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求发展 发展中求创新
——透视总台春晚40年

2023-04-15王莹

传媒 2023年5期
关键词:总台文化

文/王莹

2023年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总台春晚)成功直播,用独具匠心与暖意融融的节目,营造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氛,展现出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向全球华人送上了一道红红火火的文化大餐。据统计,总台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受众162.16亿人次,全国电视市场收视总份额达76.29%,新媒体端直播用户规模达7.66亿人,海内外传播效果均创历史新高。随着2023年总台春晚的落幕,这一深刻在国民心中的春节记忆也已陪伴全国人民整整度过了40个除夕夜。40年里,总台春晚始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国家和民族主流价值,不断运用新的艺术形态、技术手段和融媒体传播形式创新表达,见证着社会变迁、维系着家国认同、共享着文化理念,已演变成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全世界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春晚已成为国家发展进程的见证者

总台春晚始终关注国家发展进程,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巨变的窗口。40年来,春晚见证了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百年奥运圆梦、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历史时刻,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同心抗疫的不凡三年等重要事件均在晚会中得到表达和呈现。多元的表达形式在不断创新中也使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自然流露,推动春晚真正走入国民内心成为融于血脉的国家记忆。

2023年总台春晚中用丰富多样的作品形态对百年新征程、一带一路、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主线进行了生动的艺术呈现。歌曲《我的家乡》《家园》吟唱祖国大好河山与民族团结,《远征》传递出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迈向百年新征程、创造新的辉煌的决心与力量;《一带繁花一路歌》展现出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创新策划的歌曲组合《早安,阳光》用饱含激情的歌声唱响新征程的生活交响。2022年春晚《冰雪闪亮中国年》唱响了“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之歌,2023年晚会开场歌舞《花开种花家》则使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雪花》的同一批童声合唱,带领国民重温一年前温暖冬日的美好记忆。

回望历史,总台春晚在国家宏大主题下的特别编排也尽显大爱关怀,在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推出的《公元一九九七》《七子之歌——澳门》不仅使国民形成了集体的情感记忆,也构建了国民对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任务的高度认同。参加过2015年“九三阅兵”的三军仪仗队走上2016年春晚舞台,主持人精彩解说致敬百岁老英雄,让不少观众眼眶湿润;2008年年初南方突遇罕见雪灾,阻拦了游子归家的路,这年春晚特别加入赈灾诗朗诵《温暖2008》;2021年《向祖国报告》表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春晚已成为社会生活变迁的生动记录者

总台春晚如同一本纪念册,不仅记录着春晚自身的创新演化过程,更映衬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从80 年代总台春晚清一色的单调便装到如今色彩缤纷的个性服饰,从粗茶淡饭到美味佳肴,从改善温饱到吃得健康,从交通方式的日益革新,从热线电话、大哥大到互联网各种应用,透过总台春晚40 年形式的创新、节目的主题、内容的表达,可以全景式地看到我国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改变、流行话语的演变、通信工具的巨变、社会热点的转变,而背后不变的是总台春晚对我国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历史性成就的展示与镌刻。

总台春晚伴改革开放而生,对于40 年来我国社会反映出的时代精神、国家政策带来的社会热点均具有敏锐的观察以及快速的反应。1986年的《羊肉串》和1995年的《如此包装》等小品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揭示和批评;1990年小品《超生游击队》反映了当时国家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进入2000年,《邻居》《装修》等小品反映了城市邻里之间越发疏远和冷漠的问题,也反映了买房热和买房难等问题;2012年黄宏与沙溢合作的小品《荆轲刺秦》将当年风靡一时的“穿越”话题搬到舞台上,并讽刺了当前商业电影中任意篡改历史、违背历史真实性的现象。2014年及2022年推出的《扶不扶》《还不还》等小品则讽刺不良行为,倡导良好社会风尚。而2016年及2022年推出的《网购奇遇》《喜上加喜》等小品则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给人们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而近年来推出的《投其所好》《走过场》以及2023年春晚的《坑》等小品则用打趣的话语针砭时弊,揭露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直击反腐倡廉等热点话题。

