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文科教师的现实困境与机遇

2023-04-15黎婉勤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工类理工科文科

黎婉勤

(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2020年11月,在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2021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印发的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新文科在内的“四新”建设。新文科的重要性再次被强调。2022年7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大学主办的“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2”举办,大力推动新文科建设在各大高校的再落实、再深化和再突破。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院校的文科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文科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除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1]。

关于新文科和传统文科的关系,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传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2]著名学者刘曙光更简明扼要地指出:“新文科不是对传统文科的否定和颠覆,而是传统文科的转型、变革、自新。”[3]

在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4]。

《新文科建设宣言》认为,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并从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

新文科是传统文科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而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科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新文科处于剧烈的外部世界的变化之中,必须对外部社会给予应答。文科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以主动的心态从象牙塔走出来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投身其中,积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

二、理工类院校文科教师的现实困境

(一)理工类院校的评价制度未能很好地契合文科教师的工作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对教师实行绩效评价。所谓绩效,从管理学角度看,包括成绩与成效两个维度,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中个人或群体的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工作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绩效管理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果的测评、反馈与奖惩。公平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度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

理工类院校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理工科教师数量大于文科教师,其行政人员和管理层也以理工科专业背景为主。所以,理工类院校在管理和评价上容易带上理工科思维,容易在对本学科有利的方向设定规则。事实上,文科教师的工作与理工科有较大的差别。文科教师研究成果的主观性、研究质量的模糊性、研究影响的难以衡量性、研究目标的求异性等特性,决定了文科教师的工作不能用单一的、刚性的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5]。

(二)传统文科教师科研团队薄弱,创新发展不足

1.从文科专业的科研特点及文科教师本身来看。在科研工作方面,长期以来文科学科专业的开放性不高,交叉领域小,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等方面的客观特点,使得文科教师的科研工作一般不需要做实验,也缺乏相对持久稳定的研究团队。另外,由于多数文科教师缺乏必要的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很难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创新问题,也很难有效地利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创新问题。非文科教师往往又缺乏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很难有效捕捉文科创新领域的真实需求,从而无法发挥技术对文科创新的辅助作用[6]。

2.从学校层面来看。科研绩效分配以主持人为主,职称评定更是常常以第一作者、第一负责人为条件。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文科内部及文科与自然科学在学科交叉方面协作平台较少,加上绩效和职称制度的影响,在以理工科科研占主导的理工类院校里,文科教师能与理工科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多,实质性的交叉合作更是推进困难。

文科专业教师的科研大多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开展,缺乏同行之间或不同学科之间的思维碰撞,这导致文科教师的学术视野难以打开,科研中的独创性和突破性成果不多。

(三)文科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社会实践机会偏少

从理工科院校的课程安排来看,理工科课程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课程有专门的实践课时,理工科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

文科教师的传统形象是“满腹经纶”和“坐而论道”。他们的专业理论素养较高,理论知识较扎实,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也较强,但应用型教学经验和实践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比较缺失。

高校每年都会有一些校企合作项目和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挂职机会,但从访谈结果来看,理工科教师获得这些机会要远大于文科教师。从社会单位的相关反馈来看,文科教师对真实社会的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欠缺的,被诟病较多的是“不够接地气”。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院校文科教师的发展机遇

(一)新文科建设推动了高校内部改革,文科教师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科学的评价

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必须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深入融合[7]。各大高校积极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明确定位和方向。2022年7月,“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2022”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众多学者献策新文科。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做了主题报告,提出要建立优秀教师队伍,打造优质实验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学习环境及资源,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要创新教师考核激励制度、学生教育的贯通协同制度和教学科研单位激励制度,对教学科研单位和师生实行“放管服”,激发改革动力活力[8]。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也利好文科教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高校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破除绝对化、简单化、数量化的指标评价指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克服“五唯”倾向,建立并实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激励教师开展高水平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机制[9]。

综合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正在形成。学校的各种评价更多地尊重了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工类院校文科教师的工作将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激励,也将被激发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新文科建设中增加学科交叉和融合,扩大了文科教师团队的合作机会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即文科专业内部的深度融合以及文科与非文科的交叉融合,以交叉融合赋能促进文科发展。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跨学科的组织机构,以组织带动交叉学科研究,以交叉学科研究形塑交叉学科文化。

理工类高校正在加快优化文科专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文科专业,打造文文、文工、文理交叉新专业和交叉融合的新型产业学院。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为文科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他们开展各种活动,邀请文科教师和理工科教师共同参与,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开展基于教学活动、教学项目或者科研活动的对话和合作。科研处、教务处等也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申请教学改革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鼓励文科专业之间、文理科专业之间的教师进行团队建设,以提高文科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文科建设中增加学科交叉和融合对文科教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所谓挑战,就是文科教师必须重新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主动谋求与其他科教师的合作。所谓机遇,就是在新的交叉学科中,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文科教师可以和更多的非文科教师组成联系紧密的科研与教学团队,从中汲取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术道路更加宽广。

(三)新文科与社会联系更密切,拓宽了文科教师的学术发展空间

新文科不仅需要做基础研究,还要积极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不断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成为国家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与智囊团[10]。

1.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校文科教师更多地参与实践性研究。为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开展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工作,首批就有1 011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得立项支持。文件还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经费支持,鼓励高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

2.高校主动回应国家要求,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政产学研”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校企、校地合作为渠道,以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重要职能,从而实现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政产学研合作共赢[11]。

近年来,“六卓越一拔尖”启动以后,高校非常鼓励教师借助专业优势加强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企事业的合作。政府也积极制定政策,为地方高校、企事业单位及社区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桥梁。

在“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工作中,文科教师大有可为。首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其次,通过加强横向课题的研究,积极为企业或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再次,获得更多的到政府部门或企业挂职的机会,深入社会政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第一线。文科教师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其学术发展空间也得到拓展。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是科技与人文的新融合,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文科教师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院校的文科教师受益更大,他们能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得到与更多学科教师合作的机会,得到更多参与“政产学研”的机会,从而拓展学术发展空间。广大文科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新文科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通过文理交叉研究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用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推动重要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理工类理工科文科
豆文科作品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孙文科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大学理工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