

二、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

智能技术应用于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具有多重优势,但是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伴生性问题。

(一)网络风险防控存在短板

部分基层党组织只看到网络带来的便利而没有看到其负面效应,因而在风险防控上投入的资金不足,组织成员网络安全意识不高,不能上下同心共建网络风险防范屏障。同时,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求用户将个人私密数据及其使用权让渡给相关软件的操作后台,而这些操作后台基本上由智能软件开发公司掌控,这二者之间存在极易引发风险的“真空地带”。要超越这条“真空地带”,掌握完备的技术是关键。当前,大部分基层党组织不仅对关键技术的掌控能力较低,而且网络安全技术开发能力也较低,从而导致了“数据霸权”、信息泄露等现象的产生,因此网络风险随着智能技术的推广而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中来。例如,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信息传播,其中一些虚假信息极易被人利用。“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散播虚假信息,对人们进行经济诈骗、数据诈骗,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伤害”[4]。网络诈骗通过虚假信息得以实现,降低了网络信息的公信力,使得基层党组织在运用智能技术开展工作时受到部分人的排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另外,网络的跨时空性也为不法分子入侵网络节点提供了可能,网络入侵带来的不可控风险,提醒作为党的组织体系末梢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网络风险防范,提高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科技思维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人是主体,技术是手段和工具,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应该为人类服务,“但是我们作为自身的存在者,却远没有借助技术的方法成为自然的主宰,相反,我们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服从技术的要求”[5]。目前,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它应用于各领域产生的巨大效益将其地位不断推至新的高度。就智能技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而言,首先,它本身优势明显、劣势隐晦,极易误导基层工作者对其优劣的判断和把握,不经意间便会形成“技术至上”的思维。其次,由于基层党组织向“云端”延伸,党建工作的线上化以及相关信息的数据化导致基层工作者的视线由现实转到网络,工作重心由线下转为线上。对技术应用的推崇,使基层工作者更易形成“技术至上”思维。最后,一部分人只看到技术的优势,片面地将技术的作用无限夸大,从而使作为客体的技术有凌驾于主体之上的迹象。当前,智能技术融入基层党建的第一波技术红利日益凸显,极易导致效益掩盖理性,使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过分追求智能技术融入党建的速度。

(三)技术层面存在一些缺陷

数字鸿沟是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一块绊脚石,基层党建工作效能受此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党员之间存在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数字使用的分化,部分成员由于缺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生活参与能力,在向数字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掉队”[6]。特别是一些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它们处于智能信息技术不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区域,拥有的智能设备也较少,因此,其不仅无法享受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所带来的便利,而且缺乏技术支撑而无法主动将智能技术融入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组织工作效能低下。二是基层党组织之间存在数字鸿沟。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基层组织对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的差异,那些掌握较为先进的智能设备的基层组织的数据产出和消费水平较高,党建工作效能相应地也较高。与此相反,那些在设备配置和数据占有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基层组织,由于无法打破技术壁垒,工作效能普遍较低。在智能技术加快融入基层党建的大趋势下,这种两极分化的数字鸿沟现象阻碍了基层党组织的共联共建,拉低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数据的大量产出,“信息茧房”现象愈加凸显。“信息茧房”现象指发展至今的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网上浏览记录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然后根据归纳出的用户的网上行为偏好,不断主动向用户推送此类信息,从而使用户的生活被禁锢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的现象。网络信息复杂多样,“虽然个性化推荐的信息过滤机制可以缓解信息过载问题,但目前的推荐算法普遍将用户所需信息等价为用户喜欢的内容进行推送”[7]。对基层党建工作而言,“信息茧房”现象充分展现出网络数据在智能技术运行下的片面性,它不仅使用户长期接收与党建工作无关的内容,弱化了用户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素养,而且掩盖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流信息,使基层组织无法通过日常网络数据分析出当下最紧要的工作问题,极易造成工作决策偏差。

技术的过度使用容易导致工作内容的空泛,使形式主义日益泛滥。当前在基层党建智能化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忽视了基层工作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有意或无意地将工作重心放在线上,习惯于将问题数据化,把党员管理等同于数据库建设,把党组织考察等同于数据检测,把基层群众意见等同于数据接收,逐渐失去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一种唯数据论。二是基层党建工作形式网络化、平台化,部分基层组织将工作内容与形式颠倒,把党建工作的内涵等同于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工作手段,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要素等同于网络数据,把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等同于图文展示。例如,在组织生活上,“有的组织生活沦为‘摆姿势拍照片’,留图‘作秀’上传平台了事,违背了组织生活的初衷”[8]。三是工作内容空心、工作形式化现象进一步助推部分基层组织对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导致基层党建内容逐渐脱离现实,使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形式愈加复杂,各种复杂难用的平台和软件将一部分群众拒之门外。