40年来,总台春晚通过语言类节目的精彩表现,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流行语,折射出社会风貌和社会文化的演变。如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宇宙牌香烟》的“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巧立名目》的“领导,冒号”;到2000年左右的“常回家看看”引发人们思家之情、《老将出马》中“点头yes摇头no”的趣味表达。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总台春晚也逐渐融入网络流行语,如2010年春晚《不能让他走》中“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别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2016年春晚《快乐老爸》中“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主要看气质”、2022年春晚《父与子》中“破防了”。甚至很多总台春晚流行语在多年之后仍在被加工和二次创作,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如《妈妈的今天》中“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打工奇遇》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卖拐》“要什么自行车”、《说事儿》中“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等流行语至今仍在社交平台上流传。

春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总台春晚是中国“年”文化和“家”文化的集中汇聚,承载着亲孝、仁礼等传统文化意蕴,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家国情怀更是历年总台春晚永恒不变的文化主题。数据显示,传统文化在每年总台春晚中均占据较大比重,多档节目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流变中映射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方面,总台春晚节目创作不断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交融。总台春晚的传统戏曲、武术杂技、民族歌舞等节目在延续往年内容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突出新意。不仅展现传统文化的常青魅力,也为传统家国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总台春晚以“非遗+春晚”模式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审美提供了新形式,更加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舞美设计“满庭芳”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由四瓣花结构演化重构而成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创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这一舞美主题符号贯穿整台晚会,寓意着中国年里的欣欣向荣、吉祥喜庆。歌曲《百鸟归巢》以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运用流行音乐的编排方式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戏曲节目《华彩梨园》中的《踏伞行》选段,让观众首次在春晚舞台上领略到非遗莆仙戏声腔浓郁独特的地方风韵。舞蹈《锦绣》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依托千年织锦的瑰丽,舞出中华文明的风采。以《抱朴子》《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宫等古代建筑元素遗存为原型的上古神兽形象在晚会上亮相,也迸发出传统与时代融合的蓬勃活力。

另一方面,总台春晚着力融合流行文化及数字媒介技术。总台春晚还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突破其原有的古老、陈旧的刻板印象,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如2016年春晚的《山水中国美》结合流行音乐和苏州评弹,并引入全息投影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2022年春晚的《只此青绿》深耕传统文化并结合新技术手段,演活了《千里江山图》,幽雅古韵,大气磅礴,惊艳全场。2023年《锦绣》选段登上春晚舞台,用锦绣摇、汉俑转、红袖绕等标志性动作演绎千年国宝。磅礴大气的织锦线条,配合古朴典雅的舞蹈动作,构成极具质感的审美体验。

2023年春晚还推出了春晚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形象原创的总台春晚吉祥物IP“兔圆圆”,其四颗门齿取材于距今6200万年前“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节目进行中“兔圆圆”还以虚拟形象及人偶的方式与嘉宾、观众进行互动。总台春晚的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不断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别样风采,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

春晚是中国故事的优秀讲述者

每到除夕夜,天南海北的华人都会同时“隔空”观看同样的春晚节目内容,被同样的旋律触动、因同样的情绪击中,所有对家与家人的思念,都能通过春晚的节目和眼前的亲朋得以释放。总台春晚作为一种春节仪式,早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在全球华人中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以2023年总台春晚为例,总台通过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联合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春晚正片或宣传片登陆海外1642块户外大屏和院线银幕,实现春晚海外传播的新突破。“听到春晚主持人说祝全球华人新年快乐时瞬间湿了眼眶。”海外华人纷纷表示,“《一带繁花一路歌》的表演者都是大师级艺术家,让人在美妙歌声中还能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不胜收的景色尽收眼底,太让人惊艳了。”

春晚在创办之初主要立足于中国国内受众,从1993年开始将受众目标拓展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近年来则开始兼顾海内外非华人受众群体。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春晚不仅是国家叙事日益重要的载体和形态,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集中展现和有效表达。总台春晚通过武术、戏曲、舞蹈等节目形态进行深层文化的表达。2021年的武术节目《天地英雄》致力于传达中华文化中刚柔并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以及刻苦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历年来的戏曲节目如京剧《杨门女将》、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女驸马》、豫剧《大登殿》等经典唱段,无疑展现出中国戏曲姹紫嫣红的盛世风采,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总台春晚还通过国际合作形式邀请国外艺术家参演节目,从1988年春晚开始,外籍艺术家开始登陆春晚舞台,此后不断有世界级艺术家在春晚亮相。另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表演团体参与春晚表演,如爱尔兰“舞之魂”舞蹈团在2004年春晚表演踢踏舞,俄罗斯托迪斯舞蹈团在2012年春晚表演芭蕾舞《天鹅湖》。凸显文明互鉴,也生动诠释了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观。

春晚是前沿科技创新应用的实践者

随着智能手机迅速迭代更新,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介快速崛起,AR/VR、5G+4K/8K等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清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年来,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不仅融入总台春晚节目内容之中,更改变着春晚与观众的互动方式、传播样态。

在传播渠道方面,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受众观看总台春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电视,总台春晚多屏化传播格局逐渐形成。上世纪九十年代,超大空间的央视一号演播厅的使用、在全国多地设立分会场等举措,扩大了春晚在空间上的吐纳,为表演场景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直播技术方面,春晚实现了多个“首次”。如伴随总台对于超高清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力应用,“思想+艺术+技术”战略指导下,总台春晚不断突破直播视听体验边界,成为诸多直播新技术、新方式的首次应用场。特别是2023年总台春晚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直播,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春晚摄制,首次使用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等,给观众带去了超越以往的高品质视听体验。

在节目技术应用方面,4K/8K、AI、XR等新技术也被广泛融入到春晚节目当中,大大提升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百鸟归巢》中画面两侧出现古代屋檐,鸟儿们环绕演播厅盘旋飞翔,勾勒出百鸟翱翔的图景。《满庭芳·国色》中,色彩如同瀑布一般泼洒在舞台中间的镜面上,交织出山与水。

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也提升了节目的表现力。如在少儿创意秀《当“神兽”遇见神兽》中,VR画师绘制的三维影像通过渲染合成服务器处理后,实时叠加到电视大屏上呈现。上古神兽白泽、麒麟、貔貅、鲲等“走出”文献古籍,与同样活泼灵动的孩子们共同唱响无穷的想象力。2022年春晚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少儿舞蹈《星星梦》、创意舞蹈《金面》等多个节目中也综合运用AR、VR、MR、XR等多种“R”技术、全息扫描、8K裸眼3D技术、AI多模态动捕系统等,实现舞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无缝衔接、精准交互;并在“天地连线”的技术支持下创意推出“航天员零点钟声送祝福”环节,使春晚节目纳入了“宇宙级”元素。

此外,依托于总台CMG媒体云和5G网络的全面部署,曾在春晚舞台出现过的“云演出”也进行了升级。如2023年春晚定制歌曲《你好陌生人》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云合唱”完成。历时数月,那些感动了数亿网友的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被一一找到,观众演唱的场景被传输到春晚演播大厅,唱响同一首歌,给观众带去了充满沉浸感的视听享受。

结语

四十年的品质如一与不断创新,使总台春晚从单纯的一档晚会节目,逐渐演变成深入国民血脉的新春仪式乃至国家记忆、演变成了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与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优质载体、演变成了最前沿视听科技的创意应用场。而不变的,是总台春晚四十年始终坚守文化传承、始终记录社会发展成就、始终聚焦百姓平凡且美好生活的初衷。展望未来,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自我创新、自我迭代的总台春晚,在“思想+艺术+技术”的战略引领下,必将继续攀登上一个又一个的传播高峰、时代高点,为全国观众乃至全球华人奉上一道道“滋味不变又常做常新”的新春盛宴。

猜你喜欢

总台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2021年赛事合作目录发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中国移动5G技术的4K超高清传送测试成功
从心怀诚意到心怀敬意——品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何盈作品集《于无声处》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