三、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的计策

面对智能技术融入基层党建产生的问题,各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重视并找出要点、直击痛点,逐步建立起安全有效的以智能技术为手段的基层党建模式,使智能技术的优势真正转化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效能。

(一)以风险防控为前提筑牢基层党建之基

运用智能技术固然能推动基层组织向“智慧”模式转型,但较低的网络风险防控能力限制了基层组织的整体转型,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网络风险防控能力,才能筑牢基层党建之基。

要提升网络风险防控能力,首先,要掌握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一是要针对智能技术的使用建立相应的数字基础设施,使数据的稳定高速运行得到基础性保障。二是要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投入,将运行速度和安全程度同步提升,补齐技术短板、补牢数据漏洞。三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完备组织体系优势,通过组织联动发挥组织的巨大合力,实现关键数据的共同使用、网络安全屏障的共同构建,用多重保险抵御多变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一是要加快立法立规,为基层组织网络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不仅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现行法律规范网络环境,而且要根据基层实际网络风险情况加强地方立法。二是要建立健全运行和监管机制,确保基层组织的政治方向不偏移,工作标准不降低、不走样。同时,“各级党组织要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智能党建平台设计环节、研发环节和应用环节的全流程、分层次监管”[9],以此降低内部风险,防范外部风险。

(二)以平台建设为核心推动工作效能提升

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形成了许多新型党建工具和模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线上工作平台。不过,目前基层党建线上工作平台良莠不齐,必须对其进行优化。

首先,要做好基层党建线上工作平台的正向优化。一是要完善线上党建平台的运行条件。要加大经费投入,以提升网络运行速度为目标,以数据基站建设为手段,实现5G网络的普及,为网上党建平台的稳定高速运行提供硬件支持。同时,要注重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引进,通过竞争选拔高新技术人才,为网上党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二是要构建综合性平台,优化线上工作平台的内部结构。要适应智能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起智能化教育、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监督‘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数字化发展平台”[10],同时发挥党员教育、数据管理、服务群众、接受监督等多种功能,实现基层重点问题“抓得住”、基层复杂情况“摸得清”、基层突出事件“管得住”、基层群众意见“收得到”。

其次,要做好基层党建线上工作平台的反向简化。一是要精简基层党建线上平台的数量和程序。既要在严格审查后指定部分平台作为工作、交流和学习的固定载体,使党建工作者有明确的工作手段、基层群众有明确的参与渠道,又要通过技术手段使基层党建平台的使用方法简单化、数据运行流畅化、基本功能实效化。二是要简化党建工作流程,优化线上工作平台内容。既要破除形式主义,提高线上工作平台的使用效率,又要简化线上工作平台栏目,去除不必要的内容,使信息简洁化、板块精细化、内容清晰化,以此达到通过线上工作平台提升基层党建效能的目的。

(三)实现科技伦理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智能技术赋能基层党建有利于促进党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培养优秀基层党建工作人才。不过,如果没有科技伦理的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就难以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党建工作人才。就此而言,首先,要用科技伦理规范人才培养。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工具理性是一种使用工具达成自身目的的选择趋向,价值理性是一种偏向于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坚实信念。在智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大数据技术如果“从手段逐渐演变为目的”,“就沦为物质生产快速发展的根本依赖性工具,从而‘脱嵌’于本该制约它的价值理性”[11]。因此,必须抵制“唯数据论”“技术至上”“网络优先”等工具理性观念,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融入基层党建智能化的过程,强化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内在契合性,以此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建工作人才。其次,要强化科技伦理的道德引导作用。“共同的伦理价值规范体现为正面效应,而防止和规避科技异化和负面效应”[12]。因此,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智能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向善和科技为民的科技伦理原则,关注党员的多元需求,正确引导其价值观念,着力消除其价值冲突。同时,要让广大党员明确智能技术与基层党建的关系,消除片面的“技术至上”观念,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人才的科技伦理素养。

(四)以民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人民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群众工作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目的。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智能技术为手段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智能化的过程中,要反对“唯数据论”的不良倾向,反对将公共服务限制于网络之上、将公共服务工作等同于数据分析的错误做法,反对以“键对键”代替“面对面”、以“心连心”代替“案对案”的工作方式,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使公共服务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二是要在服务内容上彰显群众意识,确立服务标准。不能仅仅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而是要进一步将群众的现实诉求当作首要工作目标,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

其次,要将公共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开展群众智能技术帮扶工作。不仅要完善相关帮扶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智能服务终端设备的推广,而且要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双重普及,能够提高基层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线上参与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二是要通过智能技术拓展多元服务渠道。针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建设以智能技术为载体、“互联网+”为模式的多元服务平台,让基层党建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在线上服务群众,使群众意见能够及时得到反馈、